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练习题一第一章、第二章一、填空1、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古代(鸦片战争以前)的文化。
2、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成果的总和。
3、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如哲学、宗教、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等。
4、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是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荀子等。
5、仁的概念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礼的内在基础。
6、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的思想核心是兼爱。
7、庄周梦蝶体现了道家思想精神。
8、汉代官方哲学的最大代表是汉代哲学家董仲舒。
9、玄学家们把《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为“三玄”10、宋明理学的创始人是。
二、选择题1、商代文字记录材料主要是保存在甲骨、铜器、及其他器物的刻辞里,其中以 A 上的刻辞为最多。
A、甲骨B、铜器C、其他器物D、纸张2、被后人奉为“亚圣”的是 B 。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3、《孙子兵法》是 B 学派的经典著作。
A、法家学派B、兵家学派C、名家学派D、阴阳五行家学派4、理学的集大成者是C 。
A、周敦颐B、张载C、朱熹D、程颢5、“疱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只有顺应自然来接人待物,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天人之辩”中 B 的思想。
A、天人交相胜的观点B、天道自然的思想C、天人相分的观点D、重人事,轻天道的观点6、先秦时代讲动变最深刻、最丰富的著作是 C 。
A、《论语》B、《庄子》C、《易传》D、《孟子》7、“白马非马”体现了传统哲学的 C 之辩。
A、天人之辩B、动静之辩C、名实之辩]D、形神之辩8、孔子的“讷于言而敏于行”体现了传统哲学的 A 之辩。
A、知行之辩B、形神之辩C、动静之辩D、天人之辩9、范缜以刀刃比喻形体,以刀刃的锋利比喻精神说明锋利乃为刀刃所派生。
这体现了传统哲学的 C 。
A、名实之辩B、知行之辩C、形神之辩D、动静之辩10、 A 说:“朝闻道,夕死可以”。
A、孔子B、老子C、荀子D、孙膑三、名词解释1、文化 1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的总和。
其中包括物态的、制度的、行为的和心态的等不同层次。
2 、狭义的文化指社会意识形态,如哲学、宗教、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等。
本书讲的文化,指的是狭义的文化。
2、明清实学明末至清初,从宋明理学中分化出来一股与之对立的新的社会进步思潮。
它的基本特征是“崇实黜虚”,鄙弃宋明理学的空谈心性,束书游谈的空疏学风。
它对中国近代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清实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明清之际的经世之学、清朝中叶的乾嘉之学和晚清的公羊之学。
3、名实之辩作为认识论与逻辑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先秦以来有名实之辩。
名指名称或概念,“实”指实在,即名称或概念所称谓的客观事物。
名和实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
在名实关系上,孔子主张“正名”。
所谓“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公孙龙在《白马论》中“白马非马”命题,正是根据名实之辩,阐述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区分了外延和内涵的不同,揭示了一般概念与个别概念的区别。
四、简答题1、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1 、以人为本。
或者叫人本主义、人文主义。
这是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将人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肯定天、地、人之间人为贵。
人为万物之灵。
在人与鬼神之间,以人为中心,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
当然,这种人本主义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存在着本质的不同。
中国的人本主义以家庭为本位,以伦理为中心。
而西方的人本主义则以个人为本位,以法制为中心。
中国文化重人,但不是尊重个人价值,而是将个人溶入群体,强调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义务,是一种以道德修养为旨趣的道德人本主义。
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主义重个体的价值,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契约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个性主义。
2 、强大的延续力。
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 种文化形态,这些文化形态中只有中国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的。
延续不断,经久不衰,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我们知道,四大文明中,古巴比伦文化、古埃及文化和古印度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衰落了,消亡了,有的中断过,惟独中国文化绵延数千年之久从未中断过,而且不断吸收各民族的新鲜血液,增添了新的生命活力。
3 、以和为贵。
和谐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和谐”的思想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把自然界看成是一种敌对的力量,而把它看成与人类相辅相成,即所谓“天人合一”。
和谐的思想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就是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平等友爱,团结互助。
和谐思想体现在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上,就是主张天下一家,热爱和平,反对侵略。
4 、重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把血缘亲情、家庭伦理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了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道德、文艺于一体的宗法礼教,而道德在其中居支配地位,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中心的倾向。
这种道德中心的传统,使中国成为礼仪之邦,使中华民族成为有强烈道德意识的民族。
5 、实践理性。
所谓实践理性,主要体现为重现世、重实践、重事实、重功效的思想方法和价值取向。
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它注重客观事实,注重历史经验。
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注重身体力行,经世致用的行动哲学。
我们所说的“实事求是”就是实践理性学术传统在实际中的具体现。
2 董仲舒的思想主要有那些方面?董认为人君受命于天,如果国君无道,天即降灾异来警告你,这就是他的“天人感应”学说他主张“天不变,道亦不不变。
”即改朝换代必须改铉更张,才能“善治”。
汉朝取代秦朝,必须易服色,制礼乐,而且还要去秦弊政。
他主张效法天道。
天道之大在于阴阳,阳为德,阴为刑,所以人君的统治必须阴阳相兼,德刑并用。
人君的统治应当以德为主,以刑辅德。
所谓德,主要指仁义礼乐,人伦纲常。
这是巩固封建统治的最完备的手段2、明清实学的思想有哪些特点经世致用的精神。
即反对研究脱离社会现实,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政治联系起来,用于改革社会。
所谓“风声….. 国事….”“天下兴亡…”实事求是的精神。
即科学精神。
不仅对自然科学积极探索,还指科学的认真探讨的态度。
在这种态度影响下,产生了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科学著作,开创了重实践、重考察、重验证、重实测的一代新的学风。
独立的批判精神与启蒙意识。
在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
在经济上,主张“均田”,反对土地兼并,主张工商皆本。
在伦理道德上,批评纲常名教,追求个性解放。
在教育上,反对八股,主张教育制度改革。
这些思想,从不同角度冲击了封建主义的传统思想,闪耀着新时代的火花3、天人之辩主要有那些观点天人之辩是中国哲学,特别是中国古代哲学所讨论的一个主题。
司马迁曾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际就是关系,就是研究天和人的关系。
在天人关系上,天命观是夏、商、周三代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思潮,根据天道以定人事,就是天命决定人事。
但历代思想家们不断向天命观念挑战,提出以下观点:重人事,轻天道。
一方面否定天道迷信,另一方面还要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利用天时、地利等自然条件,来实现人的预定目的。
如,孙武的《孙子兵法》就提出天时、地利、人和的概念。
孟子也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道自然的观点。
老子最早提出。
老子把天、地、人看作是统一于“道”的自然物,“道”所代表的是自然。
天既然是自然之物,那就没有必要崇拜它,人也是自然之物,人与天是平等的。
庄子用“庖丁解牛”做比喻,说明只有顺应自然来接人待物,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所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这是对老子天道自然观的深化和发展。
“天人相分”的观点。
荀子认为天是没有意志的,它按照自己的法则运行。
人的任务,就在于努力认识它、驾御它、利用它。
这种思想为”人定胜天“的理想奠定了哲学基础。
“天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观点。
刘禹锡认为天与人都是“万物之尤者”,是万物中最优秀的部分,但天与人各有所长,不能互相取代。
“还相用”就是天人能够互相利用。
人能够按照自然法则办事。
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即按自然规律办事。
五、问答题1、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2、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为了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创造出新的文化,更好地适应新的时代的要求,从而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1 、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通过学习,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高尚以及中国的伟大,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
2 、有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现代化建设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而是经济文化一体发展的过程。
所以,学习传统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3 、有助于祖国统一,中华振兴。
传统文化是民族魂,是维系大陆、台湾、港澳和海外侨胞的纽带,对推动祖国统一,振兴中华,将发挥重要作用 4 、有助于加深对祖国历史的了解。
可以察古鉴今,彰往而知来。
今天的历史是昨天历史的发展,期间有内在的连续性和一贯性。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一笔巨大财富,可以给我们很多方面的启发。
5 、可以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和品位。
传统文化底蕴厚重,格调高雅,哲理深邃,意境高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一个人的传统文化修养,往往与精神气质、言谈举止、仪表风度密切相关。
如果对传统文化不了解或知之甚少,会被人看作是肤浅的表现。
因此,从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位来说,也应该注意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作业题2第三、四、五章一、填空1、孔子“仁”的内涵是仁者,爱人,“仁”的基本原则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管仲把“礼、义、廉、耻”定为国之四唯。
3、董仲舒把仁、义、礼、智、信列为“五常之道”,把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列为“三纲,三纲五常成为封建道德的核心内容。
4、中国原始宗教的主要崇拜形式有自然崇拜、灵物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和灵魂崇拜。
5、我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系统宗教是道教。
6、佛教是公元1世纪前后传入中国的。
7、佛教的主要宗派有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净土宗和禅宗。
8、被称为“汉代孔子”的是董仲舒9、朱子读书六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10、颜元在教育目的上,提倡培养经世致用人才。
二、选择题1、推崇自然人性,倡导任其自为的人生观是 A 的思想。
A、儒家B、墨家C、魏晋玄学D、佛教2、宣称人生苦海无边,宣扬善恶因果、灵魂三世轮回等教义,主张过禁欲主义的人生,是 C 的主张。
A、儒教B、道教C、佛教D、伊斯兰教3 (B ) 在道德修养上倡导奉行“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A、魏晋玄学B、宋明理学C、明清实学D、乾嘉学派、4、把真实存在或者幻想出来的历史人物加以神话作为崇拜的对象,这是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