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石方与基础工程实训内容 改14.38

土石方与基础工程实训内容 改14.38

土石方与基础工程一、土石方工程施工工艺流程1、编制出常用基坑土壁支护的方法及施工工艺流程(包括:土钉墙支护、护坡桩加锚杆支护、地下连续墙支护。

)(每种15分)2、通过资料的查询,编制其它基坑土壁支护的方法及施工工艺流程。

(至少一个,5分。

每多写一种多加3分,最多加6分)二、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流程1、写出常用的浅基础形式,并自选三种,写出各自的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时应注意的事项(形式8分、工艺流程各10分)浅基础根据结构形式可分为扩展基础、联合基础、柱下条形基础、柱下交叉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和壳体基础2、编制预制管桩压桩和沉管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每个10分)管桩基础施工具体流程场地平整↓测量定位桩机进场安置↓←---------------桩机就位经养护达100%设计强度运桩至压桩点并检查桩体质量---------→↓探孔↓吊桩插桩经纬仪校正与跟踪监控---------→↓压桩↓接桩↓继续压桩↓桩平面位移测量记录↓送桩至设计标高↓----------------桩机撤出孔内填土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一)施工准备1.材料(1)水泥:425#及其以上的硅酸盐水泥、普硅、矿渣、火山水泥。

水泥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书。

施工单位应根据进场水泥品种、批号进行抽样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水泥如存放时间超过三个月,应重新检验确认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

(2)中粗砂: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河砂或海砂,其含泥量不大于3%。

(3)石子:采用坚硬的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且不宜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1/3,其针片状颗粒不超过25%,含泥量不大于2%。

(4)钢筋:钢筋进场时应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应检查其品种规格是否符合要求及有无损伤、锈蚀、油污,并应按规定抽样,进行抗压、抗弯、焊接试验,经试验合格后方能使用(进口钢筋要进行化学成份检验和焊接试验,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用于工程)。

钢筋笼的直径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还应比套管内径小60-80mm。

(5)桩尖:一般采用钢筋砼桩尖,也可用钢桩尖。

钢筋砼的桩尖强度等级不低于C30。

其配筋构造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或施工规范的要求。

2.作业条件(1)施工前应作场地查勘工作,如有架空电线、地下电线、给排水管道等设施,妨碍施工或对安全操作有影响的,应先作清除、移位或妥善处理后方能开工。

(2)施工前应做好场地平整工作,对不利于施工机械运行的松散场地,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雨季施工时,要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

(3)应具备施工区域内的工程地质资料、经会审确定的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各种原材料及预制桩尖等的出厂合格证及其抽检试验报告、砼配合比设计报告及其有关资料。

(4)桩桩机性能必须满足成桩的设计要求。

(5)按设计图纸要求的位置埋设好桩尖,埋设桩尖前,要根据其定位位置进行钎探,其探测深度一般为2-4m,并将探明在桩尖处的旧基础、石块、废铁等障碍物清除。

(6)桩尖埋设经复核后方能进行打桩,桩尖允许偏差值:单桩为10mm,群桩为20mm。

(7)应会同设计单位选定1-2 根桩进行打桩工艺试验(即试桩)以核对场地地质情况及桩基设备、施工工艺等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8)其余参照打入桩的施工准备和作业条件。

(二)操作工艺1. 锤击沉管灌注桩的施工方法一般为“单打法”,但根据设计要求或土质情况等也可采用“复打法“。

2. 锤击沉管灌注桩宜按流水顺序,依次向后退打。

对群桩基础及中心距小于3.5 倍桩径的桩,应采用不影响邻桩质量的技术措施。

3. 桩机就位时,桩管在垂直状态下应对准并垂直套入已定位预埋的桩尖,桩架底座应呈水平状态及稳固定位,桩架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大于0.5%。

4. 桩尖埋设后应重新复核桩位轴线。

桩尖顶面应清扫干净,桩管与桩尖肩部的接触处应加垫草绳或麻袋。

5. 注意检查及保证桩管垂直度无偏斜后采正式施打。

施打开始时应低锤慢击,施打过程若发现桩管有偏斜时,应采取措施纠正。

如偏斜过大无法纠正时,应及时会同施工负责人及技术、设计部门研究解决。

6. 沉桩过程中,应经常使用测锤检查管内情况及桩尖有否损坏,若发现桩尖损坏或水泥进入,应拔出桩管,回填桩孔,重新设置桩尖进行施打。

7. 沉管深度应以设计要求及经试桩确定的桩端持力层和最后三阵,每阵十锤的贯入度来控制,并以桩管入土深度作参考。

测量沉管的贯入度应在桩尖无损坏、锤击无偏心、落锤高度符合要求、桩帽及弹性垫层正常的条件下进行。

一般最后三阵每阵十锤的贯入度不大于30mm,且每阵十锤贯入度值不应递增。

对于短桩的最后贯入度应严格控制,并应通知设计部门确认。

8. 沉管结束经检查管内无入泥进水后,应及时灌注砼。

每立方砼的水泥用量应不少于300Kg。

当桩身配有钢筋时,设计无规定时砼塌落度宜采用80-100mm;素砼的塌落度宜采用60-80mm。

第一次灌入桩管内的砼应尽量多灌,第一次拔管高度一般只要能满足第二次所需要灌入的砼量时即可,桩管不宜拔地太高。

9. 拔管时采用倒打拔管的方法,用自由落锤小落距轻击不少于40 次/min,拔管速度应均匀,对一般土层以不大于1m/min 为宜。

在软硬土层交界处及接近地面时,应控制在0.6-0.8m/min 以内。

在拔管过程中,应用测锤随时检查管内砼的下降情况,砼灌注完成面应比桩顶设计标高高出0.5m,以留作打凿浮浆。

10. 凡灌注配有不到桩底的钢筋笼的桩身砼时,宜按先灌注砼至钢筋笼底标高,再安放钢筋笼,然后继续案灌注砼的施工顺序进行。

在素砼桩顶采用构造连接钢筋时,在灌注完毕拔出桩管及桩机退出桩位后,按照设计标高要求,沿桩周对称、均匀、垂直地插入钢筋,并注意钢筋保护层不应小于3cm。

11. 对于对于砼灌注充盈系数小于1.1 的桩,应会同设计单位研究补救措施。

12. 按设计要求进行局部复打或全复打施工,必须在第一次灌注的桩身砼初凝之前进行。

13. 灌注桩身砼时应按有关规定留置试块。

3、通过资料查询,介绍其它类型的桩基础及施工工艺流程(至少一种,5分,每多介绍一种加3分,最多加9分)1钻孔桩施工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施工顺序:平整场地→泥浆制备(如果本身能造浆的地质就不需要了)→埋设护筒→铺设工作平台→安装钻机并定位→钻进成孔→清孔并检查成孔质量→下放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拔出护筒→检查质量1)钻孔场地在旱地时,应清除杂物、换除软土、平整压实,场地位于陡坡时,也可用枕木、型钢等搭设工作平台。

2)在浅水中,宜用筑岛围堰法施工,筑岛面积应按钻孔方法、设备大小等决定。

3)钻孔场地在深水中或淤泥较厚时,可搭设工作平台进行施工,平台须坚固稳定,能承受施工作业时所有静、活荷载,同时应考虑施工设备能安全进、退场。

如水流平稳时,钻机可设在船舶或浮箱上进行钻孔作业,但须锚锭稳固保证桩位准确。

4)采用回转法或冲击法钻孔时,需设置泥浆循环净化系统,应在计划施工场地或工作平台时一并考虑。

5)钻孔前应设置坚固、不漏水的孔口护筒。

护筒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使用旋转钻机钻孔应比钻头大约20cm,使用冲击钻机钻孔应比钻头大约40cm。

护筒顶面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m,还应满足孔内泥浆面的高度要求,在旱地或筑岛时还应高出施工地面0.5m。

护筒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岸滩上,黏性土应不小于1m,砂类土应不小于2m。

当表层土松软时,宜将护筒埋置到较坚硬密实的土层中至少0.5m。

岸滩上埋设护筒,应在护筒四周回填黏土并分层夯实。

可用锤击、加压、振动等方法下沉护筒。

(2)水中筑岛上,护筒宜埋入河床面以下1m;水中平台上可按最高施工水位、流速、冲刷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埋深,必要时打入不透水层。

在水中平台上下沉护筒,应有导向设备控制护筒位置。

(3)护筒顶面中心与设计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cm,倾斜度不得大于1%。

2在砂类土、碎(卵)石土或黏土夹层中钻孔,应使用泥浆护壁。

在黏性土中钻孔,当塑性指数大于15,浮碴能力满足施工要求时,可利用孔内原土造浆护壁。

冲击钻机钻孔,可将黏土加工后投入孔中,利用钻头冲击造浆。

泥浆性能指标,应按钻孔方法和地质情况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泥浆比重:正循环旋转钻机、冲击钻机使用管形钻头钻孔时,入孔泥浆比重为1.1~1.3;冲击钻机使用实心钻头钻孔时,孔底泥浆比重不宜大于:砂黏土为1.3;大漂石、卵石层为1.4;岩石为1.2。

反循环旋转钻机入孔泥浆比重可为1.05~1.15。

黏度:一般地层16~22s,松散易坍地层19~28s。

含砂率:新制泥浆不大于4%。

胶体率:不小于95%。

PH值:应大于6.5。

为提高泥浆粘度和胶体率,可在泥浆中掺入适量的碳酸钠、烧碱等,其掺量应经试验决定。

造浆后应试验全部性能指标,钻孔过程中应随时检验泥浆比重和含砂率,并填写泥浆试验记录表。

3钻孔施工1)钻机安装及钻孔:(1)安装钻机前,底架应垫平,保持稳定,不得产生位移和沉陷。

钻机顶端应用缆风绳对称拉紧,钻头或钻杆中心与护筒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cm。

(2)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钻孔,开孔的孔位必须准确,应使初成孔壁竖直、圆顺、坚实。

(3)钻孔时,孔内水位宜高于护筒底脚0.5m以上或地下水位以上1.5~2.0m。

在冲击钻进中取渣和停钻后,应及时向孔内补水或泥浆,保持孔内水头高度和泥浆比重及粘度。

(4)钻孔时,起、落钻头速度宜均匀,不得过猛或骤然变速,孔内出土不得堆积在钻孔周围。

(5)钻孔作业应连续进行,因故停钻时,有钻杆的钻机应将钻头提离孔底5m以上,其他钻机应将钻头提出孔外,孔口应加护盖。

钻孔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并记录土层变化情况,并与地质剖面图核对。

钻孔到达设计深度后,应对孔位、孔径、孔深和孔形进行检验,并填写钻孔记录表。

孔位偏差不得大于10cm。

2)冲击钻孔(1)在碎石类土、岩层中宜用十字形钻头;在砂黏土、砂和砂砾石层中宜用管形钻头。

冲击法钻孔,钻头重量应考虑泥浆的吸附作用和钢丝绳及吊具的重量,使总重不超过卷扬机的起重能力。

(2)开始钻孔时应采用小冲程开孔,待钻进深度超过钻头全高加正常冲程后方可进行正常冲击钻孔。

钻进过程中,应勤松绳和适量松绳,不得打空锤;勤抽碴,使钻头经常冲击新鲜地层。

每次松绳量应按地质情况、钻头形式、钻头重量决定。

(3)吊钻头的钢丝绳必须选用同向捻制、柔软优质、无死弯和无断丝者,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2。

钢丝绳与钻头间须设转向装置并连结牢固,钻孔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其状态及转动是否正常、灵活。

主绳与钻头的钢丝绳搭接时,两根绳径应相同,捻扭方向必须一致。

(4)钻孔工地应有备用钻头,检查发现钻孔钻头直径磨耗超过15mm时应及时更换修补。

更换新钻头前,应先检孔到孔底,确认钻孔正常时方可放入新钻头。

(5)为防止由于冲击振动导致邻孔孔壁坍塌或影响邻孔已浇筑混凝土强度,应待邻孔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后方可开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