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围手术期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及护理研究进展
围手术期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及护理研究进展
体温是生命的重要指征,体温的维持对人体
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Sessler将体核温度 在34—36℃认定为低体温。有文献报道,50%~ 70%的手术病人出现低体温,是麻醉和外科围术期 常见的并发症;大量研究显示,低体温可引起麻醉 药物代谢减慢、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抑制、增 加术后渗血和感染机会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以往 护理人员对低体温重视不足,但是近年来围术期低 体温病人的保温护理已成为护理研究的热点之一。 现对嗣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低体温对机体的 影响及预防低体温发生的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医疗装备2011第4期
及危重病人。有试验表明,单层覆盖物即能有效降 低散热的30%,不施手术部位用保暖性能好的被 服或手术巾遮盖,使之与周围的冷空气隔离,尽量 避免弄湿被服,保持手术床的干燥。对于手术部位 皮肤,采用含碘的3 M手术粘贴巾粘贴在切口周围
55
万方数据
裸露的部位,保护皮肤,减少皮肤散热,减少手术 中无菌单对皮肤的冷刺激。 3.3调节室温 在病人去手术室后,调节病室温
C E,Desai
venous
R Preventing hypothermia convective
versus
andintra
fluid warming
convective warming
a-
lone[J].J [4]Elgamal
Clin
Anesth,1998,10(5):380.
N,Elkassabany N,Frank SM,et a1.Age—relat-
1
力,不仅影响病人的睡眠,还容易导致麻醉诱导期 间低血压及术后低体温的发生,影响到病人的预后。 1.4保暖措施不力病人在转运过程中(包括病 人从病房至手术室,从手术室至复苏室,从复苏室 回病房的各个阶段)保暖措施不力及麻醉复苏时 保暖措施不力。 1.5环境因素Morris证实,若手术室的室温低 于2l℃时,病人往往出现体温过低。近年来,随 着无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术室采用净化空 气层流设备,通常情况下手术室的温度一般控制在 22—25℃。由此可见,层流手术室的常规温度和室 内空气快速对流的两个因素,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 热,更容易导致病人体温下降。 1.6麻醉因素全身麻醉时,麻醉剂以剂量依赖 方式抑制温度调节,抑制血管收缩和寒战的程度是 抑制出汗的3倍。研究表明,全麻的人体核心温度 的变化可由原有的0.2℃增加至4。C1,高达正常体 温调节阈值区间的20倍。另外,全身麻醉后气管 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 的滤过、加温和湿化作用,使大量冷而干燥的空气 直接进入肺部,通过呼吸带走体内大量热量,导致 体温下降。区域阻滞麻醉产生的神经阻滞阻断了麻 醉区域神经的传出和传入,既干扰温度感受器,又 抑制正常的温度调节反应如出汗或血管收缩和寒 战,体热由深部向外传导,使体温下降。肌松药使 全身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也消除了肌紧张及肌肉 运动的产热,而导致体温下降。 1.7机体散热因素皮肤散热是患者热量丢失的 重要原因,皮肤向周围环境通过辐射和对流进行散
D I.Complications and treatment of mild hypother-
大,室温23。C时,足温为27℃,手温为30℃,躯干 温度为32℃,头部温度为33℃,核心温度则比较均 衡。核心温度可在肺动脉、鼓膜、食管远端、鼻咽 部、口腔、直肠等处测出。口温测量适用于清醒合 作病人;鼻咽部温度测量在人为降温时反映体温的 变化较为迅速;而直肠温度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是比较理想的测量部位。手术病人应常规监测体核 温度,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防止低温并发症发生。 3.5充气保温疗法研究表明,充气加温是较稳 定、有效的方法,是目前认为最有效且可行的方 法。优点:采用高对流加温装置,接触面积上半身 可达35%,下半身可达36%,升温效果好。充气 式保温毯操作方便,重量轻,复温快。可分为4个 不同温度档,可根据不同程度的体温,给予低体温 手术病人最佳的保暖措施。充气式保温毯因设定合 理,能持续维持所设定的温度,不会造成烫伤或温 度不够影响效果等不良反应。 3.6减少因消毒液蒸发带走的热量 因为乙醇在 皮肤上能迅速蒸发、吸收和带走大量的热量,可使 体温在短时间内降低。因此,在手术消毒过程中不 采用挥发性的消毒液,可用Betadine等消毒液代替 挥发性的消毒液。 3.7液体的加温此措施是保持中心体温的有效 措施,尤其是大量输液输血时此方法更合适。恒温 箱加热静脉输液便是方便快捷、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在使用过程中要确保恒温箱性能稳定,温度适 中,勿使液体加热过高,不能超过39。C,否则注 射后容易引起溶血反应。恒温箱内液体应按人箱时 间先后使用,一次放入箱内液体不要太多,以免在 高温下存放时间太长,最好勿超过6 h。另外,对 出血性疾病和高热患者应慎用加热液体,防止加重 病情,此外,体腔冲洗液可带走大量热量,冲洗体 腔的液体应加热,以40℃为宜。 3.8营养支持疗法 由于手术的影响,易引起胃、
围手术期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及护理研究进展
李娜,倪元红 (解放军252医院普通外一科,河北保定071000)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76(201I)04-0054-04
[摘要]:综述了手术病人低体温的原因以及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针对性地采取围术期低体温的综合 护理措施等研究进展。 [关键词]围手术期;低体温;影响;护理
此,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禁食水,并根据体质状况, 尽早静脉补充适量的人血白蛋白、氨基酸、脂肪乳、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电解质,以加强营养支持, 满足机体新陈代湔过程中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提 高机体抵抗力和抗感染能力,促进切口愈合。 4小结
度在22℃一28℃,手术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 湿度在40%一60%,新生儿及早产儿手术室室温 保持在27—29℃。 3.4加强体核温度监测 体表各部位温度相差很
保持中心体温接近37℃,患者中心体温约降低l℃, 就会出现寒战,这使机体耗氧增加,心血管系统供 血需求增加。低温引起寒战可显著增加氧耗和二氧 化碳生成。在全麻恢复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复温 的患者,寒战发生率约40%,寒战增加患者不适 感,以及引起伤口疼痛,而需增加止痛剂用量。 2.2增加切口感染率即使轻度体温降低也可直 接损害机体免疫功能,尤其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氧 化杀伤作用。此外,低温可减少皮肤血液和氧供, 抑制组织对氧的摄取。围术期低温还与蛋白质和骨 胶质合成减少有相关性。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 围术期低温病人伤口感染率增加。如在择期结肠切 除术中出现体温降低的病人,其伤口感染率增加1 倍,且住院时间延长约20%。 2.3苏醒延迟低温时,儿茶酚胺产生减少,使 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应激反应减弱,从而相对延长清 醒和拔管时间。有文献证明,机体在34℃时,记 忆力减退、消失,体温在32℃时可使患者嗜睡, 且有麻醉作用;另外低温使肝脏代谢率降低,肝功 能受到抑制,使肌松药和静脉麻醉药的作用延迟, 造成机体对麻醉药的需求量锐减,如调整用药不及 时,可使苏醒期延长。 2.4低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轻度体温降低可使 循环血中血小板数减少、降低血小板功能,降低凝 血因子的活性,并且激活血纤维蛋白溶解作用系 统,从而导致出血时间延长;严重低温可导致 DIC。在一项临床观察中显示:出血时间与皮肤温
总之,病人围术期应常规进行体温监测,采取
多种护理措施营造从体内到体外温暖舒适的内外环 境,可有效的防止病人发生低体温。其积极意义在 于可减少因低体温引发的各类并发症,从而减少部 分药物的使用,降低住院费用,同时让病人感受到 温暖和贴心的护理服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 精神。 [参考文献]
[1]Sessler
mia[J].Anesth,2001,95(2):531. [2]Beilin
B,SharitY,Razumovsky
on
J,et a1.Effects of mild pe.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
ri—operative hypothermia
[J].Anesth,1998,89(7):1133. [3]Smith
低,导致体温偏低,对温度变化敏感度差;4,JL由
于体表面积相对体重大,且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 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1.3术前禁饮食时间过长常规术前12 h禁食,4 h禁饮,然而在临床上,许多因素如灌肠等术前肠 道准备的过早,使病人空腹等待手术时间延长,易 产生饥饿感,增加焦虑感及不适感,降低机体抵抗
气管分泌增加和肺血容量的增加。 2.7低温对胃肠道的影响低温(32℃时)有肠 蠕动的减低,如果体温低于26.7℃则出现胃粘膜 糜烂、溃疡和出血性胰腺炎。 2.8其他低温可引起高血糖,体温降至30。C 时,胰岛素分泌停止,细胞对胰岛素更有抗力,但 并不需要补充外源性的胰岛素,因复温时可出现低 血糖。 3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 由于术前病人情绪的波动在术中 容易发生低体温,因此加强手术前的心理疏导有助 于预防低体温的发生。手术室护士参与术前讨论及 术前访视,了解病人的病情,对病人进行综合评 估,针对性地制定术中护理方案。同时通过访视时 面对面交流,可消除病人对手术室和工作人员的陌 生感,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使其处于最佳生理和 心理阶段,减轻病人因为精神因素导致对冷刺激的 阈值下降。 3.2覆盖物在接送病人时注意病人保温,冬天 加盖毛毯、棉被,不要过多暴露病人。由于躯体暴 露热量容易散失,而且体表温度比中心温度下降速 度更快,因此实施麻醉及手术时应尽可能减少身体 暴露面积,注意肢体保暖,尤其对于小儿、老年人
度成反比,出血量与伤口温度成反比。实验证明, 围手术期体温降低显著将增加失血量和对输血的需 要;而另一方面,低温又导致静脉淤滞和局部组织 氧供减少,进一步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 2.5低温对心血管的影响轻度低温可使患者的 氧耗增加,寒战就可增加氧耗109%一468%。术 后患者的体温降低0.3~1.2。C,平均增加氧耗92 %。中度或重度低温则引起心排出量降低、低血压 和致死性心律失常。早期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 缓、T波倒置以及PR、QRs和QT间期延长,典型 的表现为J波的出现。中心体温低于30℃时,常 见心房颤动,体温再下降时可发生心室颤动。 2.6低温对呼吸的影响 在严重低温时,呼吸频 率可冈延髓呼吸中枢受抑制而变慢。极度低温的气 体可致支气管痉挛,在慢性状态下可见肺水肿、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