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藏象正常人体观之五脏六腑

藏象正常人体观之五脏六腑


③舌体有丰富的血管,表面有透明粘膜覆盖, 舌质的变化直接反映心的功能(气血运行)
【概论】 别名: 相傅之官、清虚之脏、娇脏、水之上源

位置: 位于胸腔,膈之上,左右各一 形态: “两叶白莹…虚如蜂巢,吸之则满,呼之则虚” 肺叶娇嫩,不耐寒热,位置最高,易受邪袭→娇脏
特点: 形态“虚如蜂巢,轻清,异物不容” →清虚之脏 经脉联系: 属手太阴肺经,络手阳明大肠经,互为表里
1、观察皮毛的润泽荣枯
皮毛的作用 ①固密肌表,抵御外邪 ②调节汗孔开合——排汗 ③调节呼吸——散气 ①肺输精于皮毛
2、机理 3、临床意义
②肺宣发卫气,卫气能调节皮毛开合
皮毛润泽,皮肤 致密,抗邪能力强 病理方面 肺气不足——卫气宣发不布——开合失度——皮肤松弛,抗邪 能力低 ,皮毛干枯憔悴,易感冒自汗 生理方面 肺气充足——卫气宣发正常——开合有度—— 外邪袭肺——肺失宣发——发冷,流涕等各种症状
藏象
关键性问题
了解藏象学说的形成 掌握藏象学说的特点 掌握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 掌握各脏腑与体表各组织器官的联系 掌握各脏腑之间的关系
藏象 ·目录1
概 说 六 腑 脏腑之间的关系 五 脏 奇恒之腑
思考题
藏象 ·目录2
概 说
一、藏象的概念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四、藏象学说的内容
(2)生理作用
①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下纳于肾,保持呼吸平衡 ②肺位最高,可将脾转输的水谷精微等物质向下布散 ③将代谢后的废液及糟粕下输至肾及大肠、膀胱,排出体外 ④肃清呼吸道的异物以保持肺及呼吸道的洁净通畅 (3)临床意义
病理方面 肺失宣发 —— 呼吸短促,表浅,小便短少,水肿, 便秘,咳痰
附:肺主宣发、肃降的关系
二、汗为心液
汗为津液所化,与津液、血同出一源;津、血可以互生互 化,故为津血同源;汗为心液,血为心主,故血汗同源。
——心气不足——自汗 汗出过多——血亏——血不养心—— ——心阴不足——盗汗
病理方面
【心与志、液、体、窍的关系】 三、心合脉,其华在面 四、心开窍于舌
①心和舌有经脉相连
机理
②舌的味觉功能和语言的表达有赖于心主血脉 和主神志的功能
【肺与志、液、体、窍的关系】 四、肺开窍于鼻
1、含义
①解剖学上的联系
2、机理
3、临床意义
②肺气通于鼻
生理方面 肺气和利——鼻窍通畅,呼吸正常, 嗅觉灵敏,声音正常
病理方面 肺气不利——不闻香臭
【概论】
别名: 后天之本

位置: 位于中焦,膈之下,左季肋深部,脾胃以膜相连
形态: 1、“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 有散膏半斤”——《难经》 2、赵献可“色如马肝赤紫,其形如刀镰” 经脉联系: 属足太阴脾经,络足阳明胃经 ,互为表里
2、肺主全身之气
(1)含义
一是气的生成(尤其是宗气)
(2)生理作用 二是气机的调节作用 (3)临床意义 生理方面 病理方面 肺气充足 ———— 宗气旺盛,气机调畅,呼吸有力 肺气不足 ———— 宗气不足,气机不调,呼吸无力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二、肺主宣发肃降
1、肺主宣发
(1)含义: 肺的运动特点,向上,向外 (2)生理作用
②人的心神反应最易观察 ③与物质基础有关—心血
3、临床意义
生理方面 精神振奋、神志清晰 心功能正常——心血充盈——神有所养—— 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思的创立与构造
楷书

(大脑)




《说文解字》:“从囟至心如思相贯不理方面 精神不振、健忘、思维 心血不足——神失所养—— 反应迟钝,重者神志异常 邪扰心神——心失所养—— 轻者心烦不寐 重者发狂、谵语、昏迷
①通过肺气的宣发,向体外排出浊气 ②将脾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全身,外达皮毛 ③宣发卫气,调节腠理开合,将代谢后的废液排出体外(汗)
(3)临床意义 病理方面 肺失宣发 —— 呼吸不利,胸闷咳喘,鼻塞, 皮毛干枯憔悴,无汗等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二、肺主宣发肃降
2、肺主肃降
(1)含义: 肺的运动特点,向下,向内
第二节 五脏
【概论】 别名: 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位置: 形态: “心象尖圆,形如莲蕊”,心外有心包络的保护 虚里——心尖搏动最明显处,位于左乳下
经脉联系: 【附】 心包络
属手少阴心经,络手太阳小肠经,互为表里
属,与本脏(腑)相连的经脉;络,绕于相关联的脏(腑)的经脉。
是心脏外面的包膜
保护心脏
在生理方面: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在病理方面: 相互影响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三、肺主通调水道
1、含义 2、机理:依赖肺主宣发肃降的功能 3、生理作用 ①将津液、水谷精微布散全身 ②将浊气排出体外
主宣发
③调节汗液的排泄
主肃降 4、临床意义 生理方面 ①将体内水液不断向下、向内输布
②将体内水液不断向下输送,使之成为尿之源, 经肾、膀胱气化成尿排出体外
3、临床意义
病理方面 血脉空虚,运行不畅 心气不足,心血亏损 心血瘀阻,血运不畅 面色苍白无华,舌淡 脉搏细腻无力 左前胸憋闷,剌痛,面色 晦暗,唇色青紫, 脉结代 大汗淋漓,心跳缓慢,脉微弱
心主血脉 失常
心阳暴脱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二、主神志
1、含义 2、机理 亦称主神志,藏神
①长期的生理病理观察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脾主运化
1、主运化水谷
(1)含义 (2)生理作用
脾胃的共同消化 产生水谷精微(营养物质) ②吸收并传输水谷精微:《难经》“脾助胃气,主化水谷”, 吸收水谷精微—— ①消化:饮食物——胃的受纳腐熟(初步消化)——
(3)临床意义 生理方面
脾气散精——上归于心肺——布散全身(营养作用)
藏象
藏于内的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都有反映于外的征象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何谓藏象学说? 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观察,运用中医的思维 方法来研究、推论人体各脏腑生理病理变化及其相互 关系的学说。
★藏象学说的形成 1、古代初步的解剖知识 2、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观察。象变反映了脏变, 脏变决定了象变,根据象变推知脏变 3、大量的临床实践检验和反证
四、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生理方面 脾气健运——口味食欲正常,唇红润光泽 病理方面 脾失健运——食欲不振,口淡无味,味甘腻,唇淡无华
【概论】
别名: 将军之官、刚脏

位置: 位于中焦,属于右胁,膈之下,腹腔之中 (注:生理病理上将其归为下焦)
形态: 色赤紫, “肝重二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 ——《难经》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肺主气,司呼吸
(一)含义 (二)内容
1、肺主呼吸之气
(1)含义 (2)生理作用 (3)临床意义 生理方面 病理方面 肺气充足 ———— 气道通畅,呼吸均匀
主呼吸之气
进行气体交换
(吸入清气O2,呼出浊气CO2)
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
肺气不足 ———— 呼吸无力,少气不足以息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肺主气,司呼吸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脾主运化
2、主运化水湿
(3)临床意义 生理方面
吸收布散 脾气健运—— 水液正常
上输于肺——滋润濡养全身
转输于肺肾—— 肺——外自皮毛——汗 肾——下达膀胱——尿
气化 宣发
病理方面
水湿停聚——痰饮 溢于肌肤——水肿 留于腹腔——腹水 停于肠道——大便稀溏
脾失健运——吸收布散水液失常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二、脾主升
1、主升清
(1)含义 (2)机理
与胃的降浊相对而言,胃向下传送食物,脾向上传输水谷精微
(3)临床意义 生理方面
脾气充盛——脾能升清——水谷精微吸收正常——营养全身
病理方面
脾气虚弱——升清失职——水谷精微吸收失常——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腹胀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二、脾主升
2、主升提
(1)含义 (2)机理
脾胃是脏腑之气升降的枢纽,是脏腑的升降相宜、平衡协调是主要因素
(3)临床意义 生理方面
脾主升提——内脏相对固定不移
病理方面
脾虚——升提失职,脾气下陷——内脏下垂,久泻,脱肛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三、脾统血
1、含义
2、机理 3、临床意义
生理方面
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统摄血行脉中
宣肃正常——水道通利,水液代谢正常——小便通利
病理方面
宣肃失常—— 异常,水津不布
通调失职,水液代谢
——
小便短少、痰饮 水肿、咳喘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四、肺朝百脉,主治节
1、含义
2、生理作用
①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使之变为血中之气,营养全身 ②血脉为心所主,但有赖于宗气贯心脉行气血的作用
【肺与志、液、体、窍的关系】 一、肺志为悲(忧)
悲伤过度————耗散肺气————精神不振,乏力气短,声音低微 肺虚————易产生悲忧情绪————悲观忧伤,意志消沉
二、肺液为涕
生理方面 病理方面 肺气和利——涕分泌正常——润泽清洁鼻窍不外流 风寒犯肺——流清涕 风热犯肺——流黄涕
燥邪犯肺——鼻干无涕
【肺与志、液、体、窍的关系】 三、肺合皮,其华在毛(肺外合皮毛)
脾不统血
【脾与志、液、体、窍的关系】
一、脾志为思
思虑过度、所愿不遂——脾气抑结郁滞——
二、脾液为涎
涎的含义和作用:略 脾虚——口涎自出
不思饮食,脘腹饱胀 思维能力下降,健忘
三、脾合肌肉,主四肢
1、含义 脾有营养、维持全身肌肉丰满壮实,四肢活动轻劲有力的功能 2、临床意义
生理方面 脾气健运——营养充足——肌肉丰满壮实,四肢发达,轻劲有力 病理方面 脾失健运——营养不良——肌肉消瘦,四肢软弱无力,甚则萎废不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