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岩体特征表

危岩体特征表

附表1 W01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表野外编号W01坐标X:3405011.93危岩顶标高168.92 岩层产状340º∠7º斜坡倾向255 危岩前缘倾角73º斜坡结构类型切向坡室内编号W01 Y:540326.06 危岩底标高140.10长(m)32.5宽(m)3.5高(m)28.8 体积(m3)3276崩塌方向255º破坏方式坠落式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照片(方向:75°)稳定性赤平投影分析图②裂隙25564③③层面3407④边坡25573④②①①裂隙15279倾向(°)倾角(°)结构面产状结构面、线产状表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危岩大致呈薄板状,立面为不规则长方形,危岩体下部凹岩腔发育,发育深度约2.5m,危岩体后壁追踪卸荷裂隙形成破裂面,侧壁裂隙切割岩体形成危岩体边界,岩性为厚层状砂岩夹薄层砂岩构成,危岩体自身也易产生局部掉块破坏。

危岩稳定性评价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该处危岩体主要受②裂隙的外倾控制,已被切割成薄板状,现危岩体底部存在由于原砂岩岩体的坠落后形成的凹岩腔,危岩体前缘及下部临空,有沿后缘陡倾裂隙坠落破坏的可能,定性判断危岩体现状处于基本稳定。

危岩经稳定性定量计算,在天然1、天然2和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23、1.72、1.05,为稳定~欠稳定。

综合判定该危岩体为欠稳定危岩体。

危害性预测主要威胁其上的岗哨及陡崖下船艇大队船艇航行的安全治理措施建议锚索加固+局部清除附表1 W02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表野外编号W02坐标X:3404980.49危岩顶标高168.38 岩层产状340º∠7º斜坡倾向256 危岩前缘倾角76º斜坡结构类型切向坡室内编号W02 Y:540338.79 危岩底标高143.28长(m)39.7宽(m)3.9高(m)25.1 体积(m3)3886.23崩塌方向256º破坏方式坠落式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照片(方向:75°)编号位置走向倾向倾角切割深度张开度充填物裂面形态裂面粗糙度裂隙间距地下水情况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危岩大致呈薄板状,立面为长方形,危岩体下部凹岩腔发育,发育深度约2.2m,危岩体后壁追踪卸荷裂隙形成破裂面,侧壁裂隙切割岩体形成危岩体边界,岩性为厚层状砂岩夹薄层砂岩构成,危岩体自身也易产生局部掉块破坏。

危岩稳定性评价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该处危岩体主要受①裂隙的外倾控制,已被切割成薄板状,现危岩体底部存在由于原砂岩岩体的坠落后形成的凹岩腔,危岩体前缘及下部临空,有沿后缘陡倾裂隙坠落破坏的可能,定性判断危岩体现状处于稳定。

危岩经稳定性定量计算,在天然1、天然2和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34、1.80、1.08,为稳定~欠稳定。

综合判定该危岩体为欠稳定危岩体。

危害性预测主要危害陡崖下船艇大队船艇航行的安全治理措施建议锚索加固+局部清除附表1 W03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表野外编号W03坐标X:3404957.82危岩顶标高172.59 岩层产状340º∠7 斜坡倾向248 危岩前缘倾角69º斜坡结构类型切向坡室内编号W03 Y:540356.36 危岩底标高146.16长(m)8.9宽(m)3.6高(m)26.43 体积(m3)846.82崩塌方向248 破坏方式坠落式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照片(方向:68°)编号位置走向倾向倾角切割深度张开度充填物裂面形态裂面粗糙度裂隙间距地下水情况1 后壁160 250 68 20.0m 20-150mm粘性土、岩屑及岩块局部充填略弯曲较粗糙 3.6m 见水蚀痕迹2 底面250 340 7º 2.4m 呈凹腔,底面岩块已掉落无平直较光滑/ 见水蚀痕迹3 北侧壁主要为一裂隙,裂隙产状为172°∠78°,多闭合,面较平,裂隙呈直线状,垂直向切割深度约数十米,裂隙间距约5-10m,裂隙顶部局部可见粘土及岩屑充填,水蚀痕迹明显,结合一般,为硬性结构面。

附表1 W04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表室内编号W04 Y:540371.55 危岩底标高153.90长(m)12.6宽(m)3.8高(m)20.9 体积(m3)1000.69崩塌方向247 破坏方式坠落式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照片(方向:67°)稳定性赤平投影分析图7340④层面76247⑤边坡④结构面、线产状表倾角(°)787168产状结构面倾向(°)148③裂隙149②裂隙252①裂隙⑤③②①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危岩呈块状,立面呈倒梯形,危岩体下部凹岩腔发育,发育深度约2.2m,危岩体后壁追踪卸荷裂隙形成破裂面,侧壁裂隙切割岩体形成危岩体边界,岩性为厚层状砂岩,由于下部悬空,危岩体后壁外倾裂隙力学性质继续降低易致使危岩体坠落破坏。

危岩稳定性评价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该处危岩体主要受①裂隙的外倾控制,已被切割成块状,现危岩体底部存在由于原砂岩岩体的坠落后形成的凹岩腔,危岩体前缘及下部临空,有沿后缘陡倾裂隙坠落破坏的可能,定性判断危岩体现状处于稳定。

危岩经稳定性定量计算,在天然1、天然2和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34、1.77、1.09,为稳定~欠稳定。

综合判定该危岩体为欠稳定危岩体。

危害性预测主要危害陡崖下船艇大队船艇航行的安全治理措施建议锚索加固或清除附表1 W05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表野外编号W05坐标X:3404910.85危岩顶标高173.34 岩层产状340º∠7º斜坡倾向236 危岩前缘倾角76 斜坡结构类型切向坡室内编号W05 Y:540381.23 危岩底标高155.82长(m)14.9宽(m)4.4高(m)17.52 体积(m3)1148.61崩塌方向236 破坏方式坠落式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照片(方向:56°)编号位置走向倾向倾角切割深度张开度充填物裂面形态裂面粗糙度裂隙间距地下水情况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危岩呈块状,立面大致呈长方形,危岩体下部凹岩腔发育,发育深度约4.2m,危岩体后壁追踪卸荷裂隙形成破裂面,侧壁裂隙切割岩体形成危岩体边界,岩性为厚层状砂岩,由于下部悬空,危岩体后壁外倾裂隙力学性质继续降低易致使危岩体坠落破坏。

危岩稳定性评价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该处危岩体主要受①裂隙的外倾控制,已被切割成块状,现危岩体底部存在由于原砂岩岩体的坠落后形成的凹岩腔,危岩体前缘及下部临空,有沿后缘陡倾裂隙坠落破坏的可能,定性判断危岩体现状处于稳定。

危岩经稳定性定量计算,在天然1、天然2和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39、1.85、1.11,为稳定~欠稳定。

综合判定该危岩体为欠稳定危岩体。

危害性预测主要危害陡崖下船艇大队船艇航行的安全及崖顶楼梯治理措施建议锚索加固或清除附表1 W06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表野外编号W06坐标X:3404899.20危岩顶标高167.92 岩层产状340∠7º斜坡倾向244 危岩前缘倾角69 斜坡结构类型切向坡室内编号W06 Y:540393.44 危岩底标高148.30长(m)12.1宽(m)2.4高(m)19.62 体积(m3)569.76崩塌方向244 破坏方式坠落式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照片(方向:64°)编号位置走向倾向倾角切割深度张开度充填物裂面形态裂面粗糙度裂隙间距地下水情况1 后壁161 251 67 14.0m 1-30mm 粘性土、岩屑局部充填略弯曲较粗糙2-5m 见水蚀痕迹2 底面250 340 7º 4.1m局部呈凹腔,底面岩块已掉落无平直较光滑/ 见水蚀痕迹3 北侧壁裂隙产状为148∠78°,多闭合,少量粘土及岩屑充填,裂面可见水蚀痕迹,裂隙略呈弧线状,面较平直,垂直向切割深度约数十米左右,水平向切割深度约2-4m,结合一般,属硬性结构面;为危岩体北侧边界。

附表1 W07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表室内编号W07 Y:540436.61 危岩底标高158.30长(m)4.2宽(m)2.8高(m)20.5 体积(m3)241.08崩塌方向270 破坏方式滑移式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照片(方向:89°)编号位置走向倾向倾角切割深度张开度充填物裂面形态裂面粗糙度裂隙间距地下水情况1 后壁175 265 76 20m 5-20mm 粘性土、岩屑局部充填略凹凸较粗糙 2.8m 见水蚀痕迹2 底面底面为岩层层面,产状为340°∠7°,裂面略弯曲,较光滑,薄层砂岩与中厚层砂岩互层,结合较差,局部在风化裂隙的影响下现呈现掉块现象,水蚀痕迹明显。

3 北侧壁为岩块掉落后形成的临空面,该临空面产状149°∠79°,略弯曲,面较粗糙,水蚀痕迹明显,裂面上还长有少量植物,局部粘土附着,为该危岩体北侧边界。

4 南侧壁该危岩体南侧边界为一裂隙,该裂隙产状为150°∠70°,略弯曲,面较粗糙,水蚀痕迹明显,略张开,张开约5-25mm,少量粘土、岩屑及植物根茎充填,结合一般-差,属硬性结构面。

危岩剖面和立面示意图三峡库区蓄水水位173.21m(吴淞高程175m回水位175.10)(吴淞高程145m回水位145.10)三峡库区蓄水水位143.21m稳定性赤平投影分析图79149②裂隙⑤②①④81269⑤边坡7340④层面70150③裂隙③结构面、线产状表产状结构面倾角(°)倾向(°)76265①裂隙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危岩呈不规则状,危岩后壁追踪卸荷裂隙形成破裂面,危岩体底部与基座接触面存在层间裂隙,略外倾,且危岩体底部竖向裂隙发育,切割岩体呈块状,至下而上呈现滑移坠落的现象,从而局部形成凹腔,目前凹腔发育不深,但该危岩体在库水位升降及暴雨的条件下由于结构面间结合力较差,危岩体易滑移破坏。

危岩稳定性评价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该危岩体主要受①裂隙及层面的外倾控制,加之底部局部岩体较破碎,危岩体底部岩体在水的影响下会产生小方量的坠落破坏,从而使整个危岩体的稳定性向不利方向发展;定性判断危岩体现阶段处于稳定。

危岩经稳定性定量计算,在天然1、天然2和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分别为7.31、6.92、1.09,为稳定~欠稳定状态。

综合判定该危岩体为欠稳定危岩体。

该危岩体上由于裂隙的切割,还形成了多数不稳定的小方量危岩块体。

危害性预测主要危害陡崖下船艇大队船艇航行的安全治理措施建议清除附表1 W08危岩体特征、稳定性评价及整治方案表野外编号W08坐标X:3404750.72危岩顶标高188.90 岩层产状340∠7º斜坡倾向275 危岩前缘倾角76 斜坡结构类型切向坡室内编号W08 Y:540434.85 危岩底标高165.88长(m)25.5宽(m)5.65高(m)23.02 体积(m3)3316.61崩塌方向275 破坏方式滑移式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照片(方向:85°)编号位置走向倾向倾角切割深度张开度充填物裂面形态裂面粗糙度裂隙间距地下水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