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2017)

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2017)


主要 机制
A 血管扩张,散热增加 B 代谢率下降,产热减少 C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抑制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不良结局
01 外科切口感染 02 心血管不良事件 03 凝血功能下降 04 麻醉苏醒时间延长 05 住院时间延长
围手术期体温监测
术中常将直肠、食道 远端和鼻咽部温度作
为核心体温
核心体温反应机体的热能 含量及分布
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专 家共识(2017)解读
前言
生命
体征
体温
血压
脉搏
呼吸
疼痛
核心体温是指机体深部重要脏器的温度,与体 A
表温度相对应,二者之间温度梯度约为2~4℃
正常人核心体温为36.5~37.5℃
B
体表温度为33℃左右
C
A
围术期各种原因导致机体 核心体温低于36℃的现象 称为围术期低体温,又称 围术期意外低体温。
B
发生率7%~90% 2015北京39.9% 2017全国部分地区44.5%。
低体温 分级
轻度:36℃~34℃ 中度:34℃~32℃
重度:<32℃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
患者因素:年龄、BMI、ASA分级、基础体温、合并症
手术因素:分级、类型、时间、术中冲洗 麻醉因素:麻醉方式、麻醉时间、麻醉药物、术中输液/输血 环境因素:手术间温度
体表温度受环境影响 大,差异较大
围手术期体温监测
测中心 温度最 佳部位
皮肤表 面温度
体表 温度
直肠 腹部脏 温度 器温度
何时需要体温监测?
1. 全身麻醉超过30min或手术时间超过1h 2. 可能大量失血/液体出入较大的患者 3. 高龄、儿童或重症患者 4. 输血患者 5. 已知可能有体温异常的患者(感染、休克、恶性高热风险) 6. 手术创面大的患者(大切口开胸、开腹手术、大面积烧伤手术) 7. 给予温度治疗(升温、降温)的患者
暖风机
手术室保温箱
输血输液加温仪
小结
A. 更新理念,规范体温管理。 B. 加强监测,积极干预,减少并发症。 C. 围术期维持核心体温在正常范围。
术前 体温 保护 原则
术前体温<36℃,应尽快实施主动加温 麻醉诱导前实施至少20min主动体温保护措施 维持环境温度不低于23℃ 保持良好的热舒适感,麻醉前核心体温≥36℃
积极采取体温保护措施并贯穿整个围手术期
术中体温 保护措施
被动保温:
覆盖棉毯、 手术单、 保温毯等
主动保温:
1. 压力暖风毯 2. 输液加温设备 3. 体腔灌洗液加温至 38~ 40℃、提高手术 室温度不低于21℃等
围手术期体温监测方法
1 电子体温计 1.连续监测 2. 监 测 鼻 咽或 食 道下段温度
2 红外线体温计 1.鼓膜温度测定。 2.术前及术后温 度测量 3.无法连续测量。
3 无创监测系统 1.贴于体表 2.连续监测 3. 建 立 连 续 的 体 温管理数据库
体腔体温探头
பைடு நூலகம்
一次性无菌体腔温度传感器
连续体温监测装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