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铃兰花
学习目标
1.掌握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 烘托的作用。 2.感悟爱与责任的力量,激发 热爱生活的勇气。
作者简介 沃兰茨,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作家。出身
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在家务农,后赴维也纳入 高等合作社学校求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 1920年参加南斯拉夫共产党,曾被迫流亡国外 多年。后秘密回国。他的作品大多描写奥匈帝 国和南斯拉夫独裁统治时期的生活,贯串着反 对民族压迫的精神。小说《纵火者》(1939)描 写科鲁什卡人民反对奥匈帝国的统治的斗争。 小说《妙龄》(1940)是他的代表作,描写一支 斯洛文尼亚军队起义的过程。小说《小坑》 (1941)写南斯拉夫统一之后斯洛文尼亚的生 活。他的作品还有《从科特利到贝利沃德》 (1945)、《在国外土地上的战斗 》(1946)、 《我们的界石》(1946)等。
1.作者是如何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极力渲染地狱的 恐怖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主观方面:主要从心理活动、行为表现两方面来写 “我”对“地狱”的恐惧。 例如:让“我”去地狱放牧,这在不到六岁的“我” 看来,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考验”,“真想大哭一 场”。得不到怜悯,只好“尽量放慢脚步,一点点 走近这个可怕的地方”。想把牲口停留在山坡上, 可牲口又隐没在洼地里,又只好“战战兢兢”的下 去,不敢回头看四周。淙淙的小溪不能带给“我” 欢乐,反而觉得好像有人在耍妖术。最终泪流满面 地跑向父母,并编造谎言再次企图得到父母的怜悯。 但谎言很快被父亲戳穿,自己也被推下了“地狱”。 “我号啕大哭,把眼泪都哭干了,浑身仍哆嗦了好 一阵,一直也平静不下来”,可怜而绝望的“我” 只能“揪着心”等待夜幕降临,逃出“地狱”。 (第5—21段)
精讲点拨: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1.环境渲染,激发兴趣。文章开头对阴森、神秘环境 的恣肆渲染,既为文章营造了整体上的氛围,又激发 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人物描写,出神入化。从心理、行为等角度对人物 作出神入化的描写,主要体现在“我”身上。“真想 大哭一场”、“放慢脚步”、“战战兢兢”、“浑身 仍哆嗦了好一阵”、“紧闭着双眼”等句子,既符合 人物的自身实际,又深刻地揭示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 世 界 。 3.“藏”“露”有致,匠心独具。如上文所说,表面 上笔墨集中在对“我” 的描写,这是“露”,如果 没有父亲一方巧妙激励的“藏”,“我”最终能战胜 自己就失去了可信度,影响到人物形象的塑造。
合作探究
1.作者是如何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极力渲染地狱的恐怖的?这样写的 作用是什么? 2.本文的中心事件是采铃兰花,这一 举动是“我”自告奋勇,瞒着父母 偷偷进行的。“我”为什么会有如 此举动?
客观方面:主要通过第一部分的环境描写表现 地狱的恐怖。 文章开篇先总体介绍“地狱”,那是一块“怕 人的、黑黢黢的洼地”。接着由上而下写它的 环境:“三面陡坡环绕,活像一口深锅”,出 口隐没在晦暗的神秘的密林间;山坡上长满了 杂乱、乱七八糟的植物,林丛间是只能做羊饲 料的蔓生荒草以及一些无用的野草。因为“杂 乱”、“无用”,这里人迹罕至,阴阴森森, 即使有人来到这里,“心都会不由自主地紧缩 起来”。而本来能让人感到生命存在的一眼泉 水,所发出的淙淙声却又给这个阴森恐怖的地 方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第1段)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4段) 写“地狱”的环境,自己从小就对它充满 恐惧。 第二部分:(5—21段) 写“我” 第一次被派到“地狱”放牧。 第三部分:(22—35段) 写“我”第二次独自去地狱采摘铃兰花。
思考
1.以“铃兰花”为题, 有什么含义? 2.归纳“我”的心理变 化过程。
1.以“铃兰花”为题,有什么含义? 它揭示出本文的中心事件——采铃兰 花,同时象征“我”对母亲深深的爱。 2.归纳“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一开始是对地狱怀有一种恐惧之情, 后来在父母的巧妙引导下,使我完成 了由“恐惧”到“勇敢”的飞跃,大 胆地战胜了恐惧。
思考
铃兰是芬兰、瑞典、南斯拉夫、法国的国花, 是纯洁、美丽、吉祥、幸福的象征。关于它有 许多美丽的传说:乌克兰有个美丽的传说,说 得是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的姑娘,痴心等待远 征的爱人,思念的泪水滴落在林间草地,变成那 芳香四溢的铃兰。也有人说那是白雪公主断了 的珍珠项链洒落的珠子。也有人说那是七个小 矮人提着的小小灯笼。浪漫的法国人还有一个 专门的铃兰节,在那天亲朋好友间互赠铃兰小 花,传递着祝福。 铃兰花只伴着五月的 春风开放,她的花语 是幸福归来。
做一个有责任感 的人!
拓展延伸
本文,以“铃兰花”为线索,记叙“我” 小时候的故事,表现孩童成长的心路,也 就是战胜形形色色的恐惧,变得勇敢而坚 强。同时也表现了父母教育孩子的良苦用 心,揭示了父母与儿女之间爱的真谛。学 习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在新年里, 你和父母有了更多的交流时间,你也能借 物寓意,记叙、描写和抒发你和父母之间 的爱吗?请同学们大胆的说出你对父母的 爱,写在周记本上,有爱就能战胜一切, 相信你们一定会写得很精彩!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
幸福的花
主题:
在人的成长过 程中需要接受 许多考验,只 有勇敢面对才 能找到真正的 幸福,完成人 生的飞跃!
成长脚印:
面对“地狱”,“我”恐惧过, 犹豫过,但出于对母亲的爱, 我最终战胜了恐惧,采得了幸 福的花朵。在成长的过程中, 你有过因为心中有爱而使自己 变得更加勇敢坚强起来的经历 吗? 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作用:
环境描写把地狱的阴森、神秘渲染 到了极致,心理描写和动作行为描 写细腻生动、形神兼备地表现出 “我”对“地狱”的恐惧,为文章 主题的揭示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2. 本文的中心事件是采铃兰花,这一举动是 “我”自告奋勇,瞒着父母偷偷进行的。“我” 为什么会有如此举动? 一是父母有意且巧妙的安排。(第22—24段) 母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出自己心愿时的时间 是在黄昏,父亲又特地点明只有“地狱”里才 有。作为大人来说,他们知道所谓的“地狱” 是不存在的,父亲说过“这个‘地狱’里没有 鬼”,可见,他们要实现这样的心愿并不是很 难的事情。但是现在已是黄昏,去那个晦暗之 地似乎又显得不切实际,故而留下了所谓的遗 憾,母亲也深深地叹息。这一切都可以看作是 父母故意说给“我”听的。父母的用心是良苦 的,在不经意中给予“我”一次战胜自我的机
教师寄语:
爱确实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因为有爱,我们才变得勇敢; 因为有爱,我们才更加坚强; 因为有爱,我们才能体验成功! 面对人生风雨路,命运坎坷途, 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就能战胜一切, 超脱一切,就会收获人生的成功和 幸福!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
送给同学们一串幸福的铃兰花
愿你们从今天起,
有一颗勇敢的心; 从今天起,
注音
• • • • • • • 黑黝黝( ) 晦暗( ) 攫住( ) 绛紫色( ) 馥郁( ) 半爿( ) 翘尾巴( ) 黑黢黢( ) 蕨草( ) 戳穿( ) 酣睡( ) 闩门( ) 翘首( )
注音
• • • • • • • 黑黝黝(yǒu) 黑黢黢(qū) 晦暗(huì ) 蕨草(jué) 攫住(jué) 戳穿(chuō) 绛紫色(jiàng) 酣睡(hān) 馥郁(fù) 闩门(shuān) 半爿(pán) 翘首(qiáo) 翘尾巴( qiào )
二是“我”对母亲有着深深的爱。 (第25—32段) 因为有这份爱,母亲的叹息声才会让“我久久 不能入眠”,才会让“我”“在半睡不醒的状 态之中,充满了一种惬意而奇妙的责任感”, 才会“恰似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使我又重新迈开 步子,穿过地头,径直向‘地狱’走去”,才 会使“我”“沉浸在幸福和无限喜悦之中,更 显得容光焕发”。作者在此强调了爱的力量, 爱能战胜一切,超脱一切,使人变得勇敢、坚 强。学会正确的引导,拥怀一颗爱的心灵,这 或许正是作者在本文中要告诉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