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3课《美术的辉煌》优化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3课《美术的辉煌》优化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3(人教版)
第23课美术的辉煌
基础达标
1.(2014·浙江会考)下图所示纸币上印有法国艺术家德拉克洛瓦的头像及其浪漫主义绘画艺术代表作,该代表作是()
A.《日出·印象》B.《格尔尼卡》
C.《自由引导人民》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答案:C
2.《向日葵》是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作,其作者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

该画家是()
A.莫奈B.凡高
C.塞尚D.毕加索
答案:B
3.(2013·贵州学业水平测试)19世纪70年代,一批法国画家以创新姿态登上画坛。

他们的作品强调捕捉“光”、“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出微妙的色彩变化。

由此产生() A.现实主义画派B.浪漫主义画派
C.现代主义画派D.印象主义画派
答案:D
4.在艺术创作中将物象扭曲失真,甚至将物象肢解为各个不同的部分,且不按照其天然形态组合。

这一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代主义
C.古典主义D.现实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信息“扭曲失真”可知此作品具有现代主义扭曲、变形等特点,故选B项。

答案:B
5.(2013·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当每个人都能够用照相机创造出写实的风景或者肖像后,对于艺术家来说,用颜料和画笔吃力地做这些事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因此画家开始考虑绘画不是复制实体。

绘画的目的不是反映现实而是创造现实。

”据此可知因摄影技术的发展而开始被冷落的绘画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D.人文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解读和理解分析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摄影技术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因摄影技术的发展而开始被冷落的绘画应早于19世纪末,排除C项,再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被冷落的绘画主张写实,故选B项。

答案:B
6.(2014·梅州第一次质检)下面绘画作品的主要特征是()
A.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
B.寻求日常生活中光和色的美
C.讴歌理性主义和英雄主义
D.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4本题考查图片解读能力。

该作品在表现手法上采取夸张、扭曲、变形及抽象的形式,属于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结合所学可知现代主义美术表达作者强烈的内心感受,故D项正确;A项属于现实主义特征,B项属于印象派特征,C项属于浪漫主义特征。

答案:D
7.19世纪以来的两百年间,世界美术领域里,群星灿烂,名作纷呈,一派繁荣景象。

结合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
(1)上述三幅画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作者是谁?分别属于哪个流派?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作品的艺术特点。

答案:(1)图片一:《自由引导人民》,法国德拉克洛瓦,浪漫主义。

图片二:《日出·印象》,法国莫奈,印象画派。

图片三:《马拉之死》;法国大卫;新古典主义。

(2)《自由引导人民》:注重感情表现和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述和刻画。

《日出·印象》:强调光和色的瞬间效果,强烈主张个性的抒发。

《马拉之死》: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在表现形式上,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素能提升
1.毕加索曾注意形容自己的艺术风格:“让优美绝灭吧!”这种艺术风格是()
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D.浪漫主义
解析:毕加索是现代主义美术最有影响的画家,以极强的创造力和多变的艺术面貌著称。

答案:C
2.匈牙利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卢卡契认为“艺术的任务是对现实整体进行忠实和真实的描写。

”下列创作风格与其观点一致的是() A.《拿破仑加冕》B.《自由引导人民》
C.《伏尔加河的纤夫》D.《向日葵》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

材料强调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这反映了现实主义的特点,故选C项。

答案:C
3.某绘画派别的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充分表现光、色和人气,他们把光看作是“绘画的主人”。

这一派别的典型代表是() A.达·芬奇B.拉斐尔
C.莫奈D.毕加索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根据信息“描绘自然景色为主,充分表现光、色”可知是对印象画派的描述,莫奈是印象画派的代表,故C项正确。

答案:C
4.绘画艺术从室内走向了室外,从画面的一种近似于“酱油色彩”的调子走向了色彩斑斓的画面,从古典画法的看不见笔触到现在的自由奔放的笔触,从关注宗教题材到表现乡村题材和平凡生活的变化。

这一画风是()
A.浪漫主义B.古典主义
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是对印象画派的描述,故选C项。

答案:C
5.(2013·江苏卷)下侧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

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A.《自由引导人民》B.《拾穗者》
C.《向日葵》D.《格尔尼卡》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迁移运用能力。

从所给的材料内容看,反映的是现代主义流派的特点,A、B、C、D项分别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现代主义绘画,故选D项。

答案:D
6.某画家“反对用具体形象反映现实,而主张用抽象的语言——颜色和几何图形来表现艺术家主观心灵”。

与之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
B.“光是画中的主角”
C.“如实地表现我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貌”
D.“眺望远方的原野,草不是绿色,而是青色”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题干信息强调采用几何图形的抽象画法,这是现代主义绘画的特点。

A项是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B、D两项是印象画派的特点,C项是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

故选A 项。

答案:A
7.文艺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为三幅不同时期以圣母和圣婴为题材的宗教绘画作品。

材料二右图是1907年毕加索创作的作品《亚威农少女》。

当时有人批评道:“(他)好像在表示我们应该换换口味,用麻屑和石蜡来代替我们吃惯的东西。

”而直到30年后的1937年,《亚威农少女》的价值才为人们所认识,这一年它的转让价是240万美元。

因为,这是毕加索对以往艺术方法的彻底诀别,他成为了一个新的美术画派的风云人物。

问题:
(1)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一幅绘画作品是文艺复兴的产物?请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三中“新的美术画派”有何特点?简要说明这一画派出现的原因。

(3)综合上述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解析:本题围绕近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命题。

回答时要注意艺术和时代的密切联系,把艺术的发展放到具体的时代背景下理解。

答案:(1)图二。

理由:图一、图三中圣母带有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神情呆滞,不可亲近;图二中的圣母则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和幸福,像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展示了人性的美。

(2)特点:对色彩和视角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

原因:现代主义美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伴生产物,反映了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重要变革,反映了这时人们极其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人们对哲学的深刻思考。

(3)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代的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不幸的画家
凡高(1853—1890)是荷兰人,继印象派之后的著名画家。

他创作了《塞纳河畔》、《向日葵》、《鲜红的葡萄》、《金黄色的庄稼与柏树》等人类绘画史上的光辉作品。

凡高的一生短暂而充满着苦痛,多次恋爱均遭失败,精神受到极大刺激。

1888 年12 月,凡高在一次高烧中狂乱不已,神志不清,竟割掉了自己的一只耳朵。

病愈后的凡高患了失眠症,只能靠药物镇静睡眠。

终于因发疯而被送入了精神病院,1890 年7 月27 日,凡·高来到他平时作品中最热衷于表现的田野,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