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超声诊断学课件:妇科超声诊断

(精品)超声诊断学课件:妇科超声诊断


双子宫的二维声像图 图A横行扫查在宫底水平两个子宫间有间隙,子宫内分别见内膜回声;
图B宫体部水平显示两个宫体,其内各有内膜回声; 图C宫颈水平见一横径较宽的宫颈,有两个宫颈管回声
双子宫冠状切面成像
在子宫的冠状切面上,可显示两个子宫声像, 每个子宫内各见一个节育器声像
双子宫双宫 颈
双子宫
一侧子宫妊娠
粘膜下子宫肌瘤CDFI表现 CDFI显示肿块的血供来自宫腔内(与上图为同一病例)
粘膜下子宫肌瘤(M肌瘤;C宫腔;m子宫肌层 ) 子宫肌层内低回声大部分突入宫腔,与宫腔之间有间隙
粘膜下子宫肌瘤CDFI表现 CDFI显示瘤体周围有环状的血供
粘膜下肌瘤
多发肌瘤
子宫肌瘤钙化(UT子宫;M钙化肌瘤;E子宫内膜) 子宫肌层低回声结节内见斑点状强回声,伴后方声衰减
(1)输卵管的组成
①间质部 ②峡部 ③ 壶腹部 ④伞部 (2)输卵管壁
3. 卵巢
(二)女性内生殖器的血管分布
1. 动脉 (1)卵巢动脉 (2)子宫动脉 (3)阴道动脉 (4)阴部内动脉
2. 静脉
二. 子宫、附件的探测途径和探测方法
(一)经腹壁超声探测(膀胱充盈法)
(二)经腔内超声探测(经阴道或经直肠) (三)经会阴超声探测 (四)宫腔内超声探测
• 副中肾管融合障碍导致的子宫发育异常包括双子 宫、双角子宫、中隔子宫等
单角子宫
• 系一侧副中肾管发育,而另一侧完全没有发育所致 • 超声声像图特征
子宫外形呈梭形,向一侧稍弯曲,宫腔内膜呈管状,同侧可 见正常卵巢
单角子宫的三维成像
三维成像显示子宫外形呈梭形,向一侧稍 弯曲,宫腔内膜呈管状
残角子宫
子宫体 前后径
均值 范围
均值 范围
均值 范围
5.07 4.13~6.01
5.17 4.29~6.05
3.56 2.62~4.50
5.73 5.07~6.93
5.73 4.69~6.77
4.25 3.25~5.25
4.48 3.27~5.69
4.41 3.39~5.43
3.00 1.95~.54
宫颈 长度
局灶性子宫内膜癌CDFI表现 CDFI显示病灶基底部的条状血流信号
子宫体积增大,前壁可见大小约67mmX62mm的 肿块图像,形态呈圆形,内部为低回声,分布不均匀,
边界欠清,宫内膜线向后移位
B超诊断:子宫肌间肌瘤
• 病理:低度恶性
子宫内膜间质肉 瘤,并累及子宫 体肌壁深肌层
术后病理:子宫内膜炎
粘膜下肌瘤 内膜下肌层可见低回声结节, 突向宫腔,子宫内膜变形或缺损
• 肌瘤的囊性变和钙化较具特征
囊性变 瘤内出现不均质低回声或大小不等、不 规则的无回声区
钙化 瘤体内环状或斑点状强回声,伴后方声衰 减
• CDFI:子宫肌瘤瘤周有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
肌壁间子宫肌瘤(UT子宫;M肌瘤;E子宫内膜) 子宫肌层内见不均低回声结节,边界较清晰,形态规则
• 学习和掌握盆腔器官的解剖,是超声工作者 确诊盆腔病变的基础。
(一)女性内生殖器官解剖
1. 子宫
(1)子宫大小: 成年妇女长约7~8cm,
宽4 ~ 5cm,
厚2 ~ 3cm。
(2)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 成年妇女为2:1, 婴儿期为1:2。
(3)子宫的结构 1)子宫的内腔 2)子宫壁
2. 输卵管
阴道排液、白带增多,晚期出现下腹痛及全身 症状
子宫内膜癌超声声像图特征
• 早期病变无明显声像改变 • 中晚期子宫内膜增厚,呈局灶性或弥漫性不均匀回声 • 病变累及肌层时,局部内膜与肌层分界不清,肌层呈
低而不均匀回声 • CDFI:子宫内膜内或内膜基底层可显示条状或点状
彩色血流信号,肌层受侵犯时,受累肌层局部血供丰 富,检测到极低阻力型动脉血流频谱(阻力指数< 0.40)
子宫内膜癌(M子宫内膜癌病灶;CV宫颈;m子宫肌层) 子宫内膜呈弥漫性不均匀回声,病灶与后壁肌层界限不 清
子宫内膜癌CDFI表现 子宫内膜病灶显示丰富血流信号,检测到极低阻力
型动脉血流频谱(RI 0.27)
局灶性子宫内膜癌(M子宫内膜病灶;C宫腔内积血; CV宫颈)
子宫内膜癌病灶局限在宫颈内口上方,宫腔内可见积血
肌间肌瘤

经腹部
肌间肌瘤
经阴道超声
浆膜下子宫肌瘤(UT子宫;M肌瘤;E子宫内膜) 子宫肌层内低回声结节向浆膜下突出,子宫变形
浆膜下子宫肌瘤CDFI表现 CDFI显示瘤周环状血流信号
浆膜下肌瘤
可子 压宫 迫形 膀态 胱失 位常 移, 、较 变大 形者 。
粘膜下子宫肌瘤(UT子宫;M肌瘤;E子宫内膜) 宫颈管内见自宫腔内突入的低回声结节
• 子宫肌瘤 • 子宫腺肌症
子宫肌瘤
• 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 根据其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为
肌壁间肌瘤 浆膜下肌瘤 粘膜下肌瘤
• 瘤体过大、血供不足时,可发生变性
子宫肌瘤超声声像图特征
• 子宫增大、变形 • 子宫内回声改变
肌壁间肌瘤 子宫肌层内不均低回声结节, 较大的肌瘤多伴后方回声衰减
浆膜下肌瘤 子宫肌层内低回声结节向浆膜 下突出,子宫变形
• 恶性卵巢肿瘤 卵巢囊腺癌 未成熟畸胎瘤 卵巢转移癌
单纯性囊肿
• 单纯性囊肿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常代表一组组织 学表现相似的附件囊肿,如卵泡囊肿、黄体囊肿 和附件炎性小囊等
• 超声声像图特征
➢ 呈单房性囊肿,壁薄,内为无回声,一般大小不超过 5cm,囊肿较小时,可见正常卵巢结构呈半月形附于囊 肿周边,内见小卵泡
声像图:两个
子宫图像,两 个宫腔内膜回 声,偏左侧宫腔 内可见妊娠囊 回声,妊娠囊 大小约 19mm×13mm, 可见胚芽组织。
双角子宫
• 双角子宫系因两侧副中肾管未完全融合所致,子 宫底部凹陷呈双角状
• 超声声像图特征
纵向连续移行扫查时,其宫底部有间隙;子宫底部水平横 切面呈蝶状或分叶状,为两个子宫角,两角内分别可见宫 内膜回声,宫体下段、宫颈水平横切面声像无异常
• 临床表现:绝经10
年,阴道流血脓5
年声像图:绝经期
子宫体积明显增大, 宫腔内见大小约 48mm×42mm肿 块,边界欠清,与 肌层分界欠清, CDFI显示肿物内未 见明显血流信号。 B超诊断子宫内膜 Ca
子宫发育异常
• 副中肾管发育不全导致的子宫发育异常包括先天 性无子宫、始基子宫、子宫发育不良、单角子宫、 残角子宫等
双角子宫三维超声成像
三维成像显示宫底部有间隙,呈双角状;两角 内分别可见宫内膜回声,其中左侧宫角内见妊娠囊 声像;宫体下段、宫颈声像无异常
纵隔子宫
• 双侧副中肾管融合后,纵隔吸收受阻,形成不同 程度的纵隔,纵隔由宫底到宫颈内口或外口为完 全纵隔子宫;纵隔止于宫颈以上任何部位为不全 纵隔子宫
• 超声声像图特征 子宫外形正常,但宫底横径较宽;宫底水平横切 面显示子宫内部中隔,其两侧各见一宫内膜回声; 三维超声子宫冠状切面成像显示完全纵隔子宫内 膜腔呈V形,不完全纵隔子宫为Y形
均值 范围
2.28 1.61~2.85
2.39 1.59~3.19
1.39 1.19~2.71
三、正常子宫及卵巢声像图和正常值
正常卵巢声像图特征
小 卵 泡
成 熟
黄 体


四、探测要点 子宫内膜测量
内容
• 妇科超声的检查方法 • 正常妇科超声声像 • 常见妇科疾病的超声表现 • 提问与思考
子宫肌层病变
子宫动脉多普勒血流指数
1.随着月经周期而变化 一般卵泡期较高,黄体期降低 黄体期搏动指数平均为2.08 +/- 0.47
2.孕期与非孕期的变化 妊娠期子宫动脉阻力下降
3.生育年龄与绝经期的变化 绝经后子宫动脉阻力上升,出现舒张期
血流缺失或返流 .用药周期与自然周期可能也不同。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 临床症状为月经量增多、月经期延长、淋漓 不尽等
子宫内膜息肉超声声像图特征
• 单发息肉 宫腔内不均匀增强回声团,呈水滴状, 与正常内膜间界限清晰
• 多发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内有不 规则团簇状高回声斑,与正常内膜界限模糊
• CDFI:少数病例可在息肉蒂部显示点状或短条状 血流信号
子宫内膜息肉(图A子宫矢状切面图;图B子宫 横切面图;UT子宫;P内膜息肉;E内膜)
无内膜型残角子宫(UT单角子宫;R-H右侧残角子宫; E子宫内膜)
无内膜型残角子宫表现为单角状子宫的一侧有肌性结 构向外突出,其内无内膜回声
• 残角子宫
双子宫
• 系因两侧副中肾管完全未融合,各自发育形成两 个宫体、宫颈,各有单一的输卵管和卵巢
• 超声声像图特征
连续多个纵切面上可先后显示两个子宫;横行扫查时,在 宫底水平见两个子宫间有间隙,子宫内分别见宫内膜回声; 宫体部水平呈分叶状或哑铃状,有两个宫内膜回声;宫颈 水平见一横径较宽的宫颈,有两个宫颈管回声
宫腔内见增强回声团,呈水滴状,与正常内膜 间界限清晰
宫腔内异常光团:考虑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CDFI表现 CDFI显示子宫内膜息肉内见短条状血流信号
子宫内膜癌
• 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 • 最常见为来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腺癌 • 巨检分为局限型和弥散型 • 临床症状为不规则阴道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
排卵期“三线两区”征 期内膜
黄体早
三、正常子宫及卵巢声像图和正常值
正常子宫声像图特征
前位
中位
后位
前位子宫
后位子宫
三、正常子宫及卵巢声像图和正常值 子宫测量
经腹部 超声
纵径与前后径
经腔内 超声
横径
三、正常子宫及卵巢声像图和正常值
正常子宫超声测值(c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