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灾避险的公园设计

防灾避险的公园设计


• 三木综合防灾公园的功能主要 体现在: (1)灾害时的应急活动据点, (2)防灾人才教育培训基地,(3)防 灾情报发布中心,(4)防灾调查及研 究中心,(5)地区体育运动场所5个
方面。公园不仅具有防灾机能,同
时也是地区平时开展体育活动的场 所, 具有平灾结合的双重性。
• 三木综合防灾公园由中央的城市道路将其
难广场区的周边。但是,不要进散设定,也不要设定特
别的区,只进行设置配置。

4.救援活动对应区:(1):为以消防、救援、医
疗救护活动、其他各种活动的空间等为主体的区。为了
达到空间的有效利用和设施的高效使用,使避难广场区
和防灾关联设施区相连接,或者一部分重复。(2):
对于避难者直接相关的医疗、救护等活动之外的各种活
钟、饮水处、洗手处等。
• 6.管理设施:仓库、车库、材料堆放处、垃 圾处理场、供水设施、排水设施、电力设 施等。
• 三木综合防灾公园
三木综合防灾公园作为日本首 个广域防灾据点,其功能与以往的 广域避难场所不同,它可以容纳城 市大规模灾害的大型救援队,可以 接纳和运送全国及世界范围的救援 物资和大型器械, 是开展灾后救 援复兴活动的后方基地。
防灾公园概念是日本在1993年 颁布的《城市公园法实施令》中首 次提出的,指“由于地震灾害引发 市区发生火灾等次生灾害时,为了 保护国民的生命财产、强化大城市 地域等城市的防灾构造而建设起的 广域防灾据点、避难场地和避难道
路作用的城市公园和缓冲绿地”。

1.提供避难场所,为避难者提供基本
的生活条件和从市区火
灾蔓延等的安全性出发,设置于公园的中央,
根据必要在周围设置防火树林带区。此外,一
部分可以作为避难者的临时避难生活的空间进
行利用。除了与避难者有关的救援活动空间之
外,尽量不要与设置救援活动对应去重复设置。

3.防灾相关设施区:为建设、设置水关联设施、灾
害时厕所以及其他的防灾关联公园设施的区,设定于避

2.作为抗震防灾的据点,震灾时开展
救援、恢复重建等活动,震后可进行防灾
演习与抗震减灾知识教育;

3.防止或减轻火灾的发生和蔓延,防
止或减轻易燃易爆物品发生、防止或减轻
山崩等引发的灾害。
• 防灾公园场地的选择必须高度重 视安全性原则,各种防灾设施的配置 场所应当便于灾时利用且地基有良好 的抗灾性能。防灾公园不宜建在城市 的低洼地区,以防发生洪灾和海啸时 被淹没, 而且北方应当避开风口,有 防寒措施,南方应当避开烂泥地和水 渠、池塘多的地方。
划分成东部“运动森林”和西部“自然体验森 林”两大区域。在“运动森林”区域中,体育 场和体育馆作为储备仓库,堆放、分类和临时 保管物资; 辅助体育场和棒球场除具有同样功能 外,还兼有直升机停机坪的功能; 各种球场和草 坪是救援人员停留和住宿的场所。“自然体验 森林”区域中的网球场、草坪广场和游乐园可 作为临时避难场所。公园内防灾设施和运动设 施、公园设施很好地结合,与周边县立广域防 灾中心、动物爱护中心及自然环境共同构成县 域范围内的广域防灾据点。
• 北京曙光防灾教育公园

1.公园的平时利用;

2.对于弱者(老年人、小孩、残疾人)
的对应;

3.有效地建设、活用;

4.对于时间系列变化的对应;

5.具有柔软性的设施利用;

6.容易利用、管理;

7.建设(设置)、管理主体;

8.耐震性

1.防火树林带区:以防火树林带为主体的
区,主要设置于公园的外围。

2.避难广场(临时的避难生活对应)区:
动空间,尽量占用空间、形成能够使用的区。(3):
因为紧急车辆的进入等与公园外部有紧密的关系。应该
设置于位于主要入口处。此外,包括紧急用直升机停机
坪的区,应该以占用式使用方法成为可能的区。
• 1.休憩设施:休憩所、凳子、野外炉、野外 桌、烧烤区等。
• 2.游戏设施:各种游戏设施等, • 3.运动设施:操场、附属建筑物等。 • 4.教育设施:各设施的建筑物、室外空间等。 • 5.方便设施:停车场、各设施的建筑物、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