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施工组织设计1 工程总概述1.1 编制说明及依据1.1.1 编制说明我公司在认真研究无锡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项目太湖广场站工程特点、招标有关规定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我公司现有施工能力、完成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等,本着充分理解并完全响应招标文件的思路(技术标详细评审项目所在章节见《技术标详细评审项目导向表》),编写并完成本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对于本工程各分部工程、关键工序的相互协调和衔接等方面的问题,我公司在编制过程中已进行了初步估算和论证,认为本施工组织设计较科学合理,能满足安全、质量、节点工期和总工期等目标的要求。
技术标详细评审项目导向表1.1.2 编制依据⑴无锡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项目太湖广场站招标文件;⑵现场踏勘所了解的情况和信息;⑶招标人发出的招标文件澄清及补遗书;⑷国家及无锡市现行有效的有关地下工程设计、施工规范和规程等;⑸招标文件中明确的有关施工、设计规范和技术质量标准;⑹我公司多年从事地铁、深基坑施工所积累的经验和成熟的施工工艺;⑺现有可用于本工程的施工机械设备、技术及管理力量等;⑻招标文件中的《安全标准工地及文明施工标准(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工地及文明施工标准(安全管理)》及无锡市现有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相关要求。
1.2 工程概况1.2.1 工程位置本标段包括太湖广场站和一段区间,太湖广场站是无锡市轨道交通1号线的第13个站,本车站位于无锡市清扬路下面,位于永乐路与永和路之间,沿清扬路南北布置。
车站西侧为人民大会堂、无锡市人大常委、凯宾斯基饭店及凯燕环球中心,西南侧为太湖广场,被现有呈东西走向的太湖大道分为南北两块;人民大会堂西北角为通扬派出所、通扬街道办事处、南长区党校,车站施工时需拆迁;车站北侧地块为建筑密集区,有新江南花苑、新江南花园三期B区以及太湖明珠数码大厦。
车站南侧太湖大道目前以建太湖大道隧道,隧道结构宽度32米,地下一层,埋深约8.7米。
隧道与一号线区间成十字交叉。
工程所在位置见《市民广场站工程位置示意图》。
1.2.2 工程概况无锡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正线全长30.411km,其中高架线7.25km,地下线23.161km。
共设有车站24座,其中高架站5座,地下站19座。
太湖广场站是一号线的第13个站。
太湖广场站工程位置示意图(附图:太湖广场及区间工程位置示意图)太湖广场站位于清扬路下面,位于永乐路与永和路之间,沿清扬路南北向布置。
车站采用地下两层的方案,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右CK15+103.990,车站起点里程CK15+023.740,车站终点里程为CK15+284.240。
车站总长度为260.5m,标准段宽19.3m。
车站设5个乘客出入口。
1号出入口位于人民大会堂的东北角,需要拆除位于规划绿地内的通扬桥派出所、通扬桥街道办事处、南长区党校,预留与远期规划轨道线路的换乘通道。
2号出入口位于人民大会堂的东南角。
3号出入口位于太湖明珠数码大厦前。
4号出入口需与新江南花园三期B区地下车库及地面商业结合。
还有一个临时出入口兼商业出入口,暂时位于规划下沉广场内。
车站共设两组地面风亭,1号风亭设置于人民大会堂东北角的规划绿地内。
2号风亭设置于人民大会堂东南角的绿地内。
它们均为敞口低风亭,不影响地块的开发。
其中2好风亭附近设无障碍电梯、消防出入口以冷却塔、TVF室外机。
本标段内车站和区间均采用明挖施工,顶部覆土约为3.6m,车站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矩形框架结构。
主体结构采用为2层双柱三跨的结构形式,标准段结构外包尺寸为20.7m×12.91m(宽×高)。
车站主体维护结构采用800mm厚连续墙,与内衬组成叠合式结构。
在标准段与左端头井之间设1.5m宽的旋喷隔水帷幕一道,以阻断坑内外承压水的联系,并在左端头井内设降水井降承压水,以确保基坑开挖时的安全。
地下一层风道及出入口维护桩结构采用即Φ850劲性水泥搅拌桩,即在Φ85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内按“一隔一”插入700×300×13×24型钢。
本标段区间起点里程CK15+226.844,终点里程为CK15+393,区间段出太湖广场站后,沿无锡市主干道清扬路敷设,依次穿越清扬三号桥涵及太湖大道(以建)。
区间线路由直线段、一段半径450m和一段半径为800m的曲线构成,线间距13.0m~15.0m。
区间最大坡度13.6‰,最小坡度2‰,最大坡长为155m。
本标段区间包括1#、2#商业街出入口,1#风亭、1#消防出入口。
区间段内沿线内有清扬三号桥涵(由业主拆迁)、太湖大道下穿隧道(拟建)。
区间段内主体结构为地下双层双柱三跨框架结构,负一层为地下商业开发层,负二层为地铁行车隧道。
区间段为800mm地下连续墙,地下商城出入口及风亭维护结构为SMW桩。
本标段内车站及区间基坑明挖段支撑设计:一道混凝土支撑+3道钢支撑。
车站主体结构设计防水等级为一级,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砼防水等级为S8、S10,其中主体结构负三层底板、侧墙及底纵梁为S10,其余主体结构为S8。
通道等附属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顶部不允许滴漏,其它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
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防水等级为S8。
本标段主要工程数量见《主要工程数量表》。
主要工程数量表注:本表仅为投标估算数量,不作为实际施工数量。
1.2.3 沿线环境状况⑴周围建筑物情况本标段沿清扬路,穿越扬名路、永和路和太湖大道。
太湖车站西侧包括人民大会堂、无锡市人大常委、凯宾斯基饭店及凯燕环球中心,西南侧为太湖广场,人民大会堂西北角为通扬桥派出所、通扬桥街道办事处,南长区党校,车站施工时需要拆迁;车站东北侧地块为建筑密集区,不需要拆迁,区间段内有清扬三号桥涵、太湖大道下穿隧道。
清扬三号桥涵需要拆迁,拆迁工作有业主负责。
⑵地面交通情况本标段沿清扬路南北走向,下穿扬名路和太湖大道,清扬路。
清扬路规划宽40米,拟建太湖大道隧道结构宽度32米。
清扬路车流量大,主体施工时,交通疏导任务较重;既有道路与城市路网相通,交通较便宜。
⑶地下管线情况本标段车站周边有大量市政管线,车站范围涉及管线有:(1)、沿清扬路方向双侧布置有现状雨水管道,需临时拆迁至道路南、北侧(北侧管线为永久拆迁);(2)、清扬路和永和路敷设污水管需要永久拆迁至道路南侧;(3)、沿清扬路方向双侧布置有上水管DN500,需要临时改迁至路南侧;(4)清扬路上敷设有DN2000、DN300的燃气管道,施工时临时废除工程影响范围内的现状燃气管道,临时拆迁至数码大厦前方空地绕行;(5)、清扬路方向双侧布置有现状电力管线部分临时拆迁,其余依次性搬迁;(6)、本标段范围内,敷设有电信、联通、网通等多条信息管线,其中大部分需要迁移。
区间线路范围内涉及管线有:(1)、沿清扬路方向线路污水管道(Φ1200)永久改迁120m,沿太湖大道污水管道(Φ1650)悬挂保护,约为150m;(2)、沿清扬路雨水管线永久改迁,沿太湖大道南端沿线方向两侧管道悬吊保护,太湖大道北端沿线路方向左侧改迁约100m,右侧改迁约145m;(3)、上水管DN500永久改迁,悬吊改迁约60m;(4)、燃气管DN200永久改迁175m,DN250改迁约为250米;(5)电力管线临时改迁;(6)信息管线临时改迁。
1.2.4工程地质与水文情况⑴工程地质本标段场地所处地域为广阔的冲湖积平原,地势平坦。
站体穿越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①1杂填土;②2素填土;③2粉质粘土;③3粉土夹粉质粘土层;③3-2淤泥质层粉质粘土层;⑤粉质粘土层;⑥粘土层;⑥2粉质粘土层;⑥2-1粉质粘土夹粉土层;⑦1层粉质粘土层;⑦粉砂层;⑧1粉质粘土。
太湖广场站和其区间地下连续墙墙底位于⑦粉质粘土层,局部地段位于粉质粘土夹粉土层、⑵水文地质车站场区内地下水有上层滞水、微承压水及承压水三种类型。
上层滞水含水层主要在素填土层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
微承压水含水层为第③3粉土夹粉质粘土层,富水性一般~中等,以接收上部潜水的垂直入渗及周围河道的侧向补给为主要来源,第I承压水主要赋存与⑦2粉砂层,含水量较丰富以上部潜水的垂向越流补给为主要来源。
本标段内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对砼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
1.2.5 气象情况江苏省无锡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东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量丰富。
1.3 业主要求1.3.1 合同工期及节点工期合同工期:计划开工日期为2010年3月1日,计划竣工日期为2012年6月30日,总工期28个月。
节点工期:见《节点工期一览表》。
节点工期一览表1.3.2 工程质量合格。
1.3.3 安全及文明施工严格执行国家、部、江苏省、无锡市等有关主管部门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无锡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下发的安全文明施工的最新管理办法以及附件中的相关规定,完全响应并执行招标文件中表1《安全标准工地及文明施工标准(施工现场)》、表2《安全标准工地及文明施工标准(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1.4 投标人施工总体目标1.4.1 工期目标总工期目标:2010年3月1日开工,至2012年6月30日完工,总工期28个月,满足招标文件要求。
关键节点工期:2011年6月30日前完成太湖广场站北端头井,具备盾构接收条件;区间施工在开工三个月后完成区间一期施工任务,及完成区间与太湖隧道节点地段地下结构和清扬三号桥、污水管道的改迁施工。
1.4.2 质量目标工程交工验收质量达到合格等级,争创优质工程。
1.4.3 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目标严格执行国家、部、江苏省、无锡市及无锡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的现行技术安全规则。
在项目的实施和缺陷责任期内,实现无职工、民工因工死亡事故、无重大交通责任事故、无重大火灾事故及无机破事故、无重大安全及管线破损事故,重伤率小于0.3‰,安全生产各项指标全面达到国家标准。
创建文明工地,实行信息化施工,不发生影响建(构)筑物及管线正常使用事件;制订相关措施,确保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及渣土的排放符合环保要求,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噪声,环境保护全面达到国家及当地环保标准。
1.4.4 环保目标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规定,采用严格有效的降水措施,避免过量排泄地下水,尽量保持原有水文地质条件,并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制订切实可行的各种制度措施,确保生产、生活用水及渣土的排放符合环保要求,减少施工噪声,控制扬尘,环境保护达到国家环保标准。
1.5 总体施工指导思想本工程将以系统工程理论方法进行总体规划,工期以Project动态网络计划进行控制,施工技术以现场动态为基础,质量以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全面控制,安全以事故树、生物钟进行预测分析、控制。
以“加强领导、强化管理、科技引路、技术先行、严格监控、确保工期、优质安全、文明规范、争创一流”为施工指导思想,以“创优质名牌,达文明样板,保合同工期,树企业信誉”的战略目标组织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