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岩体稳定性分析
危岩体稳定性分析
———————————————————————————————— 作者:
———————————————————————————————— 日期:
ﻩ
附件2 危岩体稳定性分析
1、WY-01危岩体稳定性定量评价
1计算模型
从工程防治的角度按照危岩失稳类型进行分类,可将危岩概化分为滑移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和坠落式危岩3类。WY-01危岩体为滑移式危岩;其软弱结构面倾向山外,上覆盖体后缘裂隙与软弱结构面贯通,在动水压力、地震和自重力作用下,缓慢向前滑移变形,形成滑移式危岩,其模式见图(图3-1)。
图3-3 危岩崩塌破坏运动图示
根据落石的运动情况,可以分为两种状态:启动阶段、运动阶段。
1启动阶段
滑移(错断)式危岩体附着于母岩上,以一定角度的裂隙面相接,在危岩体自重和地表水渗入裂隙等因素的作用下,裂隙面锁固部位被贯通,危岩体沿母岩(或基岩)发生剪切滑移破坏。如图3-4所示。
图3-4滑移式破坏初始运动状态
WY-01
滑移式
1.65
1.37
1.36
1.13
未贯通
1.39
1.14
1.18
0.94
后缘切割面贯通40%,暴雨时完全充水
1.33
1.09
1.13
0.பைடு நூலகம்0
后缘切割面贯通50%,暴雨时完全充水
1.38
1.12
1.17
0.93
后缘切割面贯通60%,暴雨时完全充水
1.21
0.98
1.03
0.81
后缘切割面贯通70%,暴雨时完全充水
1.15
0.93
0.98
0.77
后缘切割面贯通80%,暴雨时完全充水
1.09
0.88
0.93
0.73
后缘切割面贯通90%,暴雨时完全充水
1.03
0.83
0.88
0.69
后缘切割面贯通100%,暴雨时完全充水
根据《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防治工程等级二级,滑塌式危岩稳定安全系数取值为1.3,可建立下列评价标准:
共取四种工况进行计算分析:1、天然状态(自重);2、暴雨状态(饱和自重+裂隙水压);3、地震状态;4、地震+暴雨状态(自重+裂隙水压力+地震力)。
(3)计算结果
危岩稳定性计算结果见下表(评价结果依据表3-3):
表3-3 WY-01危岩体稳定系数计算表
危岩体
编号
失稳
模式
稳定系数
备注
天然
暴雨
地震
地震
暴雨
式中:r为块体惯性半径(m);
a为球体或柱体的半径(m);
k为滑动摩阻系数(m),一般认为,坡面角α与摩擦系数μ可按图3-5所示线解图求解;
h为滑动开始点至计算点的垂直距离(m)。
图3-5根据台阶坡面α确定摩擦系数μ值的线解示意图
(3)碰撞弹跳
弹跳时,块体做斜抛运动,运动曲线如图3-6所示:
图4-11块体斜抛运动计算图
表3-4危岩稳定性评价标准
危岩类型
危岩稳定状态
不稳定
欠稳定
基本稳定
稳定
滑塌式危岩
K<1.0
1.0≤K<1.2
1.2≤K<1.3
K≥1.3
从表3-3可知:后缘的切割拉裂缝(后缘边界)一般为全部贯通,通过计算只要后缘切割裂缝贯通率在70%以下,WY1危岩体天然状态下都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暴雨或连续降雨、地震、地震+降雨条件下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即是边坡后缘的拉裂结构面的贯通性在50%左右,危岩体的稳定性储备也不够。
密度
g/cm3
抗压强度σ
MPa
抗剪强度
抗拉强度
(KPa)
软化
系数
C(MPa)
ф(°)
灰岩
2.70
32
0.110~0.271
30.3~40.2
698.5
0.53
结构面
灰岩结构面
0.03-0.10
23-29
注:由于坡表白云岩、灰岩多为强~弱风化强卸荷岩体,其参数均参考类比相似强~弱风化强卸荷岩体参数。
(2)计算工况
图3-1滑移式危岩示意图
图3-2滑移式危岩稳定性计算示意图(后缘有陡倾裂隙)
2计算公式
①后缘有陡倾裂隙、滑面缓倾时,滑移式危岩稳定性按下式计算:
式中: ——裂隙水压力(kN/m),;
——裂隙充水高度(m),取裂隙深度的1/3。
——取10kN/m。
——地震力(kN/m),按公式 确定,式中地震水平作用系数七级烈度地区 取0.075;
2、危岩体破坏后运动轨迹分析计算
根据R·M·Spang(1978)的研究成果,崩落体只有坡度角小于一定临界值(约27°)时,才停积于崖脚,随坡度角增大,可分别表现为滑动、滚动、跳跃和自由崩落等方式(图4-7)。勘查区内受岩体破坏影响的斜坡坡度平均坡角大于40°,因此岩体在产生变形破坏后,大部分以滚动、跳跃或自由崩落的方式向坡脚运动,最后堆积于坡脚缓坡地带,直接影响坡下公路的安全,目前坡体上零星分布有危石。
式中:v0为块体滑动运动初速度(m/s);
H为滑动起点至计算点垂直高度(m);
f为滑动摩擦系数;
α为坡角。
(2)滚动
块体在初速度和加速度的作用下,会发生滚动。理想的刚体运动学中,滚动不考虑接触面的弹塑性变形。而在实际的工程中往往要考虑弹塑性问题,边坡坡面会在接触点处产生弹塑性变形,从而阻碍块体的运动。考虑弹塑性变形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块体的速度:
破坏后危岩沿着破坏面运动,可以得到它初始状态的运动参数,如下所示:
下滑力:
阻滑力:
由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得: 式中:a为加速度。
质心运动定理可得:
u0在x、y方向上的分速度分别为:
,
2运动阶段
落石启动后,在坡面上的运动模式有滑动、滚动、碰撞弹跳三种。
(1)滑动
当块体的自重下滑分力大于摩擦力时,即mgsinα>T时,块体将发生向下的滑动。根据功能原理,落石速度为:
——危岩稳定性系数;
——后缘裂隙粘聚力标准值(kPa);当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未贯通段粘聚力标准值按长度加权和加权平均值,未贯通段粘聚力标准值取岩石粘聚力标准值的0.4倍;
——后缘裂隙内摩擦角标准值(kPa);当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未贯通段内摩擦角标准值按长度加权和加权平均值,未贯通段内摩擦角标准值取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的0.95倍;
——软弱结构面倾角(°),外倾取正,内倾取负;
——危岩体自重(kN/m3)。
3危岩稳定性计算结果
根据危岩结构特征和形态特征,②区危岩破坏模式主要为滑移式。
(1)计算参数:
崩塌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崩坡积物和石炭系太原组,根据附近工程岩体参数及工程类比得出物理力学参数见表:
表3-2岩体物理力学参数表
岩石
名称
设β为块石开始弹跳时的初速度方向与边坡坡面的夹角。由运动学基本原理,块石做斜抛运动时的速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