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之战》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蹇.()悖.()甲胄.()犒.师()遽.()脯.()饩.()具囿.()栾.枝()衰绖()眚.()累.臣()稽.首()骖.()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2.则束载、厉兵、秣马矣()3.堕军实而长寇仇() 4. 乡师而哭()
三、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劳.师以袭远2.秦师遂东.
3.入险.而脱4.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5.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6.晋于是始墨.
7.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8.弦高将市.于周
9.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四、判断下列四句中“其”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A.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B.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行李之往来,供其发困
D.吾其还也
五、判断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先指出词性,再解释。
1.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2.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3.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
4.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
5.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6.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
影响中国历史的战争
就在晋国成为中原霸主的过程中,西边的秦国在秦穆公的领导下,国力也日益强盛,只可惜,秦国地处偏壤,其东进窥探中原之路被晋国阻挠,因此秦穆公在位30多年,仍未能达成称霸中原的愿望。
周襄王二十四年(西元前628年),郑文公、晋文公相继逝世。
就在此时,戍守在郑国的秦国大夫杞子派人禀报秦穆公,他已掌握郑都北门钥匙,假如秦国出兵来袭,他可以作为内应,如此就能拿下郑国。
杞子的主意打动了秦穆公。
然而,秦国若要远袭郑国,从秦都到郑都约一千五百华里,而且中间需经过桃林、殽函等险要地区,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军事行动。
因此蹇叔谏道:“我军越千里以袭人,郑必知之,我军劳而力竭,欲攻敌人之有备,实无成功之望。
”秦穆公不听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
他以孟明视(名相百里溪之子)、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人为将,精锐尽出,志在必得。
秦军出兵袭郑的消息被晋国得知。
晋襄公为维护霸业,决心打击秦国,于是派遣卿大夫先轸率军秘密赶至崤山,控制崤山北麓险要路段,并连合姜戎军队,埋伏在隘道两侧,布成一个庞大的陷井以待秦军。
周襄王二十五年(西元前627年)春,秦军通过崤山隘道,越过晋军南境,抵达滑国(今河南偃师东南),正好与郑国贩牛商人弦高相遇。
弦高为人机警,断定秦军此行必定是前往偷袭郑国,于是牵了12头牛,假托其乃奉郑君之命,特地前来犒劳秦军。
秦军将领孟明视听了弦高这一番话,以为郑国早有防备,不敢再进,于是撤军回秦。
回程中,秦军再次行经崤山。
秦军由于疏于戒备,对晋军的埋伏全然不知,而晋国军队以逸待劳,见秦兵已经全部进入伏击地域,立即封锁峡谷,发起猛攻。
这段道路崎岖狭窄,秦国大军陷于隘道之中,进退不能,前后不能相应,惊恐大乱之中,全军被歼灭。
这次秦晋崤之战是中国春秋时代众多战事中一次典型的彻底歼灭战,而且战争中显示了利用复杂地形作战的成功效果,也体现了设阵、埋伏、围歼等战术运用,在中国战争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而在春秋历史舞台方面,崤战之后,秦、晋在五年之中又发生了数次战役,这段期间,晋国的中原霸业被秦国牵制,因此使得中原宿敌──楚国趁机将其势力往中原扩张,成了日后晋、楚再战的导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