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儿童文学的视角看《哈利波特》小说中的美学特质11

从儿童文学的视角看《哈利波特》小说中的美学特质11

从儿童文学的视角看《哈利·波特》小说中的美学特质摘要:《哈利·波特》是风靡全球的儿童小说,一经问世便吸引了无数世人的目光,它凭借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夸张丰富的细节、幽默诙谐的语言、神奇多面的人物形象,营造了一个充满童趣的儿童世界,展现出了纯真的美学体验,这独特的风采使它一经问世吸引住了全世界的目光,成为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的哈利现象。

关键词:哈利·波特;儿童文学;美学特质目录1. 引言 (1)1.1作家、作品介绍 (2)1.2 中心思想及组织结构 (2)2.文献综述 (2)3.理论概念 (2)3.1儿童文学 (2)3.1.1儿童文学的定义 (2)3.1.2儿童文学的发展历史 (3)3.2美学概念 (3)3.2.1 美学的定义 (3)3.2.2 儿童文学中的美学特征 (3)4.儿童文学视角下的哈利.波特小说中的美学特质 (4)4.1在逆境中生根发芽 (4)4.1.1在磨难中自强不息的哈利 (4)4.1.2在歧视中心向阳光的赫敏 (4)4.2为爱与友情挺身而出 (4)4.2.1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罗恩 (4)4.2.2为爱人赴汤蹈火的斯内普 (5)4.3冲突和血光中的正义 (5)4.3.1种族解放的奋斗 (5)4.3.2魔法世界的和平与牺牲 (5)5.结论 (6)1.引言2017年是《哈利·波特》诞生二十周年的日子,每一个儿童世界都是缤纷多彩、充满奇迹的,英国作家罗琳创作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更是受到儿童的广泛欢迎小说,罗琳构筑的魔法世界不仅缤纷多彩,同时还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自从小说发表的二十年来,对于其风靡全球的原因更是成为了诸多学者探究的课题,现以从儿童文学的视角看《哈利·波特》小说中的美学特质的角度着手,综合分析其影响深远的原因。

1.1作家、作品介绍1989年,年仅24岁的罗琳有了创作哈利·波特的念头。

过了八年之后的1997年,罗琳的《哈利·波特》问世了,开始了它风靡全球的畅销史,哈利·波特这股魔幻风不仅影响了儿童世界,也对各个年龄阶层的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说自身就具有非常广泛的读者基础,在加上后期电影导演各位演员杰出表现,更是让哈利·波特这个飞天扫帚的巫师形象更加广泛地被世人知道。

1.2 中心思想及组织结构就作品主题来说,《哈利·波特》的主题的研究与其他畅销小说的主题相差无二,大致有爱、成长、死亡、追逐等因素,哈利·波特所涵盖的现实意义,已经不仅仅是“畅销小说”所能蕴含的了的,更加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需求,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一定不能仅仅着眼于文学角度,或者是商业角度,都是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的,罗琳创造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不仅仅涵盖了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变相凝聚了全世界的想象力,不仅仅包括北欧神话还有希腊、埃及、英国、波斯、阿拉伯等地的神话故事,甚至还包括中世纪民间关于吸血鬼以及食尸怪等故事等等,吸引力自是不言而喻、非比寻常,正是因为这样,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跨越了时间、地区、种族之间的限制,是传统神话与现实社会的美妙结晶,有着其特别的魅力。

2.文献综述针对哈利·波特的美学特点进行分析的文章,还有王宁川的《狂欢中的理智:奇幻文学诗美学解构——以哈利·波特为例》中对哈利·波特中文字狂欢式的叙述方式进行了探究,对其中体现出现的美学意义进行了分析,刘雪晴则在《从哈利·波特看荣格基本美学理论的体现》一文中,则运用心理学的角度对哈利·波特的成长与心态成熟进行了分析,研究其在儿童世界中的影响意义。

3.理论概念3.1儿童文学3.1.1儿童文学的定义在过去很多年里,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儿童文学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地位,但是却总是受到或多或少的忽视。

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儿童文学进行定义,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等诸多原因,他们的论断总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没有达成共识。

著名瑞典教育家儿童文学专家G·te Klingberg 将儿童文学描述为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而瑞典的另一位文学作家Lennart Hellsing 则从社会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将儿童文学定性为儿童所读所听到的任何事物,涵盖着从报纸、网络、电视节目中获得的一切,均可以定性为广义的儿童文学,从更加广义的角度来说,儿童文学甚至可以涵盖儿童感兴趣的所谓范畴,对于小婴儿宝宝来说,一张纸片、一件衣服都可以被认为是广泛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在中国,儿童领域的工作者一般的工作性质都是教育者,儿童文学被定性为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童谣、谜语、神话故事、语言、小说等作品有一定教育意义的,都可以被认定为儿童文学,简言之,教育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核心,对儿童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

3.1.2儿童文学的发展历史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是在“五四”运动以来的重大文化转变,确立了儿童的地位,为儿童服务的文学传统,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变化,有了更加鲜明的社会特点,更加由于许多以往处于社会底层的少数民族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始了在儿童文学上各个少数民族百家争鸣的局面。

中国的儿童文学,已经有了约70年的历史,经历了社会变革,对外开放的新时期,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和新思潮的产生和涌入,长期在政治变动中形成的儿童观、儿童文学观受到了强烈的变动和冲击,儿童文学开始从单一的社会政治角度扭转为社会角度,儿童文学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并且突破了单一创作的局限性,出现了串座方法多远状态的变化,也突破了简单的家庭、学校课题,同时还打破了僵化的思维模式,在旧观念解体、新观念建立的过程中,儿童文学突破了自我封闭的局限性,同时还囊括了多种风格的文学形式,萌生出了不同题材的儿童文学发展趋势,在尊重艺术的前提下,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儿童创作团队,多样的作家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创作形式,多种多样的生活经验和童心体验,都对儿童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形成了现阶段缤纷多彩的儿童文学。

3.2美学概念3.2.1 美学的定义美学下定义是十分困难的,然而,美学既然被定义为一门学科,一种理论,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自美学诞生至今,从东方到西方,什么是美学,一直是诸多专家的研究重要方向,比较经典的定义有以下三条:其一,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其二,美学是艺术的哲学;其三,美学是经验审美为核心思想对美进行研究艺术和美的科学。

简言之,美学其实就是研究美、总结美的科学。

3.2.2 儿童文学中的美学特征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其实就是儿童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价值和艺术规范的文学类型,它在文学意义基本美学特征是儿童文学研究的核心,就理论是指来说,实际上涉及到儿童文学,也就是从客观的角度无限逼近儿童文学的本质,由于这一问题上,一些积极的先锋探究者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崭新的理念,已有的研究成果中,诸多研究者都将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与儿童文学的内涵相结合,提出纯真、质朴的儿童情趣,是儿童文学的核心美学特征。

据个人的观点,我认为,儿童文学作为独立的文学门类,在人类文学的艺术版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然应该有着更加深刻的美学意义,从儿童文学的发生“源头”的角度加以把握,也就是人类在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基础后,还衍生出了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意义又是什么,这都是本文需要研究的课题。

众所周知,在人类文学史上,儿童文学的发现与独立的艺术形式都远远晚于成人文学,人类之所以要创作出儿童文学,还在于需要通过创作出针对儿童思维特征和比较容易接受的文字叙述方式,来与下一代进行精神交流,在沟通与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传递人类对下一代的文化期许。

在这个意义上,儿童文学其实是两代人进行文化传递的特殊形式。

与成人文学大致倾向于“以真为美”的美学取向不同,儿童文学作为一种寄予着美好期许的特殊性文学,我认为,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善为美”。

这也是儿童文学最重要的美学特征。

《哈利·波特》是专门为孩子创作的文学作品,在世界各地都引起了广泛地反响,一经问世便风靡全球,在儿童的世界中,总是充满了纯真,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梦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追求真、善、美,追求他们梦想中的国度,在梦想的国度中,儿童可以天马行空,可以任我翱翔,这也正是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发挥着独特的美学魅力。

4.儿童文学视角下的哈利·波特小说中的美学特质4.1在逆境中生根发芽4.1.1在磨难中自强不息的哈利主人公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顽强的生存的勇者形象,哈利的出现是以男婴这一弱者形象展示给大家的,哈利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沈国,在现实生活中哈利的居住环境是冰冷幽暗的地下环境,在生活中周围人的歧视他、不用看待正常人的眼光看待他,并且经常辱骂、体罚哈利,可以说哈利的童年是保守磨难的,没有朋友,朋友亲人的关心、体贴的照料,并自己的内心中对自己的生活和遭遇充斥着无奈和痛苦,这些童年经历都给童年的哈利带来了巨大的不幸感,但是哈利即使是在这样恶劣的生活环境当中也没有自暴自弃、感到自卑,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理想,哈利自己忍受着各种委屈、遭受着各种不公平的待遇,但是他始终维护者自己见父母的夙念,并且在小说中哈利在进行学院选择时并没有选择难辨正邪的斯莱特林学院,而选择了代表正义、坚毅、友情、的格兰芬多学院,从一进入魔法学院开始就站在了正义的一边,在密室俺家当中,大家都对哈利持着怀疑的态度,但是哈利并没有放弃拯救小伙伴,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阻碍回到学校、回到大家的身边迎接挑战,这足以说明哈利具有充分的准备来应对未知的危险,哈利并没有向命运低头,扼住命运的咽喉,一次一次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4.1.2在歧视中心向阳光的赫敏何敏生活的社会可以说是一个男权社会,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大家都认为男女从出生以来就存在很大的差异,女人性情温柔、缺乏进取心、没有特别大的志向,比较适合服从男性的支配,女性的自我意识在这个时代是被压制的、被忽视的,而小说中塑造的赫敏人物形象是和那个时代的普通女性不同的,尽管受到周围环境的歧视,她始终不抛弃、不放弃,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和聪明才智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在进入霍格沃茨很短的时间她就成为当届学生中最聪明的一个,她能够清楚地记得自己读过的所有内容,并且雷雨通过自己知道的只是来帮助有需要的人,在小说中,有一次赫敏、哈利、罗恩三人同时被困在禁室当中,她告诉哈利和罗恩能够让三头狗睡觉、分散看管人员注意力的方法,为大家逃离禁室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赫敏和大家相处的过程中以自己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影响着大家。

赫敏站在理性的角度指出女性较强的理性,能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控制,赫敏的形象是一个脱离男性依附独立存在的,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已经觉醒的有自我意识的女性形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