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健康社会压力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心理健康社会压力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例如:“对于离婚事件的看法”、“梵高”、“叶 赛宁”
例如“对于离婚事件的看法”
看法A:认为离婚说明了自己所选择的人生道路是 失败的,离婚使自己后半生的幸福梦想化作了泡影, 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想从头再来已经不可能 了,而且还认为离婚是一件很丢人的事。结果就会 悲观失望,陷入痛苦之中难以自拔,严重者会成为 抑郁症患者。
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的现实意义
一、心理健康探源--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源 泉
《尚书.洪范》,箕子认为幸福必须具备五 种要素:一、长寿;二、富足;三康宁平 安;四、爱好美德;五、寿终正寝
西方的古希腊七贤之一 ,梭伦认为幸福应具 备五个要素:一、中等财富;二、身体不 残疾,没有疾病;三、一生顺利,总能心 情愉悦;四、有儿孙;五、能善终。
整体健康概念的提出
健康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三者的完整 结合,而疾病是整体素质不好的表现,主要是不良 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所导致。
整体健康模式同时强调医生对患者应进行整体诊断、 治疗和护理,预防现代病要从矫正不良行为习惯、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入手,要全面提高患者的整体健 康素质。
健康行为的三维结构
二、心理疾病在蔓延, 人类面临新挑战
美国,每年有大约6%的人加入精神分裂症 的行列,接受心理治疗的人数占美国人口 的30%左右。
法国,每年镇静药使用总量达1亿多盒,平 均每人每年用2盒。自杀率逐年上升。
日本,日本九洲大学附属医院内科的调查 发现身心疾病的求症率逐年升高。
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原国家教委曾 对12.6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存在 明显的心理障碍者高达20.23%。
看法B:认为离婚终于使自己从痛苦的婚姻中得到 了解脱,从此又自由了,又拥有选择的机会了,凭 着过去的婚姻给自己留下的经验,相信自己再处理 婚姻问题一定会更成熟,结果虽然也有伤心、痛苦, 但更多是坦然接受、积极面对。
健康新概念(WHO):
一是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 感到疲劳和紧张。 二是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三是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四是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五是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六是体重得当,身材匀称。 七是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 八是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九是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十是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伐轻松自如。
我们在理解和运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时,应注意
1、一个人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活动和行 为表现不能等同。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种连续的不 良状态,我们不能根据一人、一时、一事简单地 给自己或他人下心理不健康的结论。
2、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不是泾渭分明的截 然对立,而是一种连续和交叉的状态。从严重的 心理疾病、轻度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状况一般 到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心理健康的判定标准
一、以人的主观感受为依据 二、以社会适应的情况为依据 三、以统计学所确定的正常值为依据
心理健康的标准(八条)
1、自我评价正确(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人际关系和谐(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社会适应正常(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4、意志健全(目的性、坚韧性、自制性) 5、情绪健康(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完整和谐 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 8、心理年龄符合年龄特征
生理健康
健康行为
心理健康
社会健康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 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能作 出良好的反映,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 发挥其身心潜能。
狭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 适应良好的一种状态,是人的基本心理活 动协调一致的过程,即认识、情感、意志、 行为和人格完整协调。
广州医学院心理学课程
心理健康、压力、应激
尚鹤睿
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健康)
什么是健康及心理健康?
前世界卫生总干事马勒指出:“必须让每 个人认识到,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失去 了健康,便失去了一切”。
传统的观念认为,躯体没病就是健康,人 们重视锻炼身体,而忽视心理卫生的保健。
现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证明,人是生理、 心理与社会层面的统一。世界卫生组织指 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 趋于完满的状态。
认知评价是指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对遇到的生活 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做出估计,对事 件的认知评价直接影响个体的应对活动和身心反应, 因而是外界刺激能否造成个体应激反应及影响个体身 心健康的关键中介因素之一。
正确的认知系统和认知模式——保护和促进人的 身心健康。
消极的、不合理的认知模式——使人陷入情绪困 扰,严重者导致心理疾病甚至自杀。
心理卫生功能:防治心理疾病——完善心理调节——发 展健康的个体与社会
心理因素概述
影响健康的心理因素
认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情绪
健康
个性特征
社会心理 支持
认知与心理健康
“老太太的故事” “苦恼来自于自己的认知” “人们并非因为某些事物本身,而是因为他们自己 对这些事情的看法所困绕”——埃利斯 “问题不在于发生了什么事,而在于你如何看待 它”————塞里
3、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的,始终处于不断的变
化之中。如果人们不注意心理保健,经常处于焦 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水平会下降;如 果心理出现了困饶或出现失衡,及时自我调整或 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很快会恢复到心理健康良 好状态。
4、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的尺度,它不仅为 我们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而且为我们指明 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方向。
北京市对16所重点大学的调查发现,由 于心理问题而休学、退学的占37.9%、 退学占64.4%。
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30%以上的大学 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人际关 系、学习、异性交往、对未来的担忧各 占20%。
心理卫生的目标与功能
心理卫生的“三级预防”功能 初级预防:向人们提供心理卫生知识,以防止和减 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二级预防:尽早发现心理疾患并提供心理与医学的 干预。 三级预防:设法减轻慢性精神病人的残疾程度,提 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