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一、选择题1.(2011·广东增城一模)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建树中能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中“邻居”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D2.(2011·西工大附中模拟)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其回忆录《唐宁街的岁月》中写道:我早就听说邓小平是实事求是的人,跟他一打交道,我还发现他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他的态度很坚决。
他说,香港主权根本不在讨论之列,稍后中国会正式公布收回香港的决定。
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
邓小平坚持“主权问题不能讨论”的实质是坚持()A.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B .“一国两制”方针不能动摇C.谈判是解决香港问题的唯一途径D.武力收回香港是解决香港问题的最佳选择【解析】解题时抓住关键词“香港”、“主权问题不能讨论”,可知A项正确。
【答案】A3.(2011·扬州模拟)2010年7月以来,随着美韩黄海军演的不断升级,东北亚局势空前紧张。
中国积极展开斡旋,力促重开六方会谈。
这主要说明()A.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B.中国致力于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C.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立场之一D.当今世界,动荡与紧张成为时代主流【解析】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流,D项表述错误;A、B两项题干中未涉及,都应排除。
故选C项。
【答案】C4.(2011·广东六校联考)《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解析】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30年后”指2001年。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故选C项。
【答案】C5.(2011·肇庆一模)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经过战后20多年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毛泽东、周恩来审时度势,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及时对外交工作作出富有远见和胆略的重大决策,采取机动灵活的措施,打开了我国外交工作的崭新局面。
“重大决策”最可能是指()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D.改善中美关系C.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D.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局势转变的最关键的一环是中国同美国关系的缓和。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因此答案为B项。
【答案】B6.(2011·苏锡常镇二调)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了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A.甲、丙、丁B.乙、丙C.甲、乙、丁D.丙、丁【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的活动,这些活动的积极开展,使我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丙、丁说法正确。
甲、乙的观点材料无法体现。
【答案】D7.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和任务:加强成员国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毒品走私、非法贩运武器和其他跨国犯罪;开展经贸、环保、文化、科技、教育、能源、交通、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均衡发展,不断提高成员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这表明上海合作组织()A.奉行成员国之间的结盟原则B.是发达国家间的联盟C.是一个区域性的军事同盟D.推行新型区域合作、睦邻友好【解析】A、B、C三项表述明显错误,应排除。
【答案】D8.2011年3月17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在安理会通过有关利比亚局势第1973号决议后的解释性发言中说:“我们支持安理会采取适当和必要的行动,尽快稳定利比亚局势,制止针对平民的暴力行径。
……在安理会决议磋商过程中,中方和其他一些安理会成员提出了一些具体问题。
但遗憾的是,不少问题没有得到澄清和回答。
因此,中国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
”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③反对同世界大国建立“伙伴关系”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③反对同世界大国建立“伙伴关系”与史实不符,应排除。
【答案】C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各种国际交流和合作,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开展这些外交活动的条件不包括()A.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上升【解析】新的国际政治秩序还没有建立,所以A项符合题意。
【答案】A10.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
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准确的是()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收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B.中日外交关系正式建立——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的有关材料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声明》文字稿【解析】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万隆会议是在1954年召开的,A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C项错误;1978年,中美两国《建交公报》发表,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D项错误。
【答案】B11.(预测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这离不开正确的外交思想的指导。
下列外交活动与外交方针政策不构成对应关系的是()A.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边倒”方针B.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的政策C.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结盟”政策D.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取得重大成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不结盟”政策是我国在新时期的外交政策,而新时期指的是改革开放后,也就是1978年以后。
故选C项。
【答案】C12.(创新题)温家宝总理在第65届联大上发表的讲话中提出……没有世界的和平稳定,就难有人类的发展进步。
国家之间、民族之间都应摒弃前嫌,化干戈为玉帛,以和平方式解决纷争。
下列历史事件或主张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周恩来在亚非会议期间倡导“求同存异”方针③古巴导弹危机④中国军队参加海地维和行动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争霸的产物,不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不能体现题干中的观点。
【答案】B二、非选择题13.(2011·扬州模拟)以图证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
下列图片见证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轨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1:主题——?图2:主题——?图3:主题——对外开放请回答:(1)参照图3主题,分别为图1、图2拟定一个主题。
(每个主题字数不超过5个)(2)分析图1的局面在何时被打破?从文明史观的视角概述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2与图3之间的联系。
(4)分析图3“深圳传奇”被创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指出深圳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哪些思想上的震憾?【答案】(1)图1:闭关锁国。
图2:破冰之旅。
(2)时间:19世纪中后期。
发展特点:中国社会逐步开始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型。
(3)尼克松访华,结束了中美两国长期敌对状态,改善了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对外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4)主要原因:深圳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
思想震憾:改革开放初期的快速发展(或“深圳速度”)带动人民思想的解放。
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
14.(2011·广东增城四模)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摘自《南京条约》材料二1948年关税贸易总协定成立时,中国曾是23个创始成员国之一。
由于种种原因,新中国政权主动退出关贸总协定(1949年台湾当局也退出关贸总协定)。
改革开放以后的1986年,中国开始了长期的重新加入关贸总协定及随后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努力。
材料三中国入世关于关税减让的承诺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南京条约》的哪一内容?对中国有何危害?(2)材料二中“由于种种原因,新中国政权主动退出关贸总协定”,你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入世后对关税做了什么承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承诺?(4)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说明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是否都受到了损害?为什么?【答案】(1)协定关税。
中国丧失了部分关税自主权(损害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极大地削弱了中国海关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
(2)内因是我国政府意识形态的局限;外因是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
(3)减让(降低)关税。
为了履行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的互相承诺,与国际接轨。
(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4)否。
材料一损害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材料二没有损害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原因:《南京条约》是英国强加给中国的,是不平等条约;材料三的减少关税的承诺是中国政府主动做出的,是建立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