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新 三 民
民权 民族 反帝国主义侵略 民权为平民所有 建立各阶级联盟 节制资本 平均地权 联 俄 联 共 扶 助 农 工
三
民生
思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参考前面新旧三民主义 思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参考前面新旧三民主义 :( 的比较) 的比较)
相同点: 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 ① 纲领; 纲领; 都把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 ②都把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 都以民权为核心; ③都以民权为核心; 都以挽救民主危亡为目标; ④都以挽救民主危亡为目标; 都成功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⑤都成功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①“新”在反帝,提倡民族平等 新 在反帝, 区别: ② “新”在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共有; 区别: 在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共有; 反帝反封相结合 在节制资本, ③ “新”在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和扶 助农工相结合
中体西用
—— 胡适
维新变法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6课
一、三民主义的形成
1、背景
①鸦片战争后,民族 鸦片战争后, 危机不断加剧, 危机不断加剧,各种 救国方案的失败 的失败。 救国方案的失败。 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 发展, 发展,民族资产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 登上历史舞台。
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 1895-1898年间, 年间 的商办厂矿企业, 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 以上就有六十多家,其中80 以上就有六十多家,其中80 属于轻工业。 %属于轻工业。不仅原来较好 的上海、广州、汉口、 的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等 城市,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其 城市,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商办厂矿 企业。 企业。
材料一: 材料一: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 宣言如下: 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 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 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 续有效。 续有效。二、…… 进 ——《中国同盟会对外宣言》 《中国同盟会对外宣言》
步 资产阶级 材料二:其现在之地价, 材料二:其现在之地价,仍属 性 局 原因: 限 原因:资产阶级的软 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性 弱性和妥协性
民族 革命
民族 主义 民权 主义
用革命手段 推翻清朝封建 统治。 统治。 推翻封建帝 制,建立资产 阶级民主共和 国。 解决以土地为 中心的财富重 新分配问题, 新分配问题,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
政治 革命
社会 革命
民生 主义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6课
一、三民主义的形成
3、评价
表达了资产阶级 的利益和要求, 的利益和要求,反 映了中国人民实现 民族独立和民主权 利的愿望。 利的愿望。 缺乏明确的反帝的 纲领 没有彻底废除封建 土地所有制
从材料看:20世纪20年代前后, 从材料看:20世纪20年代前后,孙中山的思想 :20世纪20年代前后 认识有何变化? 认识有何变化?
以欧美为师
以俄为师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6课 发展-- --新三民主义 二、发展--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2)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民族 主义
推翻封建帝 制,建立资产 阶级共和国 A 解决以土地为 中心的财富重 新分配问题, 新分配问题,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 B 用革命手段推 翻清朝封建统 翻清朝封建统 治 C
民权 主义
民生 主义
夺取政权
前提
民族 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用革命手段推 翻清朝封建统治。 翻清朝封建统治。
建立政权
②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 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 年在东京 3、1905年在东京组建同盟会 年在东京组建同盟会 历史舞台。 经济) 历史舞台。(经济) ③20世纪初民主革命 20世纪初民主革命 思想的传播(思想) 思想的传播(思想) ④孙中山的个人努力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
一、三民主义的形成
(3)孙中山本身与时俱进的精神
2、提出
1924年 1924年,国民党一大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6课 二、新三民主义
3、内容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 三 对 关 系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
民族 主义
民权 主义
民生 主义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重点)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重点)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反对民族压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 明确“反 对外: 明确“ 迫,反对满 侵略,中国民族自求 侵略, 帝”,民 洲贵族的统 解放;对内:中国境内 解放;对内: 族平等 治。 各民族一律平等。 各民族一律平等。 推翻君主专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 制政体, 制政体,建 有,凡真正反对帝国 强调民权 立国民政府, 立国民政府, 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 为一般平 国民一律平 人及团体,均得享有 人及团体,均得享有 民共有 等。 一切自由及权利。 一切自由及权利。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①节制资本 实行“耕者有其田” 实行“耕者有其田”。②扶助农工
原主所有。 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 民主革命纲领 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 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 民所共享。 民所共享。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6课
一、三民主义的形成
4、实践
辛亥革命 建立中华民国 颁布临时约法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两次护法运动 孙中山为实现三民 推翻清政府封建统治, 推翻清政府封建统治,但 主义有哪些具体的实践 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活动?结果如何? 活动?结果如何?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 20世纪以来中国重 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作用。 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作用。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的深远影响。 中国的深远影响。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 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重点) 2、内容(重点 内容 重点
民族主义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平均地权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生主义
材料一 今者由平 民革命, 民革命,以建国民 政府, 政府,凡为国民皆 平等以有参政权。 平等以有参政权。 材料二 文明之福 祉,国民平等以享 之。当改良社会经 济组织, 济组织,核定天下 地价。 地价。 材料三 满洲政府 穷凶极恶,今已贯盈。 穷凶极恶,今已贯盈。 义师所指,覆彼政府, 义师所指,覆彼政府, 还我主权。 还我主权。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 伟大先行者。名文,字德明, 伟大先行者。名文,字德明, 号日新, 号日新,后改逸仙 ,曾用 中山樵. 名:中山樵. 1940年 1940年,国民政府尊称 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中国国民党尊为“ 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 总理” 总理”;中国共产党则称 他为“革命先行者” 他为“革命先行者”。在 中国大陆也有人称他为 现代中国之父” “现代中国之父”,而民 间普遍称他为“ 间普遍称他为“中国国 父”。
第 六 单 元
20 世 纪 以 来 中 国 重 大 思 想 理 论 成 果
三民主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
醒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
站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
富
三个代表 现代化建设
强
青岛印象--中山路夜景 青岛印象--中山路夜景 -- 雪中的南京市中山路 南宁市中山路 厦门中山路
(1866孙中山(1866-1925)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 联俄、联共、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毛泽东 ——毛泽东 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 三大政策 __________蕴含____________。 蕴含____________ 1、__________蕴含____________。 革命纲领是奋斗目标 (2)新三民主义是__________, 新三民主义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方法与手段 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__________,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 一个世纪以来, 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 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江泽民 十五大报告》 江泽民《 ——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第16课 课
为什么? 为什么? 是什么? 是什么?
怎么样? 怎么样? 如何发展? 如何发展?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6课 一、三民主义形成
1、背景
①民族危机不断加 剧,各种救国方案 先后失败
“一切主义都是某时 师夷长技以制夷 某地的有心人,对于那时 某地的有心人, 那地的社会需要的救济方 法。”
核心
民权 主义
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帝 制,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国。 级共和国。 解决以土地为中 心的财富重新分 配问题, 配问题,平均地 权。
巩固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