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制度
主要特征在于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至于士 族免徭役,婚姻论门第。
门阀制度
• 史书对这种特殊阶级的称谓颇不一致。例如:指家门贵盛 者,称为“高门”、“门第”;强调世代做官者,称“士 族”、“世家”。至于“世族”一词,兼指政治、社会、文 化地位而言,意含较广。直至现代,门阀等词汇,仍被用作 对有名、有钱、有权有势之家族的别称 • 门阀制度 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形成于东汉,魏 晋南北朝时盛行。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 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后人就 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西汉武帝以 后,崇尚儒学,官僚多以经术起家。他们授徒讲学,门生故 吏遍天下,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为官。 久而久之,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曹魏实行 九品中正制,使得世族地 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 族,又称门第、世族、士族、势族、世家、巨室等。 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 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朝廷国家重要的官 职往往被少数氏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 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 • 西晋建立后,司马氏为取得世家大地生的支持,对 他们继续实行放纵和笼络的政策,从而形成了典型 的门阀政治。东晋政权是司马氏皇权和以王、庾、 桓、谢诸大姓为代表的北方士族以及处于非主流地 位的江南吴姓士族的联合专政,这种政治格局一直 延续到东晋末年,长达一个世纪之久。东晋的士族 门阀的势力足以与皇权并立,甚至超越皇权,皇帝 都要依赖士族的支持,门阀政治达到鼎盛直到唐代, 门阀制度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据的科 举制度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