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教学总结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教学总结

教学设计课例名称: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二氧化硫”讲课教师:张静(北京五十五中,化学教师)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以此思想为指导,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筷子作载体,引导学生关注二氧化硫在筷子制作过程中的用途,利用二氧化硫的性质设计并动手完成选择二氧化硫残留量较低筷子的实验,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关注生活中二氧化硫超量使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硫的氧化物为《化学1》第四章第三节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板块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具有巩固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基础知识的作用,也历来是对学生进行STS教育的重要章节。

通过二氧化硫的性质学习过程,可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研究物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逐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分析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学习过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可利用其性质来类比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

同时已学习过氧化还原反应基础知识,可引导学生从化合价角度分析并预测二氧化硫的氧还性。

在能力层面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提取与加工能力,也在以往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实验设计经验,但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情感层面,由于媒体的负面宣传,学生较多关注的是二氧化硫的不良应用,对其用途关注较少,在本节课中应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二氧化硫,关注其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知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了解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进一步发展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完成实验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⑴利用分类和比较的方法学习二氧化硫的相关性质,进一步形成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⑵通过筷子浸取液的对比实验,进一步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同时加深对定量实验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模拟筷子浸取液样品的选择过程,进一步体验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加强对与化学相关生活问题的关注意识;⑵通过二氧化硫的微型实验,加深对绿色化学思想的体验,从而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四、教学过程环节1:提出问题环节2:分析问题1.从类别的角度学习SO2的化学性质【问题】如何对比选择SO2残留量较少的筷子?【引导】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系统学习SO2的性质。

【思考】从刚才筷子的制作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获知SO2的哪些性质?【思考】如何证明SO2易溶于水?【演示】向盛满SO2的矿泉水瓶中加入少量水,并震荡。

学生回答:易溶于水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引导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预测物质性质的能力2.从化合价角度学习SO2的化学性质【思考】SO2溶于水的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反应吗?如何证明?【思考】对比同属于酸性氧化物的CO2,请预测二氧化硫还具有哪些性质?请设计实验证明。

【思考】请根据硫元素的价态,预测SO2的氧还性。

【介绍】硫元素化合价数轴及物质【简介】微型实验装置和注意事项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填写学案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向学生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关注生活的意识环节3:解决问题拓展应用【引导】让我们共同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硫的性质,在实验中请注意观察现象,书写实验记录及相关的方程式。

【思考】通过刚才实验你获得SO2哪些性质?【思考】实验结束时应如何处理实验装置?【思考】长时间使用的筷子颜色会变得深一些,这说明什么?【问题】如何利用筷子浸取液对比选学生回答:利用NaOH溶液学生回答:漂白失效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完成实验学生应用热水冲洗一遍学生体会、记忆让学生有应用感——《二氧化硫》磨课历程大家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的磨课历程。

我一直在思考,正在上高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可以学到有关化学的很多的具体的知识,但是,当他们走出高中的校门,走进大学,甚至走入社会,在高中阶段所学的这些具体的化学知识他们能记住多少呢?我所接触到的一些人中,听说我是教化学的,立刻回忆出水的分子式是氢二氧一,厉害一些的会背起金属活动顺序表,可是真的再去谈化学留给他们的印象时,好像就没什么了,只记得当年自己的老师让自己记住很多的知识点。

在困惑中,我阅读了一些理论书籍,才开始渐渐的想明白,具体的陈述性的知识确实是容易遗忘的,但是方法性的知识一旦习得,是很难忘记的,化学教学的精髓,我觉得,应该更多的教会学生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世界上有千万种物质,掌握了研究方法就可以应用这一方法开展研究。

即根据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首先根据已有的知识铺垫对某物质性质进行一定的预测,随后根据预测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并最终获得结论。

除此之外,应该让知识真正的活起来,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应用价值,而不是总是脱节。

一、磨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带着这些思考,我开始了二氧化硫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任何一节课的设计,都应该是在一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下开始设计的,而我更习惯于从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寻找适于本节课的内容,直到我找到这样一段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将要经历的社会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磨教材分析确定了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之后,我开始对教材开始细致的分析。

必修1的第一章中,学生学习了用于探究的实验的基本方法,掌握了化学计量中的常用方法,为本章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奠定实验的基础。

在第二章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利用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第三章的学习中,学生尝试用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开展研究,首先开展理论预测环节,即从类别的角度研究物质的酸碱性,从化合价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氧化性,同时了解和学习相关物质的特性,同时需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在本章的学习中,将进一步强化应用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对二氧化硫的性质开展研究。

三、磨学情分析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氧化还原反应基础知识,这为利用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来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提供了基础。

在能力层面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提取与加工能力,也在以往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实验设计经验,但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情感层面,由于媒体的负面宣传,学生较多关注的是二氧化硫的不良应用,对其用途关注较少,在本节课中应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二氧化硫,关注其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四、磨教学目标下面介绍一下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通过对《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研读,我确定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知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了解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进一步发展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完成实验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不断的磨课过程中,我最终确定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利用分类和比较的方法学习二氧化硫的相关性质,进一步应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进一步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同时加深对对比实验的理解。

在情感层面,利用教学任务的设计,进一步体验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加强对与化学相关生活问题的关注意识,同时渗透绿色化学思想的体验,从而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五、磨教学过程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硫的公开课的资料是非常多的,为了让自己的课能够更加精彩,我在网上搜集了很多的资料。

在第一次的上课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展示一张中国乐山大佛的照片,告诉学生乐山大佛之所以近年来腐蚀严重是因为酸雨的侵蚀;随后展示一张雪白的银耳的图片,告诉学生,这是不良商家为了让自己的二氧化硫卖相更好,违法采用二氧化硫进行漂白,而且食用这种毒银耳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随后开始二氧化硫性质的教学。

作为一节课的引入,确实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是也有个别的孩子小声嘀咕,既然二氧化硫这么有害,我们干嘛还要学它呢,听到这种想法,当时我有些愕然,好在他的声音并不大,后面的听课老师并没有听到。

但是课后,听课专家也提出了质疑:我们一讲二氧化硫就会从酸雨开始,会讲二氧化硫多么有毒有害,讲不法商家如何利用它害人,搞得孩子们听到一种化学物质往往就从危害开始学习,社会上的人们也会听到化学就会色变,甚至为了迎合这一心理,竟然会出现“本产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广告词。

我们化学教育者,更应该尽力去改变这种不良认知的现象,应该从学生的教育说起,就不能继续妖魔化化学了。

同时,开篇的素材,只是作为了引入,在后续中介绍很少,只能算是情景素材,专家建议我寻找到二氧化硫的正面的用途,同时将它设计成教学的情境贯穿始终。

随后在二氧化硫物理性质的介绍过程中,沿用传统的方法,展示一瓶盛满二氧化硫的集气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描述二氧化硫的色味态等方面的物理性质。

在研究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时,让学生设计实验来检验二氧化硫的溶解性。

学生在类比初中学过的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时会想到:首先在干燥的矿泉水瓶中收集一瓶二氧化硫气体,待收集满之后,向其中加入水振荡的检验方法。

于是我按照学生所设计的实验方法,向盛满二氧化硫气体的矿泉水瓶中倒入了少量的水,立即拧紧矿泉水瓶的瓶盖,然后握住瓶壁,开始振荡,立刻就能发现瓶壁变瘪了,于是,我开始问,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并开始期待着学生二氧化硫能溶于水的答案。

第一次上课时,确实有大多数同学喊出了答案,但是有一位平时爱较真的同学喊道“老师,有可能是被你捏扁的!”由于这位同学的声音比较大,我连装听不见的可能性都没有了,只好强辩道:我并没有用力捏。

有关这一环节,听课专家给出了我好的建议:向盛满二氧化硫的矿泉水瓶中加入水,拧紧瓶盖开始震荡时,将手放在瓶盖的位置振荡,就不会产生那位同学所说的疑问了。

当时,听到专家的建议,真是有茅塞顿开的感觉,说不清的一件事情,做一个小小的改变就可以完成了,同时也开始感慨自己所知甚少了。

随后开始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研究,当时向学生介绍了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首先从类别的角度考虑,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理论预测其可能能与水发生反应,可能能与碱性氧化物发生反应,有可能能和碱发生反应;随后从化合价的角度对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开始预测,常见硫元素的化合价从低价到高价态的顺序依次是:-2价、0价、+4价和+6价,由于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其处于硫元素的中间价态,其价态有可能升价,也有可能降价,因此判断其可能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在特性的预测时,考虑到不法商家应用二氧化硫对银耳进行漂白,推测其可能具有漂白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