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概论作业二(第三章——第五章)

语言学概论作业二(第三章——第五章)

第二次作业【第三章(语法学)、第四章(语义学)、第五章(文字学)】一、单项选择题1.在五级语法单位中,用来造句的单位是( B )。

A.词、词组B.语素、词C.词组、语素D.语素、语素组2.下列各组词形变化的语法手段中,属于屈折的是(D )。

A.he、himB. look-lookeD.C.goose-geeseD.tree-trees3.传统语法学把语法分成的两个部分是(C )。

A.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B.小语法和大语法C.教学语法和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D.词法部分和句法部分4.“一张北京”这句话表面上看起来是词语搭配不当,其实是“买一张去北京的车票”这句话在特定场所(售票处)对话省略。

这种现象说明了( A )。

A.语境对语法的作用 B.修辞对语法的作用C.语汇对语法的作用 D.语音对语法的作用5.语法的性质具有(C)。

A.概括性、民族性、模糊性B.约定俗成、明确性、稳定性C.稳定性、抽象性、系统性D.不平衡性、渐变性6.当词义所概括的界限不明确时,我们将它称为词义的(D)。

A.概括性B.民族性C.层次性D.模糊性7.下面几个判断中(C)是不正确的。

A.词义的概括性不一定导致词义的模糊性B.不同民族的词义不具有完全的对应性C.不同民族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一定会有完全相同的结果D.词义的引申主要是比喻和借代方法8.下列判断中(A)是正确的。

A.义素分析法主要是针对词义而言的对比分析方法B.义素分析法能解决一切词义的精确分析难题C.句意一定是词语意义的总和D.语法意义与句子成分意义是相同的。

9.下面几个句子中,(B)是有歧义的。

A.她明天要去学校B.校长给她安排好的工作C.她只吃了一碗饭D.小狗累了10.下面句子中的预设,(C)不是通过词语手段实现的。

A.她今天又来了B.盟军再次取得了胜利C.她的爸爸来看她了D.我明天还要说11.下列关于文字起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

A.结绳记事B.图画和契刻C.刻漏记事D.以上说法都错12.下列文字中,属于自源文字的是( A )。

A.汉字B.日文C.英文字母D.希腊字母13.已有的自源文字,从字符跟语言中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归来,都是(B )。

A.音节文字 B.词语文字 C.音位文字 D.语素文字14.在下列四种古老的自源文字中,至今仍在使用的一种是( C )。

A.古埃及文字 B.苏美尔文字 C.汉字D.马雅文字15.在下列四种行为中,与文字起源直接有关的是( C )。

A.结绳 B.串贝 C.图画 D.以上各种行为16.现在公认的汉字的最早源头是( A )。

A.甲骨文 B.篆书 C.隶书 D.楷书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短语中属于主谓关系的是(BCDE)。

A.明天去北京B.后天是星期二C.桌上有一本书D.铅笔一支E.她累了2.下列述宾关系的短语中,宾语是施事的是(BC)。

A.路边种上了许多树B.村子里死了一个老人C.动物园里逃了一只老鹰D.她卖了一棵树E.太阳从东方升起来3.下列几组中都用了附加语法手段的是(ABCE)。

A.他吃过饭了B.He looked at the birdC. I have two booksD.He went to ShanghaiE.I am reading a book4.下列几个判断中,(BE)是正确的。

A.词义的民族性就是说不同民族的词义是没有对应性的B.词义的理性意义是指词义中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或主观对象的认识,也称概念意义C.词义的附加意义完全取决于使用者个人的理解或使用D.词义的语体色彩是指某个词语在不同语体中的临时性的表达色彩E.同义词中的词语意义不一定是完全相同可以替代的5.下列各组中,(ABCE)是语义学要研究的对象。

A.同义词B.逻辑意义C.语义场D.语用意义E.语法意义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E )。

A.汉字是意音文字 B.汉字是音节文字 C.汉字是音位文字D.汉字是词语文字E.汉字是表意文字7.为少数民族创制文字要注意的原则有( ACD )。

A.需要原则 B.简洁原则 C.自愿原则 D.科学原则 E.协作原则8. 下列五组都是关于文字发展的看法的,其中正确的有(AB )。

A.象形文字出现得最早,并且大多数象形文字都是表意字符B.音节文字是在象形文字基础上产生的C.音位文字使用的字符最少、最经济D.评判一种符号体系优劣的标准在于它的语言功能E先有辅音文字,后有象形文字三、名词解释1.词类词在句法结构中所表现出的特点类型。

2.语法形式借以表达语法意义的载体或形式,如-s是表示复数的形式。

3.语法范畴语法意义的类型,如单数、复数构成数范畴。

4.预设不是由断言表达的句子的背景信息。

5.蕴含通过句子表达的句子的基本意义更上一个层次的意义。

6.歧义同一个语言单位可以表达两种以上意义的现象。

7.记号文字构成形体中不表音义的特殊符号,如汉字中的“工”等。

8.拼音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符号的声音成分的文字类型,如英文等。

9.他源文字以别的文字为基础构造的文字符号系统,如日文等。

四、判断题1.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说话方式,所以不必受固定的规则约束。

(非)2.句子是言语行为中的最大的交际单位。

(非)3.汉语的名词没有性范畴,但代词有,如她、他等。

(非)4.汉语许多类词都有利用重叠表达某种语法意义的形式,因此,重叠应该看做一种语法手段。

(是)5.不同的语言往往具有不同的语法手段,我们不能因为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而认为语言因此有科学与不科学之分。

(是)6.汉语主要依靠虚词和词序这样两种手段来表达语法意义的。

(是)7.汉语与英语一样,都是属于分析型语言。

(非)8.词语的多义是语言符号系统中的正常现象,但语法歧义等如果在具体语境中仍然存在歧解,就是应该避免的,除非有特殊的表达目的。

(是)9.文字总是与语言相对应的,有什么样的语言就一定有什么样的文字。

(非)10.语言的发展一定与文字的发展同步。

(非)11.从文字发展的过程上看,拼音文字是最简洁科学的,汉字是落后的文字形体。

(非)12.汉字数千年没有根本性的变化,是世界上最美观科学的文字符号。

(非)13.汉字一个形体一般对应于一个音节,因此汉字也就是音节文字。

(非)五、分析题1.以汉语中的词语“偶然”与“偶尔”为例,说明采用哪一种词类分析标准分析最好。

这两个词在意义和形态上难有准确而具体的区别。

只能采用功能或分布分析法判断它们的类别。

它们都能做状语。

但有以下不同:(1)偶然可以受副词“很”、“不”等修饰,偶尔不可以;(2)偶然可以做定语,偶尔不可以;(3)偶然可以做补语,偶尔不可以;结论:偶然是形容词,偶尔是副词。

2.以英语为例,说明“时”范畴的表现。

3.请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复杂短语,多义的请多分。

(1)她一直住在热闹非凡的南京路上| 主| 谓|| 偏| 正|| 述| 宾|| 偏| 正|| 偏|正|(2)两个学校的老师都参加了植树活动| 主| 谓|A | 偏| 正| |偏| 正|| 偏| 正| | 述| 宾|| 偏|正|B| | | 【其他同上】| | |4.设有语义场“哥哥、弟弟、姐姐、妹妹”,请提取它们的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并通过矩阵图的形式,用“+”表示具备该义素,用“-”好表示不具备该义素,分析上述四个词的义素特征。

共同义素:同胞区别义素1 男性区别义素2 年长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共同义素:同胞区别义素1 男性区别义素2 年长哥哥+ + +弟弟+ + -姐姐+ - +妹妹+ - -5.分析汉语的多义词“深”,说出它的三个义项,并分别找出对应的反义词。

(1)上下落差大。

反义词——浅。

(2)含有某种成分多。

反义词——淡。

(3)平面距离大。

反义词——近。

6.分析下列汉字,给它们进行造字法的分类。

桥人水钟字磊上旦尖象形:人、水指事:上、旦会意:字、尖形声:桥、钟7.请给下面的几种文字符号进行归类:日文汉字英文希腊文古埃及文字韩文(1)自源文字:汉字古埃及文字(2)拼音文字:日文英文希腊文韩文六、问答题1.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有什么不同。

词汇意义是词汇成分具有的内容,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语法意义是语法单位在组合过程通过一定的形式表达的抽象的苟能;词汇意义以词语成分形式独立存在的,有理性意义、附加意义等的分别,但语法意义是必须出现在句子层面的关系意义,它们必须依附于句子中的成分,但没有理性意义与附加色彩等的区别。

2.词类是客观存在的现象还是语法学家自创的对象?为什么?词类是词语功能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但如何认识和描写它们,却不是它们自身就可以表现的,而要具体的语言学者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研究和表现。

每一个词都具有它自身的带有类型意义的功能,同类同能的词便聚合成一类而构成词类。

研究它们有助于认识词语这一本身属性,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描写研究更高层面的语法结构与关系,对语言教学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3.你对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汉字简化工作怎样看?对现在社会上存在的繁简字之争有什么意见呢?汉字简化工作是当时社会形势下应该采取的一种文字改革措施,它对普及广大民众的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识字率,提高当时公务人员的文化素质等都有一定的意义。

另外,汉字简化工作总体上看是符合汉字简化的发展趋势的。

当前社会上存在的繁简字争论,特别是主张恢复繁体字,或写简识繁等,应该是误解了汉字简化过程出现的一些问题,误解了两岸字体差异的历史背景,误解了文字发展的总体趋势。

恢复繁体字,在理论上是不科学的,在实践上也不必要,必然会带来大量的混乱,产生不必要的社会成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