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PICC管的维护与护理 PPT课件
PICC管的维护与护理 PPT课件
测量长度
测量时上肢外展90度 预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从预穿刺
点沿静脉走向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 二、三肋间
测臂围
肘上9cm处测量臂围 鹰嘴上10cm处测量臂围
PICC管置入后X线拍片确定导管 位置
导管末端应位于上腔静脉的中上段为宜, 解剖位置在第五到第七胸椎水平
注意:在没有经过X线验证导管尖端位置 前,不得轻易使用此导管
并发症护理
四、血栓性静脉炎
1:定义:由于血栓生成而表现的静脉炎症状Fra bibliotek并发症护理
四、血栓性静脉炎
2:临床表现: 大多数没有临床表现 注意观察整条手臂、腋部、肩膀、颈部、胸部、后背、
耳周、颌面部有无下列症状:疼痛、肿胀、静脉扩张、 麻痹或刺麻感、颜色改变,皮肤温度改变,液体自穿 刺点处回漏 注意观察神经学方面的表现或症状:头痛、视神经乳 头水肿、癫痫发作、视觉紊乱、恶心呕吐 通过造影检查确诊 评估导管是否能继续使用
并发症护理
三、细菌性静脉炎
5:拔除感染导管的指征: 血培养呈阳性,且找不到其他感染源,而病人感染症
状持续 虽无全身症状,但穿刺点有发红、变硬、疼痛、渗液 有发生蜂窝组织炎或菌血症的趋势 有观点认为,白细胞升高和(或)发热,即使没有局
部发红、肿胀、疼痛或分泌物也应拔管 注意:拔管后抽血送血培养—外周取血和经导管取血
PICC管的维护与护理
PICC的定义
全称: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 脉的导管。
适应症
须长期静脉输液、化疗、胃肠外营养、 输注刺激外周血管的药物、缺乏外周静 脉通道的病人及早产儿
注意:由于血和血制品黏度较大,常规 抽取血标本或输血时,建议采用4Fr以上 的导管,以防溶血
告诉患者置管后如无输液每周到医院 冲管换药一到两次 ,发现贴膜被污染, 潮湿,脱落或危及导管时应随时更换
日常护理
一、敷料更换:
洗手,戴口罩 评估病人的穿刺部位 备齐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床号和姓名 暴露导管穿刺部位,在手臂下垫一次性治疗巾,自下
而上去除敷料,注意切忌将导管引出体外 用快速消毒液消毒手 备无菌透明敷料、无菌胶带、20ml注射器、头皮针、
发生
并发症护理
一、机械性静脉炎
4:处理: 休息并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 在肿胀部位给以隔湿热敷(使用热水袋),温度控制
在50℃,每次20分钟,休息30分钟后再敷效果更好 肿胀部位使用如意金黄散,消肿效果好 选择其他一些消肿软膏:如喜疗妥,扶他林 减少活动,避免肘关节活动 适当增加手指的精细,灵巧活动,如握拳松拳运动 若三天后未见好转或更严重,应拔管
3:预防: 穿刺前介绍穿刺程序,应用目的,使用好处,做好心理护理,降
低应激反应的强烈程度 穿刺过程中保持与病人良好的交流 接触导管前冲洗干净附于手套上的滑石粉,或用无粉手套 将导管用生理盐水充分湿润或浸泡在生理盐水中 送管中动作轻柔,尽量匀速送管 根据患者的血管状况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 PICC置管后1-2天再行化疗,可显著降低机械性和化学性静脉炎的
2:非血凝性: 原因:维护不当、药物沉淀、脂类堵塞、导管
易位 预防:选择适宜的器材; 给以充分,正确的导管冲洗; 置入后行胸片检查,确认导管有无打折、盘绕
或其他受损迹象;定期复查胸片。
并发症护理
六、导管堵塞
3:血凝性: ①:原因:导管末端位置不当或导管发生易位 导管维护不当 高凝状态 胸腔内压力增加 ②:预防:导管末端位置保持正确 正压封管,脉冲冲管 严格遵守正确的冲管液、冲管容量及冲管频率的规定 尽量减少可能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加的活动 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或溶栓药物
并发症护理
四、血栓性静脉炎
3:治疗: 治疗应以临床症状和病人的全身状况为依据 拔除导管 抗凝治疗 溶栓治疗
并发症护理
四、血栓性静脉炎
4:预防: 根据血管粗细,选择能满足治疗需要的最小规
格的导管 选择由不易生成血栓的材质做成的导管 穿刺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 对易于生成血栓的病人考虑预防性的应用抗凝
理盐水中),每天冲管一次(具体频率视情况而定) 成人:100u/ml稀释肝素液(一支12500u肝素加1.6ml入100ml生
理盐水中),每天冲管一次(具体频率视情况而定) 冲管方法:用注射器推注的方法进行,采用推一下,停一下的冲
洗方法(即脉冲),使冲管液在导管内形成小漩涡,有利于把导 管内残留的药物冲洗干净。
3:处理: 通知医生 拔管
并发症护理
三、细菌性静脉炎
1:原因: 穿刺点污染 导管接头污染 静脉滴注的药物被污染 不正确的洗手,不正确的皮肤消毒 操作时未遵循无菌原则 敷料固定、护理不良 导管的纤维包裹鞘,或形成的血栓是良好的细菌生长
的培养基
并发症护理
三、细菌性静脉炎
妥善安置病人,整理用物 洗手,记录
日常护理
二、冲管
目的:将导管内残留的药液冲入血流,避免刺激局部血管,并减 少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材料:小于10ml的注射器可产生较大压力,如遇导管堵塞可导致 导管破裂,严禁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
冲管液: 小儿:10u/ml稀释肝素液(一支12500u肝素加0.16ml入100ml生
选择导管
在输液流速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 最小最细型号的,管腔最小的导管。因 为较粗的导管易引起周围血液动力学改 变而增加置入后并发症,增加静脉炎或 血管阻塞的可能。
选择静脉:
首选右上肢的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第 三选择是头静脉
贵要静脉:90%的PICC导管放置于此,因其血 管粗直、静脉瓣较少,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 最直和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脉、锁骨下静脉、 无名静脉到达上腔静脉。
注意应尽可能避免接受乳房切除术和/或 腋窝淋巴结清扫、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肢。
选择静脉:
既往有锁骨下静脉穿刺史的一侧手臂不 作首选。
一般不选择下肢静脉穿刺,以免静脉栓 塞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
选择穿刺点
穿刺点常规首选肘窝区肘下两横指处 如果进针位置过下,血管相对较细易引
起回流受阻或导管与血管发生摩擦而出 现并发症 进针位置过上易损伤淋巴系统或神经系 统
剂和溶栓治疗 保持导管末端在适当位置
并发症护理
五、穿刺点感染
1:症状:分泌物、红、肿、痛、一般无全身症 状
2:原因:与无菌技术有关、皮肤消毒不良、敷 料护理不良、洗手技术、患者免疫力低下
3:处理:严格无菌技术、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 疗、加强换药、细菌培养
并发症护理
六、导管堵塞
1:症状:给药时感觉有阻力、输注困难、无法 冲管、无法抽到回血、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
穿刺后病人教育
穿刺后24小时内伤口停止渗血前,减少 穿刺上肢的活动,可适当做握拳松指动 作
穿刺侧上肢的日常生活如:吃饭,洗漱, 更衣等不受影响
置管后置管侧上肢避免提重或做剧烈的 运动
穿刺后病人教育
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通知护士: 手臂出现红肿热痛活动障碍;伤口渗
血渗液较多或有红肿,化脓;敷料污染 潮湿或脱落;导管渗水,脱出或打折
日常护理
导管拔除
一般情况下,导管拔除非常简便。平行静脉方向,捏住导管尾部, 沿直线向外拉,每次5-10cm。当拔管遇有阻力,暂固定导管, 实施热敷,直到导管松动,最终拔除导管为止。
导管拔除前先行PICC管穿刺侧静脉B超检查,静脉血流通畅,无 静脉血栓形成方可拔管。
并发症护理
一、机械性静脉炎
1:原因: 与选择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的粗细不当有关 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 与选择导管的材料过硬有关 穿刺者技巧 导管尖端的位置 病人状况 头静脉进入
并发症护理
一、机械性静脉炎
2:症状: 沿静脉走向的发红,肿胀,疼痛,有时可以表现为局
部症状,局部硬结。
并发症护理
一、机械性静脉炎
肝素帽及无菌纱块 将适量酒精、碘伏分别倒入治疗碗内 戴无菌手套
日常护理
一、敷料更换:
抽吸生理盐水20ml与头皮针连接,并排气 用酒精棉球消毒距穿刺点1cm以外皮肤,第一个棉球
顺时针消毒,第二个棉球逆时针消毒,第三个和第四 个棉球分别消毒体外导管、连接器及肝素帽,第五个 棉球再顺时针消毒 用碘伏棉球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方法及范围同酒 精消毒,待干 用无菌纱块衬垫取下原有肝素帽,酒精消毒连接器 更换肝素帽,并用脉冲方法(冲一下停一下)冲洗导 管
日常护理
三、封管
目的:保证导管内正压,保持通畅的静脉输液通道 材料:同冲管 原则:SASH原则。在给与肝素不相容的药物/液体前后均使用生
理盐水冲洗,以避免药物配伍禁忌,而最后用肝素溶液封管。其 中S-生理盐水、A-药物、S-生理盐水、H-肝素溶液 封管液量:导管容积的2倍+辅助延长管的容积。通常成人为5ml; 小儿为2ml。 方法:正压封管。在封管时必须使用正压封管技术,以防止血液 回流入导管尖端,导致导管堵塞。在注射器内还有最后0.5ml封管 液时,以边推注药液边退针的方法,拔出针头。在封管后夹闭延 长管系统以保证管内正压。
禁忌症
肘部静脉血管条件差 穿刺部位有感染、瘢痕或损伤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 对导管材料有过敏史
操作前准备
医生开医嘱,操作者初步评估血管情况 开展穿刺前病人教育:向患者讲明置
PICC导管的意义、用途、注意事项,并 简单介绍操作程序。随时准备回答患者 提出的疑问,同时做好心理指导,避免 紧张 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并发症护理
二、化学性静脉炎
1:原因: 刺激性药物 PH/渗透压超出正常范围 不合理的稀释 快速输注 微粒 留置时间过长 导管尖端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