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2265360761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2265360761

n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银行危机的恶化和蔓延。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
n 从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角度而言,再贴现政策 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控制工具,主动权不在中央 银行手中;
n 再贴现政策需要有一个活跃的票据市场环境; n 政策效果具有不确定性。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4)货币供给量
M0、M1、M2 n 可测性: 逐渐下降 n 可控性: M0最强、 M1、M2较强 n 相关性:密切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5)银行信贷规模
银行体系对非金融性公司存贷款总额 n 可测性:通过银行和非金融机构的资产表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又称货币扩张倍数或货币扩张 系数,它是指中央银行投放或回收一单位 的基础货币,能使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 的倍数。即:
m=⊿Ms/⊿MB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3)短期利率
通常指货币市场利率 n 可测性:强 n 可控性:间接控制 n 相关性:较好 n 易受非政策、非经济因素影响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n 奥肯定理------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 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如3%)下降2%时, 失业率上升大约 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 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 1%。潜在GDP是指在保持价 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值。潜在 GDP也称充分就业GDP。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1)Required Reserve Ratio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局限性
n 作用力猛烈,可能会引起经济的剧烈振荡; n 缺乏弹性,不易作为日常的操作工具; n 对各类银行和各类地区的影响不一样.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5.4 货币政策工具
n 5.4.1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n 5.4.2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5.4.1 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政策
•通
n 含义:反映了失业率上升 货

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

而通货膨胀上升则是降低

失业率的代价。
•社会临界点
n 社会临界点:即失业率和 通货膨胀率的社会可以接受 程度。
•失业率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n 稳定物价需要抑制总需求,而促进经济增长需 要扩大总需求;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5.2.2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The Ultimate Target of Monetary Policy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货币当局所期望达到 最总实施结果,是中央银行组织和调节货币流 通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必须服务于国家宏观经 济政策的总体目标,这也就决定了货币政策最 终目标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一致性”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效果
n 能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从而影 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使其改变放款或投资活 动;
n 有告示性效应,再贴现率的改变通常能表明中央 银行的政策意向,从而影响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 的心理预期;
n 能决定何种票据具有在贴现资格,从而影响商业 银行的资金投放;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西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
四种观点 n 单一目标论:稳定币值或稳定物价 n 双重目标论:稳定币值、发展经济 n 多重目标论:同时实现四个目标 n “轻度通货膨胀论”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反映; n 可控性:间接控制 n 相关性:较强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国际演变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新兴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n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演变 n 对当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给
❖货币政策的特征
n 货币政策是一种宏观而非微观经济政策 n 货币政策是一种调节总需求而非总供给的政策 n 货币政策是一种间接而非直接的调控政策 n 货币政策是一种长期而非短期经济政策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5.2.1 货币政策运行对经济的影响
n 对产出、就业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n 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n 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n 在劳动密集型模式下,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n 在资本和知识密集型模式下,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n 为了平抑国内物价,增加国内供给,就必须增 加进口,减少出口,这会导致外汇储备减少, 造成国际收支逆差。
n 为了消除国际收支逆差,需减少进口,扩大出 口,减少国内商品供给,这又可能给国内市场 造成压力,导致价格上涨。
M1 47 43 41 42 46 49 55 59 61 67 71
M2 100 100 103 112 122 133 146 150 162 175 188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5.2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n 5.2.1 货币政策运行对经济的影响
n 5.2.2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容
n 物价稳定 n 充分就业 n 经济增长 n 国际收支平衡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n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 n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n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n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n 国外部门
n 央行的国外资产增加, MB增加;反之, MB减少
n 政府部门
n 央行对财政的资产增加, 则MB增加,反之,MB减少;
n 银行部门
n 央行对商业银行债权增加,则MB增加;反之,MB减少
n 其他因素
n 央行其他资产增加,则,MB增加;反之,MB减少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矛盾:菲律普斯曲线
n (A·W·Phillips


1914-1975)
货 膨


n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 率之间存在一种此 消彼涨的关系。
•失业率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 菲律普斯曲线的意义
n 政策选择:
货币分析
n 货币结构分析
M1占名义GDP比重,反映了对实际经济的 影响,是现实的购买力;
M2占名义GDP比重,反映金融深化程度, 资金的流动性和潜在的通货膨胀率。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我国各层次货币占名义GDP比重
年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02 03 份 M0 16 15 13 13 13 14 16 16 16 16 16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1)准备金存款
n 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
可测性:强 可控性:较强
(针对法定存款准备金而言) 相关性:较高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2)基础货币The Base Money
也称货币基础或高能货币 (high-powered money ) n 基础货币=现金+商业银行准备金存款
5.3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n 6.3.1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标准 n 6.3.2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种类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5.3.1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标准
n 相关性 n 可测性 n 可控性 n 抗干扰性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5.3.2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种类
n 1998年以后,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中介目标, 银行信贷规模作为辅助。
n 2011年,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作为中介目
标。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2)对中介目标的考察
可控性 可测性 相关性 抗干扰性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目标值与实际值(%)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 策目标2265360761
2020/12/11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5.1 货币分析
n 货币总量分析: 货币需求(个人、企业、政府、境外) 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商业银行)
货币总量预测:以货币需求函数为基础进 行回归计算。
第五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2265360761
我国的再贴现政策
n 中国再贴现政策的演变
n 中国再贴现政策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