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经济学01绪论

环境经济学01绪论


产品是怎样生产的(生产方式)
产品为谁生产(资源配置)
9
基本概念

经济学的分类

理论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部门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工程管理经济学、环境经济

10
基本概念
理论经济学

论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以及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为
26
1.2.3 市场(market)

理想状态的市场需具备的条件(《西方经 济学》) :

①充分竞争; ②信息完备; ③不存在外部性。

市场失灵
27
1.3 环境经济学的建立
28

分支学科、边缘学科
29

分支学科、边缘学科
30


理论渊源:20世纪初 重要人物:


帕累托(V. Pareto)——帕累托最适度 庇古(A. C. Pigou)——外部性理论、庇古税
现代市场机制——经济失衡 私人物品过剩,公共物品稀缺
36
1.4 环境经济学的主要 研究领域
37
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1)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


(2)环境价值评估及其作用
(3)管理环境的经济手段 (4)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5)国际环境问题
38
1.4.1 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


为什么公共物品或者产权不明晰的资源会造成误用?
为什么猪和牛不会像鲸那样成为濒危物种?

首次提出排污权交易的设想
52
1.4.2环境价值评估及其作用


发展最快的领域
评估环境价值的目的:

①完善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②为制定环境政策、实施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评估环境价值的难点:如何给环境资源赋予货 币价值
和有偿使用
49
1.4.1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

1972年,罗马俱乐部 米都斯等人 研究报告:《增
长的极限》(The Limits to Growth)

该报告主要讨论“人类困境”问题。主要涉及的领域包括人 口、资本、粮食、自然资源和污染问题。研究者尝试用一个 系统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和预测世界的未来。研究者认为世界 上主要的矿产资源将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耗竭,而人口和污 染将以指数形式增长。为了拯救人类,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悲 观主义的解决方案:“冻结”经济和人口的增长。
家庭的人”。

唯物主义代表色诺芬在他的《经济论》中将“
家庭”及“管理”两词的结合理解为经济。

严复曾将经济一词翻为生计。日本人将其正式
翻为经济,后由孙中山先生从日将这一说法引
入中国。
6
基本概念
What

is Economics?
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how
we make decisions regarding the
18
19
1.1 复活节岛的兴衰
20
21
复活节岛兴衰的启示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唇齿相依的
关系。人类通过对自然环境不可逆转的开 发利用,虽然在短期可以建立一个十分发 达的社会,但是如果毫无节制地利用,乃 至到破坏的程度,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灾难最终还是要降临到人类头上。
22
1.2 对几个传统观念的再认识
各个经济学科提供基础理论。
11
基本概念

理论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视野,以经济活动总过程为 对象,考察国民收入、物价水平等总量的决定 和波动。
12
基本概念

理论经济学

(2)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研究市场经济中单个经济单位即生产者(厂 商)、消费者(居民)的经济行为,包括供 求价格平衡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在不同
2

课程简介

在教学要求方面:除了要认真阅读和理解
所选择的教科书外,还应该广泛涉猎有关 的参考书以及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文 章,以拓宽知识面并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3
1.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4
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问题?

人口、资源、环境
资源——稀缺性

举例?
5
基本概念

经济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其意思为“管理一个
use of our scare resources.
7
基本概念

经济学研究什么:

我们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是
如何进行选择的,这些选择又是怎样决定社会
资源如何被利用。

稀缺是经济学的一个显著现象:因为资源稀缺
所以选择是必要的。
8
基本概念
关于经济如何运行?

生产什么,产量有多大
53
1.4.2环境价值评估及其作用

环境价值

使用价值

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服务形式提供的福利。 不一定直接接触环境资源 使用价值包括选择价值,是指当代人可能现在愿意为将来一种物 品的使用做出支付,因为存在不确定性,支付意愿将会不同于该 物品的平均价值。个人选择价格的加权集合可以是选择价值。 通过当代人的努力,为后代人留下一个可能获得福利的清洁美好 的环境。 遗产带来的福利 主要形式:存在价值 存在价值是一种同任何使用方式都没有关系的价值。它更多地是 与物种的生存必要性、伦理道德和人类认识的不确定性有关。
31
释疑

圭臬
32
外部性理论

马歇尔(A. Marshall)提出,庇古(A. C. Pigou)发展完善


环境经济学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论点:在没有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外部性表现 为两个财政独立的经济单位(例如,公司或消 费者)的相互作用。
33
外部性理论
34
环境经济学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中期,环境问题,社会发展的 必然结果
系统的无序或混乱状态。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 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 天下?其唯有道者。( 《老子》第七十七章)
44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

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 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福 音26:29)
部门经济学

以国民经济个别部门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 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等等。

应用经济学

与非经济学科交叉联结的边缘经济学科,如与人口学相 交叉的人口经济学;与教育学相交叉的教育经济学;与 环境相交叉的环境经济学等。这些边缘学科主要研究这 些非经济领域发展变化的经济含义、经济效益、社会效

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
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
45
1.4.1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

20世纪70年代初期

克尼斯(Allen V. Kneese)、艾瑞斯(Robert U. Ayres)
和德阿芝(Ralph C. d’Arge) 《经济学与环境》(Economics and the Environment[B]) 依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物质平衡关系,对传统的经济系统做 了重新划分,提出了著名的物质平衡模型。作者利用一般均 衡模型,分析了包括环境要素在内的投入产出关系。该书首 次从经济学的角度指出了环境污染的实质,并且勾勒了使用 经济手段管理环境的前景。


48
1.4.1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

现代经济系统的固有现象——外部不经济性——物质
流动关系 当把环境视为稀缺资源时,需修正一般均衡模型:在 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中,加入环境部门,找出该 系统的物质平衡关系



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原因——免费使用环境资源
解决环境污染的经济学方法——环境资源的合理定价

封闭经济系统


47
1.4.1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

物质平衡理论的主要思想:

③上述思想亦适用于一个开放的、有物质积累的现代经济系 统,但分析和计算更复杂。 ④现代经济系统中使用污染控制技术的实质:改变污染物的 存在形式,并没有消除也不可能消除污染物的物质实体—— 各种残余物之间存在相互转化关系 ⑤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经济系统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的 根本办法: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和循环使用率,减少 自然资源的开采量和使用量,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地球上的资源还能够支持我们发展多少年?
50
1.4.1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

环境经济学家 达利(Herman E. Daly) “关于经
济增长的争论:经济学家已经知道而许多人未必知道 的东西”(The Economic Debate: What Some Economists have learned but Many have not[J])

(1)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规模急剧扩大,能 源使用方式变革,把自然界中本来以高品位状态存 在的物质和能量——低品位存在 (2)现代化的生产过程产生了新的合成物质


environmental friendly

(3)生活水平提高,环境容身之处——安全、清 洁、舒适
35
环境经济学基本理论

经济学理论,环境科学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