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在“两化融合”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全生命周期管理助推“两化融合”1、长输管道工程的两化融合探索成果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结合。
通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国内能源领域“三巨头”一直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方式来创新管理模式的方法。
“十二五”期间,中石化集团加强对两化融合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
围绕调结构、促发展,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的两化融合。
要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积极推进信息化技术融入到生产、流通、管理等各个环节。
实现统一建设全局性信息系统向持续提升整合信息系统的跨越,重点开展以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为核心的应用集成建设,在决策支持、业务协同、生产调度指挥等方面加强应用;同时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在采油、钻井、炼化等领域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流程管控和优化上加强两化融合。
在管道运维及工程建设层面,榆济管道公司考虑逐步利用高新技术融入企业运营和项目管理过程中,提出充分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包括:管道全生命周期实体数据结构优化、二三维可视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最新技术,建设标准统一、关系清晰、数据一致、互联互通的智能化管线管理
平台,以及全生命周期所有数据保存完整的数字化管道模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期望实现资源优化、项目管控、现场操作、调度指挥、风险预测、应急救援、信息共享数字化管理的目标。
榆济管道公司基于整体规划,提出全生命周期管理从建设期向运营期深入融合的思路,开展了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试点工作。
2、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
2.1方案介绍
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采用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思想,实现管道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两个纬度的全面提升。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以资产策略和表现评估为龙头,涵盖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维、处置全过程,并以实体、价值和信息融合为基础,统筹协调资产的可靠性、使用寿命、使用效率和周期成本等各项要素,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综合价值最大化。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范围涵盖管道资产的规划、前期(可研、专评、核准)、定义(设计)、实施(施工建设)、验收、运维和报废的全过程。
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PBS和WBS标准化应用,确保不同阶段的数据实体在统一平台上有效衔接、高效运转,实现全过程的精细化项目管理。
整体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是复杂的信息系统大集成。
整体框架中包含管道各阶段、关键业务的各层面信息化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系统。
管理贯穿管道的各个生命周期,提供统一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库,存储管理数据和技术数据。
实现工程建设阶段和生产运营阶段的数据融合。
工程建设阶段实现数据的顺利递延,支持在生产运营期对数据回流,为后续项目设计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为ERP等企业管理系统提供数据交互接口,保证整体项目数据在企业管理流程中可进行闭环流转。
2.2系统设计架构
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由“一套标准”、“一个平台”、“一个数据库”组成。
一套数据标准:统一、规范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移交规定,明确数字化移交内容。
一个管理平台:强化、延伸的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管道全生命周期数据采集入库管理。
一个数据库:建立统一标准,源头收集全生命周期数据,
实现共享、移交。
2.2.1数据标准
数据标准描述和定义管道实物资产的分解结构和实物的数据范围、格式及内容。
由管道建设和运营相关单位参与审查、发布和更新的全过程,形成全生命周期数据标准和移交规定。
数据标准的核心意义有:
1、规范工作内容
规范管道全生命周期分解结构,明确各业务环节最小颗粒度的工作任务和内容。
2、明确数据范围
明确管道全生命周期各业务环节移交的数据范围。
包括结构化数据规定和非结构化的文件清单。
3、统一编码规则
统一设备编码,保证设备数据递延和可追溯。
规范系统级项目编码,确保信息可与其他企业系统顺利集成交互。
4、明确移交职责
明确各单位在业务环节中承担的数据移交职责,划清工作界面。
2.2.2管理平台
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平台对管道工程的前期、定义、实施、验收、运维五个阶段业务进行重点管控。
确保不同阶段在统一平台上有效衔接、高效运转,是天然气分公司、榆济管道公司、地方管理处、基层场站等机构的信息平台。
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平台提供企业管理、项目管理、技术数据管理三方面的管理内容。
其中项目管理覆盖内容为范围管理、过程管理、运维管理等业务领域。
管理平台提供分析统计功能,便于各级项目管理者能直观、快速、准确了解当前项目进展情况。
同时提供对外部接口,实现企业信息的互联互通。
2.2.3数据库
全生命周期数据库接收规划数据,管理前期、定义、实施、验收、运维五个阶段业务数据,集中存储管理包括总承包、设计、采办等建设期各业务数据;移交并回流运维期完整性管理数据库数据。
实现管道工程不同阶段信息的集成共享、递延传承和丰富完善,为管道安全平稳运行奠定坚实数据基础。
2.3预期效果
1、对传统管理平台进行全面深化、延伸和完善,满足管道企
业运营业务和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新要求。
形成数据移交标准,按照核心管理要素制定数据标准,数据范围明确、可递延,移交职责清晰,提高数据移交效率。
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
强化数据过程中产生即入库,及时反映工程进展;通过数据源头收集的机制,确保数据更准
确,避免不准确导致的数据重复录入线性。
围绕管道实体本体结构进行技术数据和管理数据组织。
建立数据关系,实现衔接和递延。
数据移交:依赖集中数据库进行数据流转和阶段移交实现数据集中存储,降低移交成本,缩短周期
2、围绕“实物”分解结构和“业务”分解结构,持续积累管
道“本体数据”和“过程数据”,为管道生产运行提交规范、完整、准确的管道资产数据。
3、实现项目规划、前期、定义、实施、验收、运维阶段信息
的集成共享与递延,推动管道后评价及运行、维护数据向采办、设计和规划的数据回流,促进项目规划、投资及工程设计能力的提升。
4、全面应用和推广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有效提升管道资产
管理能力,对管道安全运行、平稳调控,科学应急维抢修和完整性管理将带来极大促进。
3、总结
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基于中石化集团信息规划要求,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在管道工程方面进行管理创新、业务创新,是“两化融合”的良好实践。
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在以下多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1、推动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
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以设计为源头,强调数字化移交,推动数字化设计的业务创新。
同时将管道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应用于实际,推动管理模式的创新。
2、促进流程升级与改造
全生命周期管理思路与传统的项目管理有着巨大差距。
原
来孤立的、小范围的业务流程势必无法满足新管理办法的
要求,这势必会推动业务流程的升级和改造,将原来短路
径的流程升级为可通过某些重要环节关联形成贯穿项目管
理整个过程的新流程。
3、实现跨业务集成
全生命周期管理将设计、施工、运维等业务通过技术数据
贯穿到统一平台。
通过统一数据库,将资产数据在管道建
设前期、规划、定义、实施、验收、运维等阶段逐步递延,
并不断补充。
同时将工程建设期和生产运营期的业务通过
数据移交进行融合,实现跨业务集成。
4、推动精细化管理
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推动PBS和WBS标准化及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推动管道运维的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