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材分析】第五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既是低中年级科学故事、科普文章的承接,也是上述单元的发展。
选编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科学精神做出了阐释。
学习本组课文,要求学生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还要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散文,文章从居里夫人的“美丽”下笔,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这一问题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赞美她对科学、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更赞美了她的人格与精神。
《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用事实强调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我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认识到了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
“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辩论,辩题是“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
习作编排有两项教学内容,一是自由作文,二是编一本自己的习作选。
“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具体感受;二是交流语文学习的收获和感受。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关于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方面的20个成语。
“成语故事”讲述了“舍本逐末”的故事。
【学习者分析】【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单元教学重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单元教学措施及手段】1、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
2、指导学生学习、运用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3、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家传记及其他科普作品。
【单元教学课时】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主备教师:何小兵18、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材分析】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的同名散文(发表于《英才》1994年第4期)的节选。
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这一问题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赞美她对科学、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更赞美了她的人格与精神。
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
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1、阅读、感悟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敬重像居里夫人这样献身科学的人,认同他们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通过读课文,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居里夫人的外在美,了解到她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也能从语言文字中初步感受到她的一些可贵的品质,如坚强、刚毅、淡泊名利等,但是还是缺乏深度,需要进一步走进文本研读课文,深入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
特别是对她高远的追求,人生的意义的发现等较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作为重点来研读。
让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感悟到她的内在美,从心灵深处敬重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
怀着对居里夫人无限的敬意朗读课文,读出对她的敬意和赞美。
【教学方法】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如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快速浏览、师生合作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贯穿始终,读中悟、悟中读,把读层层引向深入,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在读中领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课时)19、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材分析】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
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飞天梦想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今朝得以梦圆。
热情地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最终实现梦想的原因,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 默默奉献, 勇于探索, 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学习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学情分析】这篇课文较为浅显。
六年级学生能够理清课文条理,抓住主要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科技内容的作品时,要注意体会作品中所体会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
学习本课要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方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疑问导读法”。
即“以读为经,以问为纬”,读、思、、想、展、理相结合,营造自主、合作、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力求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教学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神州五号”、“神州六号”在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课时安排】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过程】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材分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
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用三个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培养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1、联系上下文推想重点词句的意思初步了解议论文基本结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揣摩文章表达顺序,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法【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而感受、领悟到见微思着,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
【教学方法】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与本文事例相关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课时)21、我最好的老师【教材分析】《我最好的老师》是六年级下学期第五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
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学情分析】学生进入小学阶段最后半年的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识字能力,识字方面已经不需要老师做太多指导,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也是六年级学生急需要培养的能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方法】1、在这堂课上主要探究老师的“个性”和“最好”。
在学习中,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平台,读找体会重点词句,转换句式,接受和建立新的价值观。
2、运用感性手段引导学生体会抽象的科学精神,比如:用感情朗读还原当时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与想象,在情境中感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过程】《口语交际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简要地说明了辩论的基本要求:一是要表明自己的观点;二是要做辩论前的准备,包括搜集论证几方观点和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三是辩论时要做到条理清楚,用事实说话;最后是总结陈词,全面总结本方观点。
本次习作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具有总结回顾的意义,编排有两项教学内容,一是自由作文,可以写具体的写实作文,也可以写想象作文,还可以写其他想写的内容;二是编一本自己的习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