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docx

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docx

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一.单选题二.填空题三.名词解释1.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它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为对象,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阐述心理现象中各种最基本的事实与最一般的问题,探索心理现象的普遍规律。

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中出现最早的学科,它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探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规律。

3.课堂管理课堂管理又称教室管理,教室经营,是指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一切处理方式。

包插消极避免学生违规行为的发生与积极地培养学生遵守团体规范的习惯,借以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

4.教师的威信教室的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产生积极的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5.气质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也就是我们生活中所讲的脾气,秉性,性情。

6.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四.简答题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任务是要探索和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有:(1.)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

(2.)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3.)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2.教师应注意遵循的最基本的感知规律为了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教师应注意遵循的最基本的感知规律: (1.)对比律(2.)组合律(3.)协同律(4.)理解律3.注意规律与教学那么,教师如何应用注意规律来组织教学呢?(一•)无注意规律的运用(1.)优化教学坏境,防止学生分心(2.)讲究教学方法,引起有益的无意注意(3.)考虑学生的主观状态(二•)有意注意规律的运用(1.)明确学习冃的(2.)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4.)合理组织活动(三・)有意后注意规律的运用4.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1.)明确记忆任务的方法(2.)充分利用无意记忆(3.)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4.)合理安排记忆材料(5.)适当应用记忆术5.防止遗忘的有效方法——复习根据遗忘规律,有效的复习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合理安排记忆时间(1.)及时复习(2.)分布复习(二・.)恰当安排复习材料(三・.)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四•.)复习方法多样化6.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观念,鼓励学生创造性行为(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能力(4.)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7.创造力的结构吉尔福把创造力分解成六个部分:(1.)敏感性,即容易发现新事物,接受新事物。

(2.)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特定问题情景能顺利产生多种反应或提出多种答案(3.)灵活性,即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能及时改变方向和进行自由联想。

(4.)创造性,即产生新的非凡思想的能力(5.)在定义性。

即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

(6.)洞察性,即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特性或多样性,能进行有意义的交换。

8.创造的过程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认为无论科学发明或艺术创造,大体都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2.)酝酿阶段(3.)豁朗阶段(4.)验证阶段9.韦纳归因理论的教育意义韦纳归因理论的教育意义表现在四个方面:(1.)根据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的归因方式可预测他以后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

(2.)学生对学业成败的自我归因虽不一定正确,却透露了教育所需要的重要信息。

(3.)长期消极归因倾向影响学生的人格成长。

根据归因倾向对今后行为的影响性质,对以把学生的自我归因倾向分为积极归因和消极归因两种。

(4.)教师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

10.培养学习动机的若干措施培养学习动机的若干措施:(1.)促进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的转化(2.)通过满足基本要求引导学生追求成长需要(3.)从学业成败的经历中学会归因(4.)利用教师正确的反馈信息激发学习动机11.心理健康的标准国内通常用以下指标来衡量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1.) 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于与他人相处(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4.)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5.)能协调和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人格完整和谐(7.)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12..情绪的宣泄合理,有效地宣泄负面情绪的方法:(1.)痛苦(2.)倾诉(3.)写日记(4.)运动一.单选题三•填空题第一部分感觉的定义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作用:首先,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它为人们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其次,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

再次,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sensitivity)和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阈限绝对感受性(absolute sensitivity)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对这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也成反比关系。

韦伯定律:如果以I表示最初的刺激强度,以1+八1表示刚刚觉察出有变化的刺激强度,那么在一定范围内,每种感觉的差别阈限都是一种相对的常数,用数学公式表示即为:△I/I=K视觉的基本现象明度指由光线强弱决定的视觉经验,是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

色调指物体的不同色彩。

饱和度反映的是光的成分的纯度。

什么是闪光融合刚刚能引起连续感觉的最小频率,叫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或闪烁临界频率这时产生的心理效应是闪光融合现象,即当断续的光刺激达到临界频率时,看到的不再是闪光而是融合的不闪动的光。

第二部分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在每一时刻里,我们总是选择某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特性作为我们知觉的对象。

2、知觉的整体性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特征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定势,是指发生在前面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彩响了后来知觉的结果。

3、知觉的理解性是很明显的。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对象的物理特性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的时候,知觉形象并不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

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空间知觉是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具体指物体大小、距离、形状和方位等在头脑中的反映。

时间知觉是对事物发展的延续性、顺序性的知觉,具体表现为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预测。

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对客体不断变化和变化速度的知觉。

第三部分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屮。

注意的功能1、选择的功能2、维持的功能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动作的出现2、无关动作的停止3、呼吸运动的变化4、有时也会出现似注意而不注意、似不注意而注意的现彖・按照目的性和需要意志努力的程度,注意可分为:1、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2、随意注意(有意注意)3、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因为不需要意志努力,所以个体在注意过程屮不易产生疲劳。

•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1、刺激物的特点2、人本身的状态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一种高级的注意形式,它是在人的实践活动屮发展起来的。

•引起和维持随意注意的主要因素(1)对活动的FI的和任务的理解;(2)活动和行为的科学组织;(3)兴趣的作用(直接兴趣、间接兴趣);(4)自我提醉和自我命令的功用;(5)内外干扰的排除。

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是一种更高级的注意。

对完成长期性和连续性的工作有重要意义。

•根据注意的特性或品质,可将注意分为:1、选择性注意2、持续性注意3、分配性注意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集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持续性注意(sustained attention)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

狭义:指注意持久地持续在一个特定的对彖上。

广义:指注意保持在对一定活动的总的指向上,而行动所接触的对象和行动本身可以发生变化。

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

注意分散(也叫分心)指注意不自觉地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活动而被无关刺激所吸引。

分配性注意(divided attention)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第四部分记忆(memoery)是个体対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冋忆和再认)。

根据记忆时意识的参与程度划分,记忆可以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差别(一)加工深度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二)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保持时间不同(三)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产生的影响不同(四)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有不同的影响(五)干扰因素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同根据记忆材料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分为1、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又叫瞬时记忆、感觉登记。

是指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它的印彖在人脑中只保留一瞬I'可的记忆。

2、短时记忆(STM ):短吋记忆是指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贮存、保持的吋间比感觉记忆长些,但一般不超过一分钟的记忆(书中讲不超过2分钟,但一般不超过一分钟)。

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

工作记忆指个人当时注意看的信息,为现实进行加工、操作服务的记忆过程。

•短时记忆的编码,储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似乎是随记忆材料而相应变化的•短时记忆的容量,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可用组块(chunk)作为单位来测量。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以完全系列扫描的方式进行的。

3、长时记忆(LTM):长时记忆是指信息在记忆中的贮存时间超过一分钟以上,乃至一生的记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