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药物过敏的处理
色甘酸纳(咽泰)、酮替芬,能稳定过敏细胞膜,阻止组胺类过敏介质,如5-羟 色胺、肽的释放。
3、糖皮质激素 如地米、氢可等,具有稳定细胞 溶酶体膜,抑制免疫反应等作用,缓解过敏反 应等症状,但不可长期使用。
4、钙剂 钙盐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降低其通透性,减少组织的肿胀。
5、免疫抑制剂 主要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非特异性的抑制作用,对各型过敏反应均有效。主要 用于顽固性外源性过敏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和器官移植后,如:环磷酰胺、 硫锉嘌呤等。
脱颗粒外排和分泌介质
储备的介质
新合成的介质
组胺
...
激肽原酶 缓激肽
LTs PAF PGD2 细胞因子
与肥大细胞和嗜 碱性粒细胞FcεR
I结合
致敏阶段
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增多
全身性
呼吸道
消化道
皮肤
(过敏性休克)(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胃肠炎)(荨麻疹)
激发和效应阶段 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示意图
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foodallergy)也称为食物变态反应或消化系统变态反应、过敏性胃肠 炎等,是由于某种食物或食品添加剂等引起的IgE介导和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 而导致消化系统内或全身性的变态反应
即食物变态反应,实际是指某些人在吃了某种食物之后,引起身体某一组织、 某一器官甚至全身的强烈反应,以致出现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它 是免疫系统对某一特定食物产生的一种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免疫系统会对此种 食物产生一种特异型免疫球蛋白,当此种特异型免疫球蛋白与食物结合时,会 释放出许多化学物质,造成的过敏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
Ⅲ型变态反应以IgG升高伴补体升高伴人体组织器官损伤为特点,可表现为变 态反应性肾损害、肝损害、血管神经损害等。
Ⅳ型变态反应以过度的超敏反应性T细胞升高伴重度皮肤损害为特点,可表现 为大泡松解性皮炎、重症坏死性皮炎等。
再次接触
初
变应原
次
接
触
特应性个体
特表面IgE结合
⑶替代疗法。简单地说就是不吃含有过敏原的食物而用不含过敏原的食物代替。比如说对牛奶过 敏的人可以用羊奶、豆浆代替等等。
⑷脱敏疗法。脱敏疗法主要就是针对某些易感人群来说营养价值高、想经常食用或需要经常食用 的食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脱敏疗法。具体步骤是:首先将含有过敏原的食物稀释1000至 10000倍,然后吃一份,也就是说首先吃含有过敏原食物的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如果没有症状发 生,则可以逐日或者逐周增加食用的量。
胃肠道 皮肤 呼吸道 神经系统 全身性
症状与表现:
过敏性休克的急救处理
【应急预案】 1. 立即停用或消除过敏物质,予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予平卧位就地抢救。 2. 报告医生,根据不同过敏类型予相应处理。 3. 遵医嘱给药(0.1%肾上腺素、地塞米松、10%葡萄糖酸钙、血管活性药及
⑴ 避免疗法。即完全不摄入含致敏物质的食物,这是预防食物过敏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说在经 过临床诊断或根据病史已经明确判断出过敏原后,应当完全避免再次摄入此种过敏原食物。比如 对牛奶过敏的人,就应该避免食用含牛奶的一切食物,如添加了牛奶成分的雪糕、冰激凌、蛋糕 等。
⑵对食品进行加工。通过对食品进行深加工,可以去除、破坏或者减少食物中过敏原的含量,比 如可以通过加热的方法破坏生食品中的过敏原,也可以通过添加某种成分改善食品的理化性质、 物质成分,从而达到去除过敏原的目的。在这方面,大家最容易理解、也最常见的就是酸奶。牛 奶中加入乳酸菌,分解了其中的乳糖,从而使对乳糖过敏的人不再是禁忌。
药物过敏
指极少数具有过敏体质的病人,在服常用量或低于常用量的药物时, 发生的一些特殊反应,轻者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皮疹、发热, 重者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险。
Ⅰ型以IgE升高、嗜酸粒细胞升高为特点,包括过敏性休克、皮肤粘膜的炎症 或水肿、药物热等过敏性表现。
Ⅱ型以IgG升高而补体无明显改变的血液损害为特点,可有急性溶血性贫血、 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类型。
阿司匹林、去痛片等引起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引起Ⅰ型变态反应。 其发生可能与在四稀代谢有关。
3、麻醉剂:普鲁卡因、地卡因; 4、生物制品:包括各种疫苗、菌苗、血清和血浆制品、酶制剂,这些均为蛋
白质,可引起Ⅰ型变态反应。
5、镇静安眠药:鲁米那、安定等。 6、一些中药和中成药:
煎服的蒲公英、熟地、木香、砂仁、金钱草、瓦楞子、土鳖虫、冲服的生蜈蚣 粉、口服的复方丹参片、小活络丹、牛黄解毒丸、回天再造丸、六味地黄丸; 板蓝根、柴胡注射液等中成药的静脉注射剂
常见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1、抗生素类药物 (1)PNC、AmpNc、头孢菌素类等β类酰胺素;PNC类本身无抗原性,他们
都是半抗原,引起Ⅰ型变态反应; (2)链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 (3)磺胺类:在众多磺胺制剂中,有着共同的化学结构,磺胺类药物故有明
显的交叉抗原,以肾病居多,引起Ⅳ型变态反应。 2、解热镇痛药
症状:
⑴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黏液样或稀水样便,个别人 还会出现过敏性胃炎及肠炎、乳糜泻等。
⑵皮肤症状:皮肤充血、湿疹、瘙痒、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这些症状最容易 出现在面部、颈部、耳部等部位。
⑶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昏等,比较严重的还可能会发生血压急剧下降, 意识丧失,呼吸不畅甚至是过敏性休克的症状。
食物药物过敏的处理
By——王林夏
过敏——变态反应
临床上根据Coombs和Gell于1963年提出的分型原则,将变态反应 分为I型(速发型)、Ⅱ型(细胞毒型);Ⅲ型(免疫复合物型)、 Ⅳ型(迟发型)。
过敏就是I型变态反应的主要代表,临床上将其大致分为过敏反应和 过敏性疾病。前者是机体对致敏原作出异常反应的全身综合征。后 者则是过敏累及某特定器官及组织,导致了某种疾病的发生。
根据进食与出现症状间隔时间的长短,我们又将食物过敏分为
和
,速发型通常发生在进食含有过敏原的食物之后2小时内,
症状一般较重。迟发型一般发生在进食后数小时或者数天后,症状相对要轻
防治
由于引起食物过敏的因素和引发的症状都呈现差异性,那么,防治食物过敏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目前,比较可取的方法主要有:
抗组织胺药物等药物。) 4.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进行人工呼吸。 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保暖,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和抢救过程。 6. 加强巡视,做好心理护理。
常用抗过敏药
1、抗组胺类 (H1受体拮抗剂)如苯海拉明、扑尔敏、异丙嗪,它们能与组胺竞争致敏细胞
上的Ⅰ型受体,使组胺类不能与其结合而产生过敏反应。 (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 2、变态反应介质阻释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