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课题:自然灾害第四课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一、课标内容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二、教学目标预设运用资料,说明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成灾的原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三、教学过程设计:【温故·习新】〖知识点一〗地震灾害1.概念(1)地震:(2)相关概念①震源②震源深度③震级④震中⑤震中距⑥烈度⑦等震线2.危害(1)直接危害: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间接危害: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

3.频发地板块与板块交界处,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4.我国的地震灾害特点和频发地地震灾害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主要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思考我国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5.地震的避防政府和社会层面: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加强预警和预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健全防灾减灾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个人层面:①在室内迅速关闭电源、煤气,选择开间小的地方躲避,如卫生间、厨房、储藏室,远离窗户、镜子,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被子、枕头、坐垫等保护头部。

②在室外徒步选择空旷地带避难,远离电线杆、高大建筑物、大型广告牌。

③在野外远离山崖、陡坡和高压线。

④被困在废墟中应保持冷静,保存体力,保持呼吸通畅,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土,适时发出求救信号,如呼叫、敲击物体等。

〖知识点二〗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1)概念: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多发地:岩体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山地丘陵区及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2.泥石流(1)概念: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多发地: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区。

3.危害: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

4.我国的多发地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发生频繁,西南地区最为多发。

5.滑坡与泥石流的避防政府和社会层面:滑坡:开挖排水沟或截水沟工程,减少滑坡体含水量。

泥石流:护林造林、修建水库、拦沙坝,开挖导流沟等工程。

个人层面:1.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高地,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

2.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倾听远处山谷是否传来雷鸣般的声响,如听到要高度警惕,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

3.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地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4.发现滑坡或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滑坡或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研讨·拓展】〖合作探究一〗地震灾害材料一我国地震带和主要地震震中分布。

材料二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31°N,103.4°E)发生里氏8.0级地震。

截至10月8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 229人遇难,374 643人受伤,失踪17 923人,直接经济损失1 500亿元……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答案地震分布广;地震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地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

2.请你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汶川地震的形成原因。

答案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上,板块内部岩层突然断裂而形成。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汶川地震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原因。

答案自然原因:地处地震带上,震级强,破坏力大;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之正值雨季,滑坡、泥石流等相关灾害群发。

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建筑多为土木结构;人口集中等。

4.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地震灾情为什么东重西轻?答案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

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归纳总结一〗中国地震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多发的原因特点分布灾情地震灾害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又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带的东北边界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烈度较高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东重西轻,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湾地区的地震灾情最严重拓展提升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合作探究二〗滑坡和泥石流材料2016年5月8日凌晨,福建泰宁县发生泥石流灾害。

截至5月14日,已造成35人遇难,仍有1人失联。

1.我国是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国家,为什么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答案我国山地面积广大,约占国土面积的66%,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到重力或水力的作用,很容易形成泥石流或滑坡。

2.我国哪些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答案我国泥石流多发区主要是青藏高原的东南部、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及黄土高原。

3.我国滑坡的分布有何特点?答案我国滑坡的地理分布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东部稀少西部密集;以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为界,东南密集西北稀少。

两线之间为滑坡分布密集区。

4.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这些地区是泥石流和滑坡多发区?答案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在第二阶梯上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原因是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等物质集中分布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

〖归纳总结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及特点拓展提升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反馈·纠正】日本地震频繁。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 )下列能正确反映日本多地震的示意图是2.( )与地震有密切关联性的地质灾害有A.滑坡、泥石流B.火山喷发、台风C.洪涝、海啸D.泥石流、火灾下表显示X、Y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有关资料。

X地位于美国西部,Y地位于印度中部。

读表回答3~4题。

地点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震中距千米地震发生当地时间震级死亡人数X 200 5.8 10:25 7.4 8Y 500 2.5 4:00 7.1 1820 3.( )从表中资料看出,下列判断不可靠的是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B.X地地震产生的能量大于Y地C.X、Y两地都不位于震中D.X、Y两地的地震均属于破坏性地震4.( )Y地因地震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不可能是A.Y地人口密度较大 B.Y地距离震中较近C.Y地的地震发生在夜间D.Y地位于板块边界地带右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

读图回答5~6题。

5.右图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A.年降水量少B.夏季降水多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6.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A.流速减小 B.流速增大C.水位涨落 D.水位稳定右图所示地区夏季经常发生滑坡和泥石流,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所示地区泥石流产生的原因主要是A.高山冰雪大量融化B.人类在沟谷堆积碎石C.地形起伏大,降水变率大,多暴雨D.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8.关于图示地区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部地处板块内部,地质灾害较少B .受地形影响,西北部高原上滑坡、泥石流较少C.西部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D.由于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东南部地质灾害少9.灾害发生后为减少损失,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A .预警、预报 B.抢修道路 C.植树造林 D.修护坡工程10.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A.震级B.震中距C.烈度D.震源深度读右图回答17~18题。

11.若图中甲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且该地多岩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A.A地B.B地 C.C地 D.D地12.乙图为甲图中某地等高线的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某游客此时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图乙中的A.①B.② C.③ D.④25.右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略图。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图中地质灾害髙风险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2)如果该区域出现暴雨,山区易引发崩塌、、、等自然灾害。

当你在山谷中遭遇泥石流灾害时应采取的避险措施是。

(3)为减轻滑坡带来的危害,你认为甲城市采取的主要防灾措施是。

(1)断层坡度(2)泥石流滑坡洪灾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3)在易发地段加强监测,尽量避免工程项目在该地段选址和施工;建设护坡、排水工程等。

【思维导图】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