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我超越的三十八个故事要实现我们心中的理想,就必须学会做到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就是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
要实现自我超越,一是要达到并超过极限,二是超越是自我实现。
彼得·圣吉说:自我超越首先就是理清我们真心向往的目标,在使我们为自己的最高愿望而努力的同时,不断弄清与加深我们的个人远景,集中我们的力量,发展耐性,坚持、坚持、再坚持,通过激发保持“创造性张力”,克服“情绪性压力”,从而平衡愿景与现实间的差距,客观看待现实的一种学习修炼。
彼得·圣吉对自我超越给予了特别的青睐,他说:“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待艺术品一样,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
要学习实现自我超越,就要改变我们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就是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它是一张隐藏在我们深处的心灵地图。
我们心中的各种图象、假设、故事,经过日积月累和积淀,最后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心智模式根深蒂固于每个人心中,大多数人自我感觉良好,然而人无完人,每个人的心智模式都有缺陷之处,而我们的学习就应该是一个改善心智模式的过程。
世界上有一个最伟大的秘密,今天我要悄悄告诉大家:你只要每天比别人稍微努力一点点,你就会成功。
这不会太难做到吧。
故事之一:石匠的目标我们经常用“三个建筑工人”的故事来帮助同学们理解什么是目标,什么是目标管理。
这个寓言是这样的:有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建筑工人们在干什么?三个工人有三个不同的回答。
第一个工人回答:"我正在砌一堵墙。
"第二个工人回答:"我正在盖一座大楼。
"第三个工人回答:"我正在建造一座城市。
"十年以后,第一个工人还在砌墙,第二个工人成了建筑工地的管理者,第三个工人则成了这个城市的领导者。
心灵启示: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如果我们的目标才真正与工程目标、团队目标高度吻合,他的自我启发意愿与自我发展行为才会与组织目标的追求形成和谐的合力。
故事之二:人生和信念在美国纽约,有一位年轻的警察叫亚瑟尔,在一次追捕行动中,他被歹徒的冲锋枪射中了左眼和右腿膝盖。
三个月后,当他从医院出来的时候,由一个英俊小伙子变成了一个又跛又瞎的残疾人。
纽约市政府和其它组织授予了他许多勋章和锦旗。
记者问他:“你以后将如何面对您现在的命运呢?”他说:“我只知道歹徒还没有被抓住。
”他那只完好的眼睛里透出一种令人颤栗的愤怒之光。
这以后,他不顾别人的劝阻,多次参与抓捕歹徒的行动。
九年后,那个歹徒被抓获,他在行动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在庆功会上,他再次成了英雄,许多媒体都称他为最坚强、最勇敢的人。
然而半年以后,他却在卧室里自杀了。
在他的遗书中,人们读到了他自杀的原因:“这些年来,让我活下去的信念就是抓住凶手……现在,伤害我的凶手被判刑了,我的恨也消失了,生存的信念也随之消失。
面对自己的伤残,我从来没有这样绝望过……”心灵启示:或许生命什么都可以缺,譬如失去一只眼睛,或者失去一条健全的腿,但是就是不能失去信念。
故事之三:最可怜的人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学校的田径比赛。
田径比赛的选手,每个人都比他高,有个爱开玩笑的人对他说:“小朋友,在这些大个子中间穿梭,你一定会迷路吧!”小个子学生回答说:“我就像一个小金牌,混在一大堆铜牌里。
”比赛结束后,小个子学生真的获得了田径比赛的金牌。
心灵启示:别人看轻你,不过是看的角度不同,当你自己看轻自己,就是自我放弃。
“最可怜的人”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封的。
每个人要适时看清自己,但千万不能看轻自己。
故事之四:人生与冲值卡我们可以把人生看作一张手机冲值卡,面额越低越好,太高了你就不会珍惜,不懂得长话短说,也不会意会到应该把有限的钱用得恰到好处。
心灵启示:手机冲值卡可以无限续充。
人生的冲值卡在关键时刻却往往只有一张,一次充完,不可能再续。
人生的精彩就看我们如何利用卡中固定的“金额值”将德才发挥到最大的效用。
故事之五:感谢对手在一次对非洲奥兰治河两岸的动物考察中,发现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生活在河西岸的羚羊繁殖能力要比东岸的强,并且它们的奔跑能力也大不一样,西岸的羚羊奔跑速度每分钟要比东岸的羚羊快15米。
羚羊的生存环境和事物都相同,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别,动物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
为了解开这个神秘之谜,动物学家做了很多的试验,终于揭开了谜底: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它们为了生存,天天生活在一种“竞争氛围”中,反而越活越有“战斗力”;而东海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恰恰是因为它们缺少天敌,没有生存的压力。
心灵启示:竞争对手既是一种挑战,又是相互促进的一种动力,真正促使我们不断发展、壮大的不正是强硬的竞争对手吗?没有必要憎恨竞争对手和烦恼的生活带给你的压力,在某种环境中,我们应该感激它们,因为这一切都是正待转化的动力。
故事之六:伊豆迷人酒窝大道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
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
说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先生女士,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心灵启示: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
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手中。
故事之七:驴子的执着从前,一个老人带着他心爱的驴出门远行,不料他的驴滑入了路旁的深沟。
老人不想让自己的驴在沟里活受罪,于是找来一把铁铲,想把驴埋掉。
面对从天而降的黄土,驴并没有倒下,而是用尽力气将黄土抖落下来,然后坚定地站住。
就这样,落下一锹土,驴就用力抖一下,然后向上站一步;抖一下,向上站一步。
最后,它又回到了地面。
心灵启示:如果你不向困难低头,困难终将会向你低头。
故事之八:青蛙实验19世纪末的最后几个年头,美国康奈尔大学德教授做过一次有名的实验。
他们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一个煮沸的油锅,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之际,用尽全力,跃出了那势必会使它葬身的滚烫油锅,安然逃生。
隔了半个小时,他们使用了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这回在锅里放了五分之四的冷水,然后把那只刚刚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到锅里。
这只青蛙在水里来回地游动着,悠哉悠哉。
接着,实验人员悄悄在锅底下用炭火慢慢加热。
这只青蛙不知究底,仍旧悠然自在地在微温的水中享受“温暖”。
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在慢慢升高,等这只青蛙开始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无法承受时,想跳出去,可是一切都为时已晚。
它欲跃乏力,只能躺在水中,卧以待毙,终致葬身在沸腾的水锅里。
心灵启示:这就是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中著名的青蛙现象,它提示我们:我们组织和社会生存的主要威胁,并非出自突发事件,而是由缓慢、渐近无法察觉的过程形成。
人们往往目光短浅,只看到局部而无法纵观全局,对于突如其来的变化可以从容面对,对于悄悄发生的重大变化无法察觉。
故事之九:天堂与地狱一位学生问老师:“人们总爱说天堂和地狱,那么究竟天堂和地狱是什么样的呢?”老师笑笑说:“走吧,我带你去看看。
”于是老师带着学生来到了一幢楼房前。
他们来到一楼的一个房间,看到房间里放着一大桌的美味佳肴,围在旁边的那些人手中,都拿着一根长长的钢叉,可是每个人都脸色憔悴、骨瘦如柴。
随后,老师又带着学生来到另一个房间,同样房间里也有一大桌的美味佳肴,而房间里的人每人手中也都拿着长长的钢叉,可是这里的人个个脸色红润、白白胖胖。
老师说:“这回你明白了吧!”“是的,老师我懂了。
如果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只想着自己,对他人漠不关心,无视他人的存在,这样的团队就是地狱。
”学生回答道:“如果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可以时时想到对方,想到自己的伙伴,这样的团队就是天堂了。
”心灵启示:大公无私、充满善意的团队合作精神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更加美好的事物。
就像爱和友情一样,合作也是一种必须付出之后才能够得到的东西。
在通往快乐之门的路上,有许多旅人,你需要他们的合作,而他们也需要你的合作。
故事之十:太阳与风比赛的启示太阳与风争论谁比谁强壮。
风说:“当然是我,你看下面那位穿着外套的老人,我打赌,我可以比你更快地叫他脱下外套。
”接着,风便用力对着老人吹,希望老人把外套脱下来,但是它愈吹,老人愈把外套裹得更紧。
后来,风吹累了,太阳便从后面走出来,暖洋洋地照在老人身上,没多久,老人便开始擦汗,并且把外套脱下。
心灵启示:温和和友善的力量永远胜过激烈与狂暴。
水可以灭火,柔能克刚故事之十一:落网之鸟猎人在湖边部下罗网,许多鸟儿落网了,这些鸟很大,带着网飞走了。
猎人跟在鸟儿后面跑,农夫看到说:“你要跑到哪里去呀,你能用一双腿追上鸟儿吗?”猎人回答:“如果只有一只鸟,我是没有办法把它捉住的,但像现在这样,我是十拿九稳的。
”事实证明果然如此,那些鸟儿便各自要朝自己的方向飞回去,一只要去森林、一只要去沼泽、一只要去田野,到头来就一起连网掉到了地上,猎人便把它们捉住了。
心灵启示:除非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清楚的共同目标和互信,使双方能够确信个人一时牺牲可以创造后来的共同利益,否则人们本能上总会首先追求自身的眼前利益,结果是集体的悲剧。
故事之十二:有效的目标是分阶段的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
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
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能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代表日本参加比赛。
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
记者又请他谈谈经验。
山田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
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
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心灵启示:远大的目标虽然重要,我们仍需要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去争取。
故事之十三:知道自己“有限”的聪明有一个聪明的男孩,有一天妈妈带着他到杂货店去买东西,老板看到这个可爱的小孩,就打开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