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h14 信用风险 估测违约概率

Ch14 信用风险 估测违约概率

前4个变量以百分比表示,而不是以小数表示。按照上述模型,Z值越低,企业越可 能发生破产,面临的风险越大。提出了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如果Z值大于3.0 表明公司违约的可能性不大; Z值在2.675—3.0,则表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 状况良好,发生破产的可能性小;如果Z值小于1.81,则表明企业正处于破产的 边缘;如果Z值在1.81-2.675之间,则表明企业的财务及经营极不稳定,被称为“ 灰色地带”
金融风险管理
第14章信用风险:估测违约概 率
金融风险管理,第十四章,闫海峰,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1
12.1
本章主要内容

信用评级 历史违约概率 收回率 信用违约互换 信用溢差 有信用溢差来估计违约概率 违约概率比较 利用股价来估计违约概率
金融风险管理,第十四章,闫海峰,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1

券指数表示, 不同债务人的资产收益的相关性可用它们的证
券收益的相关性近似.

即期和远期利率是确定的(因此模型对利率变化不敏感).
金融风险管理,第十四章,闫海峰,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1
12.7
传统信用评级的手段
5C要素分析法:

1、道德品质(Character) 2、还款能力(Capacity) 3、资本实力 (Capital)4、担保(Collateral) 5、经营环境条件(Condition) 1、借款人(Who) 2、借款用途(Why) 3、还款期限(When) 4、担保物(What) 5、如何还款(How) 1、个人因素(Personal) 2、借款目的(Purpose) 3、偿还(Payment) 4、保障(Protection) 5、前景(Perspective)
金融风险管理,第十四章,闫海峰,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1
12.3
信用风险管理中的数据问题

历史数据,如会计数据,评级数据。 市场数据,如公司债券价格,股价,特别是信用衍 生产品的报价

数据的缺乏和其真实性有效性是目前度量信用风险 的主要困难
金融风险管理,第十四章,闫海峰,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1
12.2
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演变




《巴塞尔协议》的诞生:1999年6月3日,巴塞尔银行委员会发布关于修改 1988年《巴寒尔协议》的征求意见稿,该协议对银行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 更为现实的选择。 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应用:1997年4月初,美国J.P摩根财团与其他几个国际银行 ——德意志摩根建富、美国银行、瑞士银行、瑞士联合银行和巴克莱银行( BZW)共同研究,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评估银行信贷风险的证券组合模型Credit Metrics。 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金融业风险出现了 新特点,即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所造成,而是由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联 合造成。金融危机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的综合模型以及操 作风险的量化问题,由此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引起人们的重视。 利用金融衍生品管理信用风险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一种用于管 理信用风险的新技术——信用衍生产品逐渐成为金融界人们关注的对象。
t

无条件违约概率是指在t时刻以前没有违约的条件 下,在 [ t , t t ) 内违约的条件概率。即
V (t ) V (t t ) V (t )
金融风险管理,第十四章,闫海峰,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1
12.22
违约密度VS无条件违约概率
违约密度与无条件违约的关系
V (t t ) V (t ) V (t ) (t ) t
金融风险管理,第十四章,闫海峰,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1
12.21
违约密度VS无条件违约概率

违约密度是指单位时间上的违约概率。设T表示公 V ( t ) P (T t ) 司的违约时间,定义 在 [ t , t t ) 内违约的概率为:V ( t ) V ( t t ) 则违约密度定义为: ( t ) V ( t ) V ( t t )
金融风险管理,第十四章,闫海峰,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1
12.10
内部评级法关键的模型 (高斯 Copula函数)

在99.9% 的把握下,“最糟糕情形的违约 率”是
N -1 ( PD ) N -1 ( 0 .999 WCDR N 1 )
资本金数量

i
EAD
i
LGD i (WCDR
i
PD i )
金融风险管理,第十四章,闫海峰,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1
12.11
Altmans-Z计分(Z-Score)模型


适用于上市公司的“Z计分模型” Z=1.2X1+1.4X2+3.3X3+0.6X4+0.999X5 其中:X1=流动资金(净营运资本)/总资产; X2=保留收益/总资产; X3=息税前收益/总资产; X4=普通股和优先股市价/负债的账面价值; X5=销售额/资产总额。

评级主要方法
传统评级方法;内部评级法;Altmans Z-记分法;
金融风险管理,第十四章,闫海峰,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1
12.5
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模型



信用风险的专家制度 5C、5W、5P分 析法 多远判别分析模型 :距离判别法、贝 叶斯(Bayes)判别方法和费希尔( Fisher)判别方法 、Z计分(Z-Score )模型 、ZETA信用风险模型 。 广义线性、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 神经网络模型
缺陷: 1)过分依赖财务报表的账面数据,忽视了资本市场指标; 2)理论基础薄弱,缺乏对违约和违约风险的系统识别; 3)前提假设苛刻,假设变量服从正态分布且各个变量之间是线性关系; 4)无法计量企业的表外信用风险,不适合一些具有特殊背景的企业。
12.14

金融风险管理,第十四章,闫海峰,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1
12.6
金融风险管理,第十四章,闫海峰,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1
信用评级技术基本假设

有信用评级系统,每个债务人都有信用等级,它影响资产的定 价和折现率。 每一信用等级中的所有债务人具有相同的迁移和违约概率。 资产收益的变化是由系统风险和特殊风险(单个债务人特有的 )的共同作用引起的. 系统风险可由一些不同国家和行业的证
金融风险管理,第十四章,闫海峰,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1
12.13
ZETA信用风险模型


1977年Altman、Narayanan等对Z-score模型进行扩展,建立了第二代信 用评分模型即ZETA评分模型,他将Z计分模型中的五个解释变量增加 到七个,资产收益率、收益稳定性指标、债务偿还能力指标、累积盈 利能力指标、流动性指标、资本化程度指标、规模指标这七个指标确 定一个分辨函数。 Z值模型和ZETA评分模型均是以会计资料为基础的多变量信用评分模 型,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预测能力。它们作为多元线性判定 模型的典型代表,已成为当代预测企业违约或破产的主要分析方法之 一
金融风险管理,第十四章,闫海峰,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1
12.9
内部评级法



新巴塞尔协议提出了一个公式,这个公式把PD (违约概率), LGD (违约损失率), EAD (违约风险敞 口), 和M (有效到期日) 演化为风险权重。 在高级内部评级法中银行能够估计出PD, LGD, EAD, 和 M。 在基础内部评级法中银行仅仅估计出PD ,其他参 数由巴塞尔委员会来设定。
4
0.026 0.106 0.342 1.360 7.648 20.325
5
0.100 0.178 0.467 1.835 9.805 24.692
7
0.252 0.344 0.762 2.794 13.465 32.527
10
0.525 0.521 1.308 4.353 18.426 40.922
金融风险管理,第十四章,闫海峰,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1
12.19
解释

该表显示了特定的信用评级公司违约的累积概 率。 有累积违约概率可以确定制定某一年的违约概 率。 一个有Baa信用评级的公司第一年末违约的概 率为0.170% ,两年内违约的概率是0.478%,第 二年违约的概率为0.478%-0.170%=0.308% ,三 年内违约的概率为0.883%,第三年违约的概率 是0.883%-0.478%=0.405% 依次类推。
金融风险管理,第十四章,闫海峰,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1
12.12
Z计分(Z-Score)模型


适用于非上市公司的“Z计分模型” Z=0.717X1+0.847X2+3.107X3+0.420X4+0.998X5 这一模型对原来适用于上市公司的模型作了如下修 订:
1、财务比率X4的计算公式中分子用企业的账面价值代替普通 股和优先股的市场价值总额; 2、修改了模型中各相关变量的系数; 3、Z值的判断范围有了调整:如果Z值大于2.90,则表示企业的财 务状况、经营状况良好,发生破产的可能性小;如果Z值小于 1.23,则表明企业正处于破产的边缘;如果Z值在1.23-2.90之间,则 表明企业的财务及经营极不稳定,为“灰色地带”。


金融风险管理,第十四章,闫海峰,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1
12.20
违约的概率随着时间增加么?

平均累计违约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制定年度
的违约概率不一定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对于一个拥初级信用评级有的公司其违约的概率
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