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的联系和区别

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的联系和区别

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的联系与区别反应热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题型一般为选择和填空,考查的内容主要有:热化学方程需要加热才能进行,而有些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也可自发进行。

实际上反应热就是反应物分子中旧的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与形成的生成物分子中新的化学键所释放的总能量之差。

△H=∑E(反应物键能)-∑E(生成物键能)。

同样当“△H”为“-”即△H<0时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这时“△H”为“+”即△H>0。

【例题1】(09重庆高考)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A.C2H5OH(l)+3O2(g)==2CO2(g)+3H2O(g);△H=-1367.0 kJ/mol(燃烧热)B.NaOH(aq)+HCl(aq)== NaCl(aq)+H2O(l);△H=+57.3 kJ/mol(中和热)C.S(s)+O2(g)=== SO2(g);△H=-269.8 kJ/mol(反应热)D.2NO2== O2+2NO;△H=+116.2 kJ/mol(反应热)解析:A项燃烧热要求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必须为1mol,得到的氧化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即H2O 的状态必须为液态,因此A选项错误;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H应小于0,因此B选项错误;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注明物质在反应时的状态,因此D选项错误。

只有C选项正确。

答案:C 【例题2】(09四川高考)25℃,101 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H+(aq) +SO42-(aq)+Ba2+(aq)+2OH-(aq)=BaSO4(s)+2H2O(1);△H=-57.3 kJ·mol-1B.KOH(aq)+ H2SO4(aq) = K2SO4(aq)+H2O(l);△H=-57.3 kJ·mol-1C.C8H18(l)+ O2 (g) = 8CO2 (g)+ 9H2O(g);△H=-5518 kJ·mol-1D.2C8H18(g)+25O2 (g) =16CO2 (g)+18H2O(1);△H=-5518 kJ·mol-1解析:中和热的标准是生成1 mol H2O(l)时所放出的热量,A项不符合中和热的定义;燃烧热要求必须生成稳定的氧化物,C项中生成物水为气态,应该为液态。

D项中辛烷的物质的量不是1 mol,D中△H=-11036 kJ·mol-1才正确。

所以ACD错误。

答案:B点拨:燃烧热、中和热概念的理解及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是解该题的关键。

【例题3】(08年海南高考)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 5O2=== P4O10。

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 a kJ·mol-1、P-O b kJ·mol-1、P=O c kJ·mol-1、O=O d kJ·mol-1。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其中正确的是()A.(6a + 5d-4c-12b)kJ·mol-1B.(4c + 12b-6a-5d)kJ·mol-1C.(4c + 12b-4a-5d)kJ·mol-1D.(4a + 5d-4c-12b)kJ·mol-1解析:由图可以看出1 mol P4中有6 mol P-P键,5 mol O2中有5 mol O=O键,1 mol P4O10中有4 mol P=O键、12 mol P-O键,所以△H =(6a + 5d-4c-12b)kJ·mol-1。

答案:A点拨: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在断裂和形成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检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B.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C. 燃烧热或中和热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D. 在稀溶液中,1molCH3COOH和1mol NaOH完全中和时放出的热量为57.3kJ2、已知:2CO(g)+O2(g)=2CO2(g); △H=–566.0kJ/mol.由此判断CO的燃烧热是()A. -283.0kJ/molB. -566.0kJ/molC. 283.0kJD. 566.0kJ3、已知:①101kPa时,2C(s)+O2(g)=2CO(g)△H=-221kJ/mol②稀溶液中,H+ (aq)+OH-(aq)=H2O(1) △H=-57.3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 1mol 水,放出57.3kJ 的热量4、已知,在25℃、101kPa时,1mol C(石墨)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放热393.5kJ,1mol CO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放热283.0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25℃、101kPa时,C(石墨)燃烧生成CO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C(石墨)+O2(g)=2CO(g);△H=-110.5kJ/ molB.C(石墨)不完全燃烧,生成CO2和CO混合气体时,少放热283.0kJC.C(石墨)和CO2(g)反应生成CO(g)的反应是吸热反应D.如果金刚石燃烧生成CO2放出的热量大于石墨,则从石墨转变成金刚石的变化需要吸热5、(08四川卷)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映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映的中和热△H=2×(-57.3)kJ/mol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kJ/mol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知识要点:反应热是一个矢量,吸热为+号,放热为—号。

所以反应热必须带正负号,且只能用△H 来表示。

在表述燃烧热和中和热时不带正负号,因为中和热和燃烧热不存在正负的问题,均用数值直接表达。

(反应热、中和热和燃烧热三者而言:即用△H表示的时候标注+、—号,其余情况均都不标注)一、正确理解“三热”概念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本身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用△H 表示,单位是kJ/mol ,并规定放热反应的△H<0,吸热反应的△H>0。

2、标准燃烧热与热值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形式,使用燃烧热的概念时要理解下列要点。

① 规定是在101 kPa 压强下测出热量。

书中提供的燃烧热数据都是在101kPa 下测定出来的。

因为压强不同,反应热有所不同。

② 规定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 (这样才有可比性)。

因此,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1,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常出现分数。

例如,C 8H 18的燃烧热为5518 kJ ·mol -1,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则为C 8H 18(l )+252O 2(g )= 8CO 2(g )+9H 2O (l );△H=-5518 kJ ·mol -1③ 规定生成物为稳定的氧化物.例如C→ CO 2、H →H 2O(l)、S →SO 2等。

C (s )+12O 2(g )=CO (g );△H=-110.5 kJ·mol -1 C (s )+O 2(g )=CO 2(g );△H=-393.5 kJ·mol -1C 的燃烧热为393.5 kJ ·mol -1,而不是110.5 kJ ·mol -1。

④ 叙述燃烧热时,用正值,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用△H 表示时取负值。

例如,CH 4的燃烧热为890.3kJ ·mol -1,而△H =-890.3 kJ ·mol -1且必须以1mol 可燃物燃烧为标准。

⑤要与热值概念进行区别。

热值:1g 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叫该物质的热值。

3、中和热:把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 2O 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单位是kJ/mol 。

燃烧热和中和热都属于反应热。

二、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1、ΔH 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并用“;”隔开。

若为放热反应,ΔH 为 <0:若为吸热反应,ΔH 为>0 。

ΔH 的单位一般为kJ/mol 。

2、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个数。

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3、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数值以及符号都可能不同。

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s 、l 、g)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

4、由于ΔH 与反应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 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 也要加倍。

5、当反应向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6、用中文表示焓变时数值没有正负号,而用符号表示焓变时数值必须注明正负号。

如H 2的燃烧热...为285.8kJ/mol ,△H ..=-285.8kJ/mol 。

三、盖斯定律1、定义: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即甲△H ——→乙,甲△H 1 ——→丙△H 2——→乙,ΔH=ΔH 1+ΔH 2。

2、应用(1)利用关系图找出反应热之间的关系①找起点和终点(起点是A ,终点是C );②找途径:一个是A →B →C ,一个是A →C ;③列式:△H 3=△H 1+△H 2。

(2)利用方程组找出反应热之间的关系①找出中间产物(中间产物是B );②利用方程组消去中间产物:反应c =反应a+反应b ;③列式:△H 3=△H 1+△H 2。

四、键能、反应热和稳定性的关系1、键能定义:在101kPa 、298K 条件下,1mol 气态AB 分子全部拆开成气态A 原子和B 原子时需吸收的能量称AB 间共价键的键能,单位为kJ · mol –1。

2、键能与反应热 化学反应中最主要的变化是旧化学键发生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也主要决定于这两个方面吸热与放热,可以通过键能计算得到近似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