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概了解了伯牙和子期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将走进伯牙和子期的内心世界,去真切地感受他们之间那令人回肠荡气的友谊。
2、请大家齐诵两遍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
3、上节课我们划分了课文的朗读节奏,谁来为大家读读?(课件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课文,请一名学生范读)下面我们一起齐读课文。
二、深入课文,感悟知音
1、谁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请1名学生讲)
2、插入典故,引发学生思考:
①同学你们知道吗?其实在遇到钟子期之前,伯牙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
少赞美吗?想象一下别人都会怎样来赞美他呢?(你弹得真好/你弹得很妙/你的琴声真
听。
)
②的确,伯牙当时已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琴技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名满天下听者众
多,得到的赞誉却是数不胜数,但他却始终觉得无人真正听懂自己的琴声。
一次,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
伯牙弹了他的成名作《水仙操》。
楚王听了摇了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弹弹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张,换了另一首《高山流水》。
待他弹完,楚王君臣早已酩酊大醉。
③想象一下,如果你作为伯牙,你此时的心情如何?
(伯牙又气愤又伤心,在这所谓的上流社会里,如此高雅的艺术竟遭如此践踏。
)
④所以伯牙独自一人来到寂寥的山涧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播放音乐《高山流水》)你看,
此时的伯牙坐在这寂寥的山涧,看着高山流水,拨动了琴弦,诉说着自己的情感和心声。
此时,他的内心一定会有一种渴望,他渴望什么?(渴望一位能真正听懂自己琴声的朋友)
⑤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这样的人,他就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
是怎样赞美他的?(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子期又是怎样赞美他的?(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你能学着子期赞叹一下吗?(训练朗读。
同桌互读,教师指名读)当钟子期发出赞叹时,他眼前呈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
子期听懂的紧紧是伯牙的琴声吗?(还有心声。
)是什么样的心声呢?(像泰山一样屹立于人间的志向和像江河一样宽广的胸怀)
⑥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如果你是伯牙,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
(知我者,子期也)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
这正映了文中所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同学们,伯牙和子期,一个善弹,一个会听,他们情投意合,惺惺相惜,这就是(知音)啊!
(板书)
4、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
还会表现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
那你会像子期那样赞美伯牙吗?
假如现在你们就是善听的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善哉,徐徐兮若清风!”)“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伯牙鼓琴,志在春雨”,(“善哉,潇潇乎若春雨!”)(课件出示)
5、小组练习感悟:下面请同学们两人结成一组,一个扮演正在弹琴心有所想的伯牙,一个扮演
伯牙,任选三个场景自己来赞美伯牙的琴声。
(老师选两个小组示范)
同学朗读的感情真到位,看来大家都已经走到伯牙和子期的内心世界了,一个伯牙,一个子期,一个弹,一个听,一个倾诉,一个回应,这就是(知音)
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正是文中所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
两人八拜为交,约定来年中秋再相见。
这也正是至今为人们所称道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5、下面带着好朋友之间这种惺惺相惜、心意相通的感觉我们齐读一下2-5句。
三、知音之死。
第二年中秋,伯牙满怀希望而来,无奈世事难料,然而等到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
冷的墓碑(出示最后一句),子期不幸染病去世。
1、听到这个消息,如果你是伯牙,你会怎样想呢?他又是怎样做的?
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人能听懂他的琴声,没人能明白他的心声,这样的日子是他不能承受的,所以他(破弦绝琴,终身不复鼓),同学们,这才是真正的知音。
3、“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
千百年来,“知音”典故不但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
谁能带着伯牙这种悲痛与孤寂的心情再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
四、回味绝弦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
在子
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谢谢你们,这节课我们合作非常的愉快!希望再次见到你们!再见!
(一曲婉转美妙的乐曲,在整个课堂上响了三次,也许在课前响起的时候,孩子们还是懵懂的,第二次在老师配乐范读课文的时候还只有一点感觉,最后,在乐曲声中背课文,写“珍惜”二字时,我想孩子们应该懂得了音乐所要表达的含义。
)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
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
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
(学生配乐齐读)
同学们,“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所以,当你真的有了知音的时候,一定要“珍惜”!让我们把“珍惜”这两个字工工整整写下来,刻在你的心里。
记得珍惜友谊,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师认真板书“珍惜”,生写在书上)。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了,我想请你们回家去以后,给你最好的朋友讲讲这个故事,你们一起来欣赏这曲《高山流水》,如果你真的有了知音,记得老师说的话:珍惜!五、作业设计
1、搜集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2、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高山流水遇
知音珍惜
破琴绝弦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