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道德与法律 ppt课件

职业道德与法律 ppt课件

一个人如果缺乏道德、规则意识,法律观念 不强,就难免做出违背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
议一议:对未成年人来说常见的一般违法行为是什么?
❖ 根据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的事例来看,最常见的一 般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 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 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治安处罚的行为。
地震传言案
❖ 由于听信“地震”传言,2010年2月20日晚至21日凌晨,许多山西 人离家,躲避在广场、公园等地,夜不归宿,甚至开车逃往外乡。
❖ 朱某某,男,24岁,山西省平定县人,工人。经查, 201同、长治地震死亡100万人”。平定县公安局对其作出行政 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
,但尚不构成犯罪。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二、杜绝不良行为
学习主题:杜绝不良行为
学习目标 1)了解国家和社会从哪些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
2) 知道哪些行为是严重不良行为以及不良行为 3)认识“黄赌毒”的危害 学习重点
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学习难点
认清不良行为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做到防微杜渐
1)成成身上有哪些不良行为、严重不 良行为? 2)我们身上存在吗?这些不良行为是否 违法?是否构成犯罪? 3)为什么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从身上具有不良行为开始的
发展为到违法行为
走上犯罪的道路
不良行为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小错不断,就会酿成大错, 小恶任其发展就会酿成大恶 。
3. 远离“黄赌毒”这些恶魔
1.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1)为什么全社会都要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2)未成年人保护的 四种方式? 3)保护未成年人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2.严重不良行为危及青少年健康成长 阅读教材第114,116页正文和“相关链接”,讨论、交流:
不良行为 :指轻微违法或违背社 会公德的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指严重危害社会 ,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市 民 涌 上 街 头 等 地 震
生活中法律的“雷区”
球迷闹事案
❖ 2008年11月1日中超足球联赛陕西队主场1:4负 于上海申花后,看台上个别不理智球迷点燃了报纸 ,由于处置及时,没有酿成大的事端。据了解,其 中四名闹事者已被警方拘留。
生活中法律的“雷区”
故意杀人案
某职业中学一年级学生陈志明与同学刘小乐(化名,未满 十七周岁)因锁事发生口角纠纷,陈志明动手打了刘小乐一 耳光。恼羞成怒的刘小乐失去理智,从床下抽出一把水果刀 ,对着陈志明的脑部、腹部等处连刺三刀。陈志明被送往医 院后抢救无效死亡。案件发生当晚,县公安局迅即组织侦技 人员赶赴现场,将刘小乐抓获归案。
三个案例中当事人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 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告诉了我们什么?
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具有社会危害性;守法光荣、
违法可耻;严格自律,自我防范,杜绝违法行为。
第九课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1.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1)违法行为的内涵和分类
凡是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都是
人生没有彩排,所走过的每一步对自己 来说都是现场直播;人生是一条单程线, 凡是做过的事情都不可能重新再来。世上 没有后悔药,让我们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 好习惯,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自觉矫治严重不良行为,促进身心和谐健 康发展。
杜绝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识别 不良 行为
防微杜渐 遵纪守法 勇担责任
含义
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 的教育措施:父母或监护人严 加管教,送工读学校矫治,公 安机关予以治安处罚,训诫。
不良行为:
❖ 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 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 (一)旷课、夜不归宿; ❖ (二)携带管制刀具; ❖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
1.根据违反法律的种类不同,违法行为可以分为( ABC )
A. 刑事违法行为 C. 行政违法行为
B. 民事违法行为 D. 一般违法行为
三、辨析
学生高某偷得室友200 元钱。有人说他偷的钱不多,不是犯罪, 所以不是违法行为。
此观点错误。违法是公民个人或者社会组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社
会的行为。犯罪是违反刑法规定,危害社会,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 行为。违法不一定就是犯罪,犯罪就肯定违法了。高某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3.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其中( C )是我国有关治安行 政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项法规,在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等方面发挥了巨
大作用,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守护神。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二、多项选择
探究活动:“黄、赌、毒”的危害
毒害人的身心健康 诱使人违法犯罪 破坏人的家庭幸福
讲故事: “黄赌毒”对青少年的危害
珍爱生命 远离黄赌毒恶魔
4.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1)学法,懂法,守法,依法律己。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杜绝 不良行为,矫治严重不良行为
名言警句: 知道在适当的时候约束自己行为的人就是聪明人!
谈一谈:怎样准确实施治安管理处罚?
❖ 3.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要学法、知法、懂法 和守法。
(2)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要从小事做起,从自 我做起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一、单项选择
等场所; ❖ (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 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毒、注射毒品; (九)其它危害社会行为。
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照的处罚。
5. 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 强迫违反治安管理的外
国人在一定时间内离开中国国(边)境或将其驱
逐出中国国(边)境的处罚。
罚款和行政拘留各分为三个
档次
想一想:《治安管理处罚法》什么时间公布、实施?
❖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1)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及其危害性 ❖说一说:扰乱公共秩序行为有什么危害性?
触目惊心: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据 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 数的70%以上,未成年人已占到犯罪总数的 30%。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学生对《未成 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基本 了解的分别只有24.7%和16.4%。青少年自 控能力较差,而且法制意识薄弱,容易走上违 法犯罪道路。 据统计,全国2.2亿青少年学生 中,平均每分钟发生一起刑事案件。
远离 这些 魔鬼
筑起 内心 防线
一、单项选择
1.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

B
)小时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
A.12
B. 24
C. 48
D. 8
2.王某是一名职高学生,2008年刚入校不久就迷恋上了赌博游戏机,越赌越输, 越输越赌。2009年5月,小王为了获得足够的赌资,持刀抢劫下晚班的谢女士, 被判有期徒刑。王某的事例说明( B ) A.赌博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B.赌博会诱使人走上犯罪的道 路
练一练:
❖ 【课堂练习】
❖ 1. 王某为某校中学生,17岁,因其母李某与丁某在菜市 场发生口角,王某听说后就携带匕首到菜市场去找丁某算 账,在去的路上,被巡逻的公安人员撞见,随后被带到派 出所。
❖ (1)王某的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的哪一种?
王某的行为属于妨害公共安全行为。 ❖ (2)谈一谈当我们遇到案例中的情况,应该怎么处理?
课堂练习
. ❖ 1 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有大有小,由于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
社会的危害较小,所以被称为 ( B ) 。
A .犯罪行为 B.一般违法行为 C.严重违法行为 D.不良行为
2.治安管理处罚法于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十七次会 议通过,于( B )起实施 。
A. 2005年8月28日 B. 2006年3月1日 C. 2005年10月1日 D. 2006年1月1日
某职校17岁学生成成对学习不感兴趣,迟到、早 退、逃学旷课成了家常便饭。他常年烟酒不离手,和 不三不四朋友出入网吧、游戏厅、歌舞厅,浏览黄色 网站,有时整夜不归。没钱时就干小偷小摸的事,供 自己打游戏、买摇头丸、吸食毒品。
一天他带回家一个笔记本电脑,对爸爸说:“这 是我在食品店买汽水时在地上捡到的。”两天后家里 来了两个警察,对他的父亲说:“你儿子涉嫌盗窃, 依法决定对他刑事拘留。”原来,他买东西时,将店 主放在椅子上的价值5000元的笔记本电脑偷走了。其 实在这之前,他不断地“捡到”各种物品,有书包、 衣服、mp3、手机,还有同学的五十、一百元钱。更 有甚者,一天他没钱了,在向一个衣着光鲜的少年讨 要不成之后对其拳脚相加,最后将其衣兜里的钱全部 抢走。
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
自觉依法律己, 避免违法犯罪
新课鸟瞰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 避免违法犯罪
第九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