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价格变化和总供给
Y Y 0 P , Y Y 0 P .
价格调节过程
由于价格的粘滞性,
Pt P(Yt 1 ), Yt Y ( Pt , AD).
其中,为 Yt 第 t 期的产出,即厂商愿提供的产品数量。
Pt 为第 t 期的价格。t-1 期的产出确定生产者的原材
料价格和劳动者的工资。工资是由合同给定的,合同 期至少为一年。同样,原材料的价格也是也是前一期 给定(存在仓库储备原材料及期货交易)。销售合同确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工资膨胀率随失业的增加而递减。
人力资源是由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构成。劳动力的数量以 “人工——小时计算,劳动力质量则以平均技术水平来衡 量。劳动力是由家庭向生产部门提供的。
总供给曲线
W P
LS1 W P
W P
LS
LS2
O
N
O
N
O
N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劳动力供给与 工资水平的关系
总供给曲线
家庭向厂商提供劳动力服务所面临的选择是工作或不
在这个产出区域,
一些厂商的行为导 致通货膨胀。当一
些厂商缺乏新的生
P2
P1
产能力,而其它厂 商低于生产能力充
分利用时,瓶颈(产
量增加的障碍)产生。
O
Y1
Y2 Y*
Y
工资粘性
产生工资粘性有以下几点原因:
不完全信息; 协调问题; 效率工资和价格变动成本; 工资通常名义值确定(劳动合同)。
可以认为一个经济的潜在就业量和劳动力
的技术水平与价格水平无关。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海
洋等一切可用于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 东西。它也与价格水平无关。
资本积累
资本是指厂房、设备、高速公路等等
人工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资本的积累 是投资的结果。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之 内,一个国家的资本积累不会发生太大 的改变,因此与价格水平无关。
总产出与潜在产出能力之差定义为市场需
求的压力。
Y Y . 市场需求压力= Y
当 AD Y 时,价格上涨的原因
为了提高产量,厂商要增加要素投入,导致生 产要素(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上涨, 从而产品价 格上涨;
需求超过产出,厂商也会提高价格,以获得更
大的利润。
当 AD Y 时,则出现相反的过程。即,
Y F ( N , K ).
潜在生产能力与价格水平无关。称 Y 为总供给曲线,
记为AS.
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为短期供给曲线:表 明现行价格水平下厂商提
供任意有需求的产量。
出发点:由于存在失 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 下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劳动 力。他们的生产平均成本 因此被假定不随产量变化 而变化。
第六章 价格变化和总供给
价格变动的因素被考虑进来之后,会像一只 看不见的手引导需求与供给双方协调,最后达 成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短期之内,总需求决定
经济的膨胀与衰退,时间加长可观察到价格的
变化,产出由总需求与总供给双方共同确定。
6.1 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和提供服务的潜在能力,
它是由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和技术水平决定的。总 需求曲线描述了在每个给定水平上厂商愿意提供的 产品数量。总供给曲线是基于工资、价格、就业和 产量之间的联系而确定的。总供给曲线不仅反映产
工作。工作的报酬是工资收入,不工作就是在享受 “悠闲”。 综合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近 似垂直的曲线,即劳动力供给基本上与工资与价格水
平无关。决定就业总量的主要因素是一个国家的人口
数量和人口年龄构成。隐含一个经济的潜在就业量与 价格水平无关。
总供给曲线
确定人力资源的另一个方面是劳动力的技 术水平,影响技术水平的因素是劳动力的 生产技能和整个国家的教育水平。
定的价格也是前一期确定的。
价格水平与总产出的交替作用
Pt P(Yt 1 )
Pt P(Yt 1 ) Yt Y ( Pt , AD) Pt 1 t
P(Yt ) Yt 1 Y ( Pt 1 , AD) t 1
Pt 2 P(Yt 1 ) Yt 2 Y ( Pt 2 , AD) t 2
财政扩张的效应
总供给 产量 利率 价格
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主义
+
0
+
+
0
+
总供给曲线(折衷的观点)
P 古典区域 AS
凯恩斯区域:经济 处于极度萧条。
凯恩斯区域
中间区域:经济接 近充分就业水平。
中间区域 O Y* Y
古典区域:经济处 于充分就业水平。
总需求曲线在中间区域变化的影响
AD2 P AD1 AS
品市场状况,也反映了要素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
场的状况。总供给曲线描述了在每个价格水平上厂
商愿意供给产品的数量。
总供给曲线
潜在生产力是指在给定的可利用率技术水平、管理技术、 劳动、资本和资源的情况下,一个国家能达到的最大产出。
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资本积累。技术水平 是指一个经济使用生产要素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效率。
价格调节过程
厂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在每个时期内都
要对自己的产品定价,记为Pt . 厂商按照经验 压力的反应过程,即 调整定价的原则是信赖供求关系所确定的市场
Pt Yt 1 Y 1 f . Pt Y
对自己的依赖程度。
(a)
其中,P t 为流行预测价格。f 为系数,为厂商
价格调节过程
短期与长期有什么不同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短期与长期的关键 差别是价格行为。在长期中,价格是有伸缩 性的,能对供给或需求的变动作出反应。在 短期中,许多价格在某个以前决定的水平上 是“粘性”(sticky)的。由于短期中的价格行为
与长期不同,所以,经济政策在不同范围中
有不同的影响。
短期与长期有什么不同
原菲利普斯曲线
货 币 工 资 变 动 率 每 年 百 分 比
8 6 4
2
0 -2 -4 u*
( )
失业率(百分比)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为菲利普斯通过统计分析英国18611957近百年工资行为的研究成果。 A.W. Phillips. The Relation between Unemployment and the Rate of Change of Money Wag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1861-1957. Economica, November 1958.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仅影响价格水平。简而言之,古典主义 是“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
劳动力无摩擦的新古典模型
工资粘性
不完全信息
协调问题
效率工资和价格变动成本
解雇劳动力是耗费成本的—解雇成本、雇用成
本和培训成本,其结果是内部人相对外部人来说拥
有一种优势。更重要的是,除非内部人接受削减工
资,否则用失业来威胁他们不会是很有效的。
由(a)式可得,
Yt 1 Y 0 P , Yt 1 Y 0 P .
P t 为“公众信息”。大多数不完全依赖此信息,
而要根据自己的经营经验对P t 进行调整。 若 Pt Pt ,则表明厂商完全相信“公众信息”。
价格调节过程
设 P t Pt 1 ,则有
Pt Yt 1 Y 1 f Pt 1 Y
产品价格粘性
如果有一家厂商将其产品的价格提高与货币存量 相同的比例,而其它的厂商并不是这样做,那么这 家提高价格的厂商将会被其它厂商逐出市场。当然,
如果所有的厂商者将价格提高相同的比例,则他们
将迅速移动到新的均衡位臵。可是经济中的厂商不
可能聚集在一起协调其价格上升事宜,每家厂商只
能当通过在现行价格水平上商品需求的增加感受到 了货币存量的变动的效果时才缓慢地提高价格。
不同供给假定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共同决定了经济
中的收入和价格水平。
凯恩斯情形:财政政策
凯恩斯情形:财政政策
由于厂商在价格水平P0下愿意提供任意数量的 产品,因此不存在对价格水平的影响。 当总供给曲线是水平时,经济低于充分就业, 增加总需求只会使实际GDP和就业水平增加, 而不会使价格水平发生变化。凯恩斯有观点是
E 新增的政府支出挤出了一个等额的私人支出。
M P I . P
解释
总需求上升,但厂商不可能在现有劳动力 下生产更多的产品,产品供给对新增的需求无 法作出反映。由于厂商试图雇用更多的工人, 他们只是抬高了工资和生产成本,因而必须为 他们的产品索取更高的价格。产品需求的增加 只会导致更高的价格,而根本提高不了产量。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基于工资是刚性的,不能瞬时调整 的假定。暗含的假定是劳动和资源的无限供给。
古典供给曲线
为短期供给曲线,它表明
不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化,供 给的产品数量都是一样的。
出发点:劳动力市场总
是处于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均 衡状态。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可以则名义工资的瞬时调整 来维持(劳动力市场的运行 毫无磨擦)。
价格和总需求确定短期均衡
上图中,总需求AD与 AS 短期供给是短期变
量,价格P是中期变量,长期供给AS是长期变
量。三条曲线AD, AS 和AS变动(移动)的速度不
相同形成了确定均衡过程的特殊性,而这一特
殊性正是凯恩斯理论的理论要点。
价格和总需求确定短期均衡
在短期里,总均衡点e是由AD曲线和 P0 确定。P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