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病理学(多图预警):13. 内分泌系统疾病
病理学(多图预警):13. 内分泌系统疾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垂体前叶功能亢进与低下
4、Simmond综合征(Simmond syndrome) 是由于炎症、肿瘤、血液循环障碍、损
伤等原因使垂体叶各种激素分泌障碍的一 种综合征,导致相应的靶器官如甲状腺、 肾上腺、性腺等萎缩,病程呈慢性经过, 以出现恶病质、过早衰老及各种激素分泌 低下和产生相应临床症状为特征。
指血中甲状腺素过多,作用于全身各组织所引起 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统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由于约有1 /3患者有眼球突出,故又称为突眼性甲状腺肿 (exophthalmic goiter),又有称为Graves病,或 Basedow病。
织增生、肥大或萎缩。
第一节 垂 体 疾 病
垂 体的正常分泌功能
垂体前叶:
嗜酸性细胞 :① 促生长素细胞→生长激素 (growth hormone GH)
② 催乳素细胞→催乳素(prolactin PRL)
嗜碱性细胞:① 促甲状腺素细胞→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 ② 促性腺激素细胞→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和促黄体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 ) ③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drenocorticotropin hormone ACTH)和促脂解激素 (lipotrophic hormone LPH)
1、垂体腺瘤 (pituitary adenoma)
病理变化:组织学类型 ①嫌色性细胞腺瘤(chromophobe cell
adenoma约占垂体腺瘤2/3) ②嗜酸性细胞腺瘤(acidophile cell adenoma) ③嗜碱性细胞腺瘤(basophile cell adenoma) ④混合细胞腺瘤(mixed cell adenoma)
病理变化:功能分类(根据内分泌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电镜等)
①催乳素细胞腺瘤(PRL cell adenoma ):约占30%,瘤细胞多由嫌色 性细胞或弱嗜酸性细胞构成。
②生长激素细胞腺瘤(GH cell adenoma):约占25%,多由嗜酸性细 胞或嫌色性细胞构成。
③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ACTH cell adenoma):约占15%, 瘤细胞呈嗜碱性。
病理检查: 肉眼见甲状腺弥漫性肿大,但仍保持甲状腺原有形状,表面光滑.切面结构 致密,略呈分叶状,质实,色灰红,呈新鲜牛肉状外观. 镜下可见甲状腺滤泡弥漫性增生,上皮细胞呈柱状,并形成乳头状结构突 向滤泡腔.滤泡腔较小,腔内胶质少而稀薄,靠近上皮边缘有成排的吸收空 泡.间质血管丰富,明显充血,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并有淋巴滤泡形成.
是由于抗利尿激素(ADH)缺乏或减少而出现多 尿、低相对密度尿、烦渴和多饮等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及分类 ① 垂体性尿崩症:因垂体后叶释放AD H不足引起 ② 肾性尿崩症:因肾小管对血内正常ADH水平缺 乏反应 ③ 继发性尿崩症:因下丘脑-垂体后叶轴的肿瘤、 伤、感染等引起 (较多见) ④ 特发性或原发性尿崩症:原因不明者
是胚胎期颅咽囊残留上皮发生的肿瘤,有的位于 蝶鞍内,有的位于蝶鞍外沿颅咽管各部位。
该瘤占颅内肿瘤的1-5%,多见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
病理变化:肿瘤有假包膜,与周围组织粘连,其 生物学行为属低度恶性肿瘤。光镜下,瘤细胞似 造釉细胞瘤。
第二节 甲 状 腺 疾 病
一、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
(diffuse nontoxic goiter)
3.高碘 常年饮用含高碘的水,因碘摄食过高,过氧化物酶的功能 基团过多地被占用,影响了酪氨酸氧化,因而碘的有机化过程受阻。
4.遗传与免疫 家族性甲状腺肿的原因是激素合成中有关酶的遗传 性缺乏,如过氧化物酶、去卤化酶的缺陷及碘酪氨酸耦联缺陷等。有 人认为甲状腺肿的发生有自身免疫机制参与。
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diffuse toxic goiter)
三、 垂 体 肿 瘤
1、垂体腺瘤 (pituitary adenoma)
为来源于垂体前叶上皮细胞的良胜肿瘤, 是鞍内最常见的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0%- 20%,多在30-60岁之间发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①分泌某种过多的激素, 导致相应的功能亢进;②肿瘤浸润、破坏、 压迫垂体,使其激素分泌障碍,表现为功 能低下;③肿瘤压迫视神经,表现为视野 损失、视力下降或失明等。
二、垂体前叶功能亢进与低下
3、垂体性侏儒症(Pituitary drawfism) 是指因垂体前叶分泌生长激素(GH)
部分或完全缺乏(常伴促性腺激素缺乏) 导致儿童期生长发育障碍性疾病。表现为 骨骼、躯体生长发育迟缓,体型停滞于儿 童期,身材矮小,皮肤和颜面可有皱纹。 常伴性器官发育障碍。但智力发育正常。
④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gonadotroph cell adenoma):约占5%--15%, 由嫌色性或嗜碱性瘤细胞构成,瘤细胞可同产生促黄体激素(LH) 和促卵泡激素(FSH)两种激素
⑤促甲状腺细胞腺瘤(TSH cell adenoma):约占 1%,大多数病人 有甲状腺功能低下,仅少数病人伴“甲亢”及血中 TSH升高。瘤
二、垂体前叶功能亢进与低下
2.催乳素过高血症(hyPerprolactinemia) 一部分是由于垂体催乳素细胞腺瘤分
泌过多的催乳素(PRL)引起,一部分由下 丘脑病变或药物所致。
表现为溢乳一闭经综合征(galactorrhea -amenorrhea syndrome):女性闭经、不育和 溢乳;男性性功能下降,少数也可溢乳。
骨骺未闭合时,各组织、器官、骨骼和人体按比例的过度 生长,身材异常高大(但生殖器官发育不全) 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在青春期后发生,骨骺已闭合, 表现为头颅骨增厚,下颌骨、眶上嵴及颧骨弓增大突出, 鼻、唇、舌增厚肥大,皮肤增厚、粗糙,面容特异,四肢 手足宽而粗厚,手(足)指(趾)粗钝
表面光滑; 光镜下,滤泡上皮增生呈立方或低柱状,
伴小滤泡和小假乳头形成,胶质较少,间 质充血。甲状腺功能无明显改变。
一、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
2、胶质贮积期:又称弥漫性胶样甲状腺
(diffuse colloid goiter) 肉眼观,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显著增大,
质量约200- 300 g,有的可达 500 g以上, 表面光滑,切面呈淡或棕褐色,半透明胶 冻状; 光镜下,部分上皮增生,可有小滤泡或假 乳头形成,大部分滤泡上皮复旧变扁平, 滤泡腔高度扩大,腔内大量胶质贮积。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病例一
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31岁,因心悸,怕热多汗,食欲亢进.消瘦无力,体重减轻,来院就诊. 体格检查:T37℃ ,P98次/分,Bp20/9.3kPa(150/70mmHg).双眼球突出,脸裂 增宽.双侧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中度肿大,听诊有血管杂音.心率98次/分, 心尖部可闻及1级收缩期杂音.肺部检查无异常发现.腹平软,肝脾未触及. 基础代谢率+57%(正常范围-10%~+15%).T 3 T4水平升高,甲状腺摄I 131 率增高.入院后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标本送病理检查.
本病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一般无临床症状。部分病人 后期可引起压迫、窒息、吞咽和呼吸困难。少数患者可伴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等症状,极少数可癌变。
一、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
病理变化:(一般分为3个时期 )
1、增生期:又称弥漫性增生性甲状腺肿
(diffuse hyperplastic goiter) 肉眼观,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中度增大,
一、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
3、结节期:又称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 本病后期滤泡上皮局灶性增生、复旧或萎缩不一
致,分布不均,形成结节。肉眼观,甲状腺呈不 对称结节状增大,结节大小不一,有的结节境界 清楚,切面可有出血、坏死、囊性变、钙化和瘢 痕形成。 光镜下,部分上皮呈乳头样增生及小滤泡形成; 部分上皮复旧或萎缩,胶质贮积;间质纤维组织 增生、间隔包绕,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状病灶。
请思考:一、该患者主要的病理诊断。 二、该患者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临床表现和体征。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
内分泌腺:肾上腺、甲状腺、垂体……
内分泌组织:胰岛、主动脉体、肾小球旁器…
内分泌细胞:又称APUD细胞(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细胞),包括散在于各系 统或组织内的内分泌细胞。
一、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缺碘 地方性水、土、食物中缺碘及机体青春期、妊娠和哺乳期 对碘需求量增加而相对缺碘
2.致甲状腺肿因子的作用 水中大量钙和氟可引起甲状腺肿,因其 影响肠道碘的吸收;某些食物(如卷心菜、木薯、菜花、穴头菜等)、 硫氰酸盐及过氯酸盐、硫脲类药、磺胺类药、锂、钴及高氯酸盐等, 可抑制碘离子的浓集或碘离子有机化
细
胞为嫌色性和嗜碱性。 。
⑥多种激素细胞腺瘤(plurihormonal cell adenoma):约占10%,多数 为GH细胞及PRL细胞混合腺瘤,瘤细胞染色呈多样性。
⑦无功能性细胞腺癌(nonfunctional cell adenoma):由嫌色性瘤细
2、垂体腺癌(Pituitary carcinoma)
嫌色细胞: 无分泌功能或有少量分泌功能(可分泌上述某种激素)
腺垂体
垂 体的正常分泌功能
垂体后叶: 分泌加压素,即执利尿激素 (antidiuretic
hormone ADH ) 分泌催产素 (oxytocin OT )
一、下丘脑及垂体后叶疾病
1、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
垂体腺癌少见。目前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一 般单纯从瘤细胞形态很难区别腺瘤和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