常用香料在香精体系里的挥发性THE VOLALITY OF COMMONL Y USED FRAGRANCE RAW MATERIALS INFRAGRANCE SYSTEMS林翔云苏丽琴林君如何丽洪Lin Xiangyun Su Liqin Lin junru He Lihong(厦门牡丹香化实业有限公司361006)(Xiamen Peony Perfume & Chemicals Industry Co.Ltd. 361006)文摘把常用的292种香料随机配成10个香精,在室温下自然挥发89天、再暴晒3次,期间不断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各香料在香精里的百分比例,按“挥发掉一半以上需要的时间”来评价各种香料在香精体系中的挥发性,把这292个香料分为“头香香料”、“体香香料”和“基香香料”三组,该分类法与调香实践比较吻合。
AbstractTen fragrances prepared randomly from 292 fragrance raw materials in common use were set to volalitise naturally upon exposure to air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89days and to the sun for 3 times.The changes of the fragrance raw materials percentage concentration were analys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continuosly during the exposure period. These fragrance raw materials are classified into 3 groups:top note,body note,and base note fragrance raw materials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of“the time needed to volatilize half of the content”,It is concluded that this crassification is in better agreement with perfumery prafice.关键词:头香香料,体香香料,基香香料,香料的挥发性,气相色谱Key words:Top note fragrance raw material;body note fragrance raw material;base note fragrance raw material;volality of fragrance raw material;gas chromatography1931年,阿尔姆(Ellmes)把各种香料的香气按它们的持久程度排列分为三层,即头香、体香(中香)和基香(尾香),这样,各种香料便被人为地划分为“头香香料”、“体香香料”和“基香香料”三大类了。
到了1954年,扑却(Poucher)进一步用各种香料在辩香纸上挥发留香的时间长短来区分头香、体香和基香三类。
后来又有人采用在辩香纸上或玻璃平皿上挥发称重的方法来区分这三类香料。
这都是单一香料的挥发留香行为,对调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各种香料在香精的混合体系里的挥发性能,为此,我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做了下列实验:把常用的292种香料随机地分成10组,每一组的“头香”、“体香”、“基香”香料比例都差不多,每组香料按同样的比例配成“香精”(每一个香料在香精里都是3%~4%),把这些“香精”各自置于玻璃平皿中,不加盖,在室温下任其挥发,在第1、第2、第3、第5、第8、第13、第21、第34、第55、第89天、之后暴晒1次、2次、3次后分别做这10个“香精”的气相色谱分析,色谱条件如下:色谱柱:SE-30,30m×0.25mm;程序升温:100℃1min,10℃/min升至230℃,保持30min;检测器:FID,250℃;汽化室温度:250℃;载气:N2。
分析结果如下表:上表中的数字(除了“色谱保留时间”以外)来自于色谱工作站采用“百分归一法”计算出来的各种香料在“香精”里的百分比例,我们去掉了每一个香料挥发掉一半以后的数字,通过细致的分析研究剔除掉气相色谱测定带来的各种误差,总结如下:292个香料在香精的混合体系中,室温下5天内挥发一半以上的有异戊醇、三甲胺、乙酸乙酯、二甲基庚醇、甲位蒎烯(第一组);室温下5~21天内挥发一半以上的有甲位苎烯、风信子素、苯甲醛、2-乙酰基噻唑、乙酸异戊酯、2,4-庚二烯醛、丁酸异戊酯、缩酮、哌啶、乙酸苯乙酯、辛酸、二丙基二硫、己醛、二甲基丁酸乙酯、2,5-二甲基噻唑、异戊酸乙酯、丁醛、丁二酮、丁酸、乙酸丁酯、戊醛、乙酸丙酯、蒎诺异丁醛、乙酸十六酯、乙位松油醇(第二组);室温下21~89天内挥发一半以上的有丁酸苯乙酯、乙酰基异丁香酚、黄樟油素、乳酸乙酯、甲位戊基桂醛、邻叔丁基环己酮、庚酸、橙花素、甲基糠基醚、甜橙醛、己酸乙酯、2,6-二甲基庚烯醇、龙涎酮、蒎烷、己烯酸乙酯、香芹酮(天然)、庚醇、丙酸异戊酯、胡椒基丙酮、苯甲酸异戊酯、梅青素、丁酸丁酯、2-乙酰基呋喃、叶醇、圆柚醛、叶青素、丙酸乙酯、四氢芳樟醇、菠萝乙酯、异戊酸丁酯、二甲基二硫醚、长叶烯、榄青酮、依罗酯(第三组);暴晒1次以后挥发一半以上的有十四酸异丙酯、橙花醇、丙三醇(甘油)、3-甲硫基丙醛、乙酸芳樟酯、甲酸香茅酯、草莓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蘑菇醛、乙酰基丁香酮、3-甲硫基丙醇、苯甲酸甲酯、石竹烯、星苹酯、丁酸乙酯(第四组);暴晒2次以后挥发一半以上的有愈创木酚、3-甲硫基己醇、乙酸鸢醇酯、乙酸对叔丁基环己酯、新玉兰酯、橙花酮、木香酮、二氢茉莉酮、茉莉素、戊酸戊酯、苯乙酸对甲酚酯、苯甲酸苯乙酯、二环缩醛、乙酸苄酯、辛炔羧酸甲酯、乙酸对甲酚酯、丁酸戊酯、阿弗曼酯、糠硫醇、乙酸苏合香酯、玫瑰醚、橡苔浸膏主成分、柏木脑、己酸烯丙酯、新香柠檬酯、2,3,5-三甲基噻唑、乙基香兰素、香柠檬酯、龙涎酯、赛维它、乙酸二甲基苄基原醇酯、甲基异长叶烷酮、对-1-孟烯-8-硫醇、桂醛、二缩丙二醇、甲基乙酰基呋喃、香茅腈、柠檬醛二乙醇缩醛、二甲基苄基原醇、3-甲硫基丁醛、庚醛二甲醇缩醛、乙酸松油酯、对甲酚甲醚、甲位松油醇、水杨酸甲酯、二氢乙位紫罗兰酮、2-辛醇、苯甲酸乙酯、甲基环戊烯醇酮、香叶醇、苯乙醇、乳酸、丁香酚甲醚、壬醛、1,8-桉叶油素、反-2-己烯酸、二丁基硫醚、苯乙醛二甲醇缩醛、橙叶醛(第五组);暴晒3次以后挥发一半以上的有香叶醛、二糠基二硫、茴香脑、女贞醛、庚酸烯丙酯、异戊酸、庚酸乙酯、二异丙基二硫、二甲基对苯二酚、2,6-壬二烯醛、倍半萜醇、大茴香腈、异柠檬醛、四氢香叶醇、异甲基紫罗兰酮、海洛酮、玫瑰香醇、樟脑、草莓酸、阿弗曼酮、丁酰基乳酸丁酯、苯乙酸丁酯、乙酸香茅酯、二氢月桂烯醇、龙葵醛、乙基麦芽酚、丙位壬内酯、香茅醛、苹果酯、香茅醇、香兰素、佳乐麝香、二氢芳樟醇、八醛、丁酸苄酯、龙脑、苯乙酸、甲基糠基二硫、苯乙醛、水杨酸戊酯、3-巯基-2-丁酮、丁香酚、丙酸苄酯、十二酸乙酯、癸酸乙酯、二氢香豆素、3-甲基吲哚、格蓬酯、乙位萘乙醚、丁酸二甲基苄基原酯、丙酸苏合香酯、洋茉莉醛、乙酸香叶酯、乙位萘甲醚、异丁香酚、丁位丁内酯、羟基香茅醛、2,3,5-三甲基吡嗪、开司米酮、桂酸甲酯、橙花醛、2-甲基-5-噻唑乙醇、乙酰基丙酸乙酯、桂醇、麝香83(第六组);挥发性最低、留香最持久的有香豆素、格蓬浸膏主成分、二氢紫罗兰酮、柏木酮、丁位癸内酯、苏合香膏主成分、紫罗兰酮、水杨酸丁酯、甲基柏木酮、乙酸薄荷酯、异丁酸苄酯、菠萝酯、万山麝香、乙酸邻叔丁基环己酯、天然桂醛、对甲基苯乙酮、癸醛、马来酸二丁酯、桂腈、乙酸异龙脑酯、吲哚、檀香醚、十二醛、麝香草酚、癸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檀香803、二氢茉莉酮酸甲酯、柠檬腈、橙花叔醇、乙酸三环癸烯酯、麝香204、水杨酸苄酯、乙位紫罗兰酮、甜瓜醛、2-异丙基-4,5-二甲基噻唑、兔耳草醛、茉莉酯、水杨酸己酯、铃兰醛、异丁基喹啉、三甲基对戊基环戊酮、水杨酸叶酯、东京麝香、苯乙酸苯乙酯、丙位癸内酯、丙酸三环癸烯酯、异甲基突厥酮、芬檀麝香、甲基紫罗兰酮、水杨酸环己酯、乙酸二氢月桂烯酯、素凝香、丙位庚内酯、反-橙花叔醇、苯乙酸戊酯、二糠基硫醚、癸酸、壬酸乙酯、结晶玫瑰、草莓酯、甲位紫罗兰酮、甲酸香叶酯、异长叶烷酮、异丁酸叶酯、檀香208、呋喃酮、邻位香兰素、2-十一烯醛、甲基柑青醛、十六醛、桃醛、麝香T、辛醛二甲缩醛、邻氨基苯乙酮、乙位柏木烯、铃兰醇、羟基香茅醇、邻氨基苯甲酸甲酯、苯甲酸叶酯、乙位突厥酮、2,3-二甲基-5-乙酰基噻唑、桂酸乙酯(第七组)。
如果我们把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香料看作“头香香料”、把第四组、第五组香料看作“体香香料”、把第六组和第七组香料看作“基香香料”的话(它们才是真正的定香剂),无疑同扑却的分类大不一样,同调香师原来“理所当然”的想法也有不少“意外”,实际如何呢?我们用第六组和第七组香料为主调配出如下几个定香基:(数字为重量百分比)果香定香基——丁酸苄酯4、庚酸乙酯6、草莓酸2、苹果酯10、香兰素4、二氢芳樟醇2、乙基麦芽酚3、呋喃酮1、庚酸烯丙酯2、甜瓜醛2、2,6-壬二烯醛1、草莓酯2、乙基麦芽酚2、柠檬腈5、丙酸苏合香酯5、丙位壬内酯2、十六醛6、甲基柑青醛14、菠萝酯2、异丁酸苄酯2、异丁酸叶酯2、桂酸乙酯2、草莓酯4、邻氨基苯甲酸甲酯4、丙位癸内酯2、丙位庚内酯1、桃醛4、素凝香4;花香定香剂——倍半萜醇2、四氢香叶醇2、龙葵醛2、二氢月桂烯醇4、玫瑰香醇4、苯乙醛1、龙葵醛1、甲酸香茅酯2、香茅醇6、香叶醇3、橙花醇2、羟基香茅醇2、甲酸香叶酯2、丙酸苄酯2、铃兰醇2、乙酸香茅酯2、丁香酚1、乙酸香叶酯7、紫罗兰酮8、乙位萘甲醚1、乙位萘乙醚2、丁酸二甲基苄基原酯1、异丁香酚1、铃兰醛2、羟基香茅醛2、橙花叔醇2、桂醇1、吲哚1、苯甲酸叶酯2、乙位突厥酮1、茉莉酯1、兔耳草醛1、水杨酸丁酯2、乙酸邻叔丁基环己酯1、二氢茉莉酮酸甲酯8、异甲基紫罗兰酮3、水杨酸戊酯2、结晶玫瑰2、橙花叔醇2、二氢茉莉酮1、水杨酸叶酯1、水杨酸己酯1、水杨酸环己酯1、结晶玫瑰2、桂酸乙酯1;(青)草香定香基——女贞醛1、海洛酮2、阿弗曼酮5、乙酸二氢月桂烯酯6、甲基柑青醛2、倍半萜醇4、乙酸苏合香酯4、丙酸苏合香酯2、麝香草酚1、二甲基对甲苯酚1、异丁酸叶酯2、桂腈2、癸醇1、乙酸薄荷酯5、乙酸三环癸烯酯4、水杨酸丁酯8、丙酸三环癸烯酯2、水杨酸戊酯10、异丁基喹啉1、苯甲酸叶酯2、橡苔浸膏3、茉莉酯2、水杨酸叶酯4、水杨酸己酯2、水杨酸环己酯2、水杨酸苄酯10、大茴香腈2、桂醇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素凝香4;木香定香基——异长叶烷酮17、乙酸二氢月桂烯酯10、紫罗兰酮6、柏木油10、檀香醚6、甲基柏木醚5、208檀香8、803檀香12、甲基柏木酮16、芬檀麝香10;动物香定香基——吲哚1、苯乙酸6、开司米酮3、异长叶烷酮10、水杨酸苄酯10、甲基柏木酮11、二甲苯麝香4、酮麝香6、吐纳麝香8、105麝香10、佳乐麝香15、麝香T 10、204麝香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