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入门》《论语道德范畴发微》《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儒家文化与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与行政管理》《儒家文化与企业管理》主持编纂“德义经典”系列读本六大卷30本1983年到1996年之间,发表语言学论文20多篇,单篇论文30多篇此外,发表语言学、训诂学、修辞学、管理学等论文近百篇课程大纲:第一讲:儒学与人生——概说第二讲:仁者爱——仁爱天下第三讲:仁者乐——快乐人生第四讲:仁者静——宁静致远第五讲:仁者强——和而不流第六讲:仁者求——内省不疚第七讲:仁者忠——忠而不愚第八讲:仁者信——信而不迂第九讲:仁者恕——有容乃大第十讲:仁者任——知过能改第一讲:儒学与人生——概说一、什么叫儒家文化1、从来源角度的定义:是孔子及其弟子共同创立的文化2、从功能角度的定义:1)是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大学》2)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文化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
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所以行之者一也。
” 《中庸》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
《周易•序卦传》3、从内涵角度的定义:是以“仁”为核心,以“中”为方法,以“和”为目的而进行道德规范的文化4、从外延角度的定义:区别于道家法家墨家等各家各派而以仁为核心的独立学派二、儒学修养的五个层次圣人,贤人,君子,士,小人三、和谐人生修养的五个层次1、让人讨厌的人 (小人)2、不让人讨厌的人(士)3、让人喜欢的人 (君子)4、让人喜欢且受尊敬的人 (贤人)5、让天下人喜欢且受天下尊敬的人 (圣人)四、基本人格修养1、做一个不让人讨厌的人2、做一个不妨碍他人的人3、做一个不给他人添麻烦的人4、做一个不给社会添麻烦的人五、和谐人生的四个层次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六、和谐人生的四条标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第二讲:仁者爱——仁爱天下第一节仁之义1、子曰:“仁者,爱人。
” 《论语.颜渊》2、子曰:“仁者,人也。
”《中庸》第二节仁之行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论语.子张篇》2、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篇》3、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 《论语.卫灵公篇》第三节仁之效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孟子.离娄篇上》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战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名轲,字子舆。
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者。
第四节仁之易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篇》第五节仁之难子曰: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雍也篇》第六节仁之度吕坤说:“宁开怨府,无开恩窦,怨府难充,而恩窦易扩也;怨府易闭,而恩窦难塞也。
闭怨府为福,而塞恩窦为祸也。
怨府一仁者能闭之,恩窦非仁义礼智信备不能塞也。
”明代思想家吕坤《呻吟语.应务篇》吕坤(公元1536年—公元1618 年),明宁陵(今属河南)人,字叔简,号新吾、心吾。
万历(一作隆庆)进士。
著作有《呻吟语》等。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哥林多前书》13-4-7 故事:密云水库的故事;甘地的故事;艾森豪威尔的故事第三讲仁者乐——快乐人生第一节学习的快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篇》第二节交友的快乐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篇》第三节生活的快乐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 《论语•学而篇》子贡(公元前520—?),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濮阳)人。
小孔子31岁。
出身寒微,颇善经营,天资聪颖,举一能反二,伶牙俐齿,善于臧否是非,品评人物,是孔门弟子言语科的高材生。
曾以三寸不烂之舌调五国之兵,解鲁国之乱。
第四节贫穷的快乐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篇》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篇》第五节中正的快乐1、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篇》2、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 《论语•季氏篇》快乐是一种胸襟,快乐是一种境界。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快乐是仁者风范,“不仁者不可以长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快乐是理想的伴侣,是通向未来的阶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快乐犹如冬阳,犹如春风,冬阳泄泄,其乐融融,春风扑面,其喜洋洋。
快乐是思想,是睿智的表现,是智慧的化身。
快乐是情绪,情绪可以控制,情绪可以传染。
一人快乐,可以引起众人快乐;一人沮丧,可以令众人懊恼。
快乐是生活的润滑剂,无论多么艰涩的生活,一旦有了快乐,也便阳光明媚。
有人说:“快乐是富人的专利。
”智慧老人告诉你,快乐不是富人的专利,她眷顾心胸豁然大度之人。
让我们在学习中寻找快乐,让我们在艰难的生活中发现快乐,快乐需要修炼,快乐需要领悟,快乐需要智慧。
快乐是种子,它可以生根、发芽,可以蓬勃发展,赶快播种快乐吧,让我们在快乐中收获快乐!不过,快乐不是无边,快乐不是肆欲,快乐不是放纵;快乐是心灵的体验,快乐是心灵的感受。
快乐切忌忘形,快乐是春风,春风过了就是飓风;快乐是冬阳,冬阳过了就是烈日。
快乐不是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让我们享受快乐,却不去放纵快乐。
放纵快乐,快乐就会逃跑,乐极就会生悲。
朋友们快乐吧!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发展!在快乐中永生!快乐是人生必须的生活品质,快乐应该是贯穿生活自始至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学习的快乐,“温故而知新”是创新的快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交友的快乐,“益者三友:友直,友谅,有多闻。
”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见多识广的朋友,汇集在一处,切磋学问,探讨人生,进而言之,是生命的快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知,自己知,别人不识,自己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愠,不生气,别人不了解你,你却不生气,这就是有修养有道德的君子啊!这是社会生活的快乐,“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箪食,简单的食物,简单的饮具,陋巷,简单的住所,一般不能忍受其贫穷生活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其乐”,“贫而乐”,是人生的境界,“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大丈夫才有快乐的胸襟,才有不屈,不移不淫的志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久处“约”而乐,小人久处“约”而苦,快乐是人类必须的生活品质,小人患得患失,君子乐意乐取又乐治,我们呼唤快乐,我们摒弃烦恼,我们正视人生,我们笑对人生,宠辱不惊,把酒临风,其喜洋洋,何乐而不有,何乐而不为,快乐吧,朋友!快乐的钥匙。
每个人心中都有把“快乐钥匙”,但我们却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
一位女士抱怨:“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
”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
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钥匙交在孩子手中。
男人可能说:“上司不赏识我,所以我情绪低落。
”他把快乐的钥匙塞在老板手里。
年轻人从文具店走出来说:“那位老板服务态度恶劣,把我气炸了……”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人控制他的心情。
当我们容许别人掌控我们的情绪时,我们便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对现状无能为力,抱怨与愤怒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
而一个真正聪明成熟的人会紧紧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将快乐与幸福带给他人。
你的钥匙在哪里?在别人手中吗?快去把它拿回来吧!第四讲:仁者静——宁静致远子曰:“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篇》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
天地间真机括,惟静者能看得透。
天地间真情景,惟静者能题得破。
吕坤《呻吟语•存心》第一节静而能生由于意外的塌方事故,矿井下的设施几乎完全瘫痪了,十几个老矿工被困在了井下极深的坑道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连他们头上戴的矿灯也一个接一个地熄灭了。
尽管他们在漆黑的世界里奋力四处寻找出路,但因辨不清方向而找不到出口。
筋疲力尽的几个老矿工,不得不坐下来歇息。
一个老矿工打破了沉闷,建议说:“现在,上面一定在想方设法地营救我们。
与其这样盲目乱找,不如静静地坐在这里,看看是否能感觉到风的流动,因为风一定是从坑口吹来的。
”他们就在原地坐了很久很久,刚开始没有丝毫的感觉,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变得敏锐,逐渐感受到有一丝微弱的风轻抚脸上。
他们顺着风的来处,终于找到出路了。
心躁使他们在死亡线上徘徊,心静帮助他们走向了新生。
第二节静而能明有一个木匠在干活的时候,不小心将一块名贵的手表丢失了。
他一面大声地抱怨自己倒霉,一面在满是木屑的地上寻找,可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
后来,几个伙伴与他一起找,还是没有找到。
等这些人去吃午饭的时候,木匠的孩子独自走进了寂静的厂房,没一会儿工夫,孩子居然找到手表了!木匠又高兴又惊奇地问孩子:“你是怎么找到的?”小孩回答说:“我只是静静地坐在地上。
刚换了两个地方,我就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很快就知道手表在哪里了。
”心躁使众人劳而无功,心静使孩子马到成功。
在很多情况下,心躁则暗,心静则明。
第三节静而能远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