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外汉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学位专业课。

本课程重点介绍和评析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并力图结合教学实践中的课堂教学技巧,使学生能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教学,并创造出适合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二)基本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流派与理论第二章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第三章当今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成果第四章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方法(三)主要参考资料1.齐沪扬、陈昌来《应用语言学纲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2.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刘珣《对外汉语教学简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4.蒋可心《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5.刘珣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

6.崔永华、杨寄洲《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

7.陈阿宝《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

8.徐子亮《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认知理论研究》,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年。

9.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年。

10.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

11.章兼中《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12.吕必松《吕必松自选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

13.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年。

14.张亚军《对外汉语教法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年。

15.国家汉办教学业务处《对外汉语教学与教材研究论文集》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年。

(四)任课教师:张新明(五)时数:54学时(六)考核方式:自选与对外汉语教学法有关的论题,写一篇课程论文。

例如: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可以从各种教学法中借鉴什么?2.怎样运用有关教学法分析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偏误?3.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运用汉语的创造性?4.如何解决“结构”和“功能”的矛盾?5.适用于不同学习阶段,或某种课型的教学方法。

6.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方法。

第二语言教学法与对外汉语教学一.导言1.学习目的: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重点介绍和评析第二语言教学法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的课堂教学方法、技巧,使学生能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并创造出适合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2.教学内容: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受到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的直接影响。

因此,需要先介绍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主要流派,然后再介绍各种课型的教学方法、技巧及其他方面的内容。

基本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流派与理论第二章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第三章当今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成果第四章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方法研究教学法的必备条件:除了要了解和熟悉上述内容,更重要的是参与课堂实践。

这个学期,可行的做法是:阅读有关文献,了解课程与教材,多进课堂听课。

3.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实践性,涉及到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的许多方面,如:* 语言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文字、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文化背景知识。

语音中的声调、洋腔洋调的纠正;语法中的补语、把字句、无标记被动句、时态表示法------。

汉字的认读和书写。

* 提高学习效率,有效地训练阅读速度,培养听、说、写的能力------。

* 语言认知和习得规律、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研究、中介语正负迁移的作用与影响。

* 不同学习水平、目的、国籍、年龄、性格、人数的教学(课程、教材、教法)。

* 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难易顺序、语句长短、操练形式、功能—结构—文化)。

*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音像、多媒体)。

4.100多年来,产生了许多教学法流派:18世纪“语法翻译法”→19世纪末20年代初“直接法”→20世纪30年代“自觉对比法”→40年代“听说法”→50年代“视听法”→60年代“自觉实践法”→“认知法”→“人际法”→70年代“交际法”。

不少著名的语言学家也参与了教学法的研究:英国的帕默,丹麦的叶斯帕森,美国的布龙菲尔德、乔姆斯基、克拉申------。

对外汉语教学是交叉性、边缘性的学科。

20世纪以来,各种学科越来越多,结合新的学科进行跨学科研究,应该是开创新的教学法的最好途径。

5.研究教学法,最重要的是解决“怎样教”这个核心的问题。

研究的方法,如:* 结合的方法:教学法+ 汉语本体研究、习得与认知理论、多媒体教育技术------。

* 实验的方法:确定目标→设计实验(对象、对照组)→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整理分析→结果论证。

二.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定义和地位定义:从宏观上说,它是语言教学理论的一个完整体系,是处理教与学各类关系的一系列指导性原则。

从微观上说,它又是贯彻这些理论、原则的一套方法和技巧。

以往,语言教学法研究的结构模式是单一的,只是具体经验性、单纯操作性的,局限于:了解教材内容——熟悉教学方法。

现在,语言教学法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从介绍流派到建立体系,从具体经验到科学实验,从教法研究到习得规律探讨,从了解教材到设计教学大纲,从传授知识到发展智力,从错误分析到中介语研究,从语言教学到跨文化交际,从外语考试到测试理论,等等。

因此,实际上,语言教学法是多元化、多维度、多层次的,它是关于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科学,研究对象是语言教学的全过程,以及这个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因而,它是语言教学法规律、语言学规律、语言教学规律的总和,并不只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地位教学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跟第二语言教学的四个方面(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都有密切的关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1.跟总体设计的关系,例如:* 不同的学习对象:直接法和听说法适合儿童,认知法适合成人。

* 不同的学习目的:只要学会日常生活对话,用听说法比较好。

要学会阅读,用语法—翻译法、阅读法比较好。

要当语言教师、翻译,用认知法比较好。

* 不同的学习阶段:初级阶段宜用听说法。

中级阶段宜用交际法。

高级阶段宜用认知法、语法翻译法。

2.跟教材编写的关系,例如:在确定课文内容或前后次序时:* 语法—翻译法:强调根据语言点的难易程度和系统性来编排。

* 功能法:强调根据交际功能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先后来编排。

* 听说法:强调设计大量的重复性、机械性的练习。

3.跟课堂教学的关系,例如:* 语法—翻译法:主张使用学生母语,着重课文内容和语法的讲解及翻译能力。

* 直接法和听说法:不主张使用学生母语,着重听和说的能力。

确定教学方法:如何展示和讲练,从课文开始还是从句型开始,先分项练习还是先综合练习,怎样利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用演绎法还是归纳法(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如何进行交际性练习(交际法),如何以学生为中心(人本法),教师的语言如何体现i+1的可理解输入的原则(自然法)。

4.跟语言测试的关系(学能测试、成绩测试、水平测试),例如:* 语法—翻译法:重视语法结构、翻译能力的考查。

* 直接法和听说法:重视听和说的考查。

三.语言教学法与相关学科的互动关系随着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语言教学法也不断向纵深发展,呈现出了与其他相邻学科高度综合、互相渗透、边缘交叉的趋势。

例如:1.与心理学的关系首先,语言教学法与心理学的关系最密切。

各类教学法的产生都有其心理学基础,例如:* 语法—翻译法: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 直接法:心理学依据是联结主义心理学、幼儿语言习得论。

* 听说法: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 认知法,心理学依据是认知心理学。

其次,所有教学法都涉及到心理学学科的相关问题。

例如:* 全身反应法:涉及听—说的心理机制。

* 阅读法:涉及书面符号认知记忆的阅读心理。

实施语言教学,研究语言教学规律,需要研究学习者习得语言的心理过程、策略,这就需要借助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当前,认知心理学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中备受重视,是语言习得理论的主要支柱之一。

2.与语言学的关系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一直受语言学理论的支配。

例如:* 语法—翻译法:理论基础是历史比较语言学。

* 听说法: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的描写语言学。

* 认知法:理论基础是转换生成语法。

其次,也涉及到语言研究的方面,如:认知语言学、配价理论------。

3.与教育学的关系。

语言教学本身就是教育的一类。

例如:* 静默法、咨询法: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的出现和成熟有密切的关系。

* 学习水平的测量:与教育统计学有密切的关系。

4.与神经生理学的关系。

例如:* 启示法:是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知识相结合的产物。

此外,相关学科发展得比较成熟,相应的教学法也会比较完善。

例如:* 20世纪以来,描写语言学一直在稳步发展,以之为基础的“听说法”也发展得比较成熟。

* 50年代末产生的转换生成语法,其理论一直在不断修正,以之为基础的“认知法”也就一直没能发展成一个比较成熟的教学体系。

* 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有了第一语言系统,第一语言系统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不可避免地发挥着影响,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迁移。

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叫正迁移,起阻碍作用的叫负迁移,或干扰。

第一章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流派与理论第一节各种教学法流派的分类:100多年来,产生了许多教学法流派,其出现的年代与先后顺序:18世纪“语法翻译法”→19世纪末20年代初“直接法”→20世纪30年代“自觉对比法”→40年代“听说法”→50年代“视听法”→60年代“自觉实践法”→“认知法”→“人际法”→70年代“交际法”。

各种教学法都有其产生的理论基础、体现的教学原则、采取的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的原理、类别、特征,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例如:(1)根据哲学原理,可以分为三类:理性主义、经验主义、理性—经验主义(2)根据教育学原理,可以分为三类:演绎法、归纳法、演绎—归纳法(3)根据心理学原理,可以分为三类:认知规则说、刺激—反应的习惯说、认知≒习惯说(4)根据语言学原理,可以分为三类:语言是规则的体系、语言是习惯的体系、语言是规则—习惯的体系:(5)综合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的类别,以及语言教学特征,可分为四大派:1.强调自觉掌握的认知派:主要是:语法翻译法、阅读法、认知法、自觉对比法。

哲学类别是“理性主义”教育学类别是“演绎法”心理学类别是“认知—规则说”语言学类别是“语言是规则体系”2.强调习惯养成的经验派:主要是:直接法、情景法、听说法、视听法。

哲学类别是“经验主义”教育学类别是“归纳法”心理学类别是“刺激—反应说”语言学类别是“语言是习惯体系”3.强调情感因素的人本派:主要是:团体语言学习法、咨询法、沉默法、暗示法、全身反应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