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与向量的结合问题专题1.教学目标1.1熟练掌握平面向量的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法则、数量积的相关概念以及它与解析几何的结合应用2.2通过对解析几何中,与向量的结合问题,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以及运算求解能力;3.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
2.教学重点、难点2.1重点:利用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探究解析几何问题,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2难点:如何找到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的知识与能力的平衡点,并探寻合理的解决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学过程喜欢学习解析几何问题的学生很多,喜欢动脑,非常好的事。
但遇到解析几何问题,得分率又不高,细化汇总来看,在一些问题上还有待提高,其中错误率较高的问题都反映在什么地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试卷上刚做过得一题:例1:已知双曲线C :),0,0(122>>=-n m ny m x 21,F F 是双曲线C 的左、右焦点,直线l 与双曲线C 交于A,B 两点,E 是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
若1,1m n ==,(1,0)A -,直线l 与坐标轴不垂直,点M 为直线BE 与y 轴的交点,且满足3ME EB =u u u r u u u r,求直线l 的斜率;3.1学生分析题目 站在学生角度分析:(1)学生看到32ME EB =u u u r u u u r,两个动M B 和,无法下手。
(2)学生看到32ME EB =u u u r u u u r,第一步表示出E 标,由(1,0)A -关于y 轴对称写出(1,0)E ,B 第二步:再求出点坐标,如何求B 点坐标呢? 设AB: (1)y k x =+,(,)B B B x y然后我把直线AB: (1)y k x =+和双曲线方程221x y -=联立,用韦达定理222222(1)(1)2101y k x k x k x k x y =+⎧⇒----=⎨-=⎩,222211(1)11B B k k x x k k --+⋅-=⇒=-- 然后求出22212(,)11k k B k k +--,但下面学生不知如何求出k ,也不知怎么用32ME EB =u u u r u u u r ,然后做不下去。
(3)学生看到32ME EB =u u u r u u u r,想到用向量的坐标形式和向量的相等设(0,),(,)M B B M y B x y 由32ME EB =u u u r u u u r ,(1,),(1,)m B B ME y EB x y =-=-u u u r u u u r可知:31(1)122(,)3332B M M B x B y y y⎧-=-⎪⎪⇒⎨⎪=⎪⎩,但我下面不知如何做,做不下去。
3.2问题引入问题1:从题目看,我们探究一下遇到解析几何和向量的结合题,我们要采用什么方法解决呢?3.2.1探究、分析、解决问题1.从代数的角度理解32ME EB =u u u r u u u r一要勇敢的假设M 点的坐标,二要把32ME EB =u u u r u u u r看作向量的相等问题用坐标形式解决问题,或可以用定比分点坐标公式,想法求出B 点,就可以马上表示出来,B 点中还有一个未知数,再找一个条件,B 在双曲线上,代入就解决问题了。
2.从几何的的角度理解32ME EB =u u u ru u u r 可以看作..M E B 共线或//ME EB u u u r u u u r ,对于该题来说,从代数的角度理解32ME EB =u u u r u u u r更方便一些。
小结:遇到解析几何和向量的结合题,可以从坐标形式和几何意义两方面解决,建议先想坐标形式。
变式:双曲线2213y x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直线l 与双曲线交于A 、B 两点.设b =若l 过2F 且斜率存在,11()0F A F B A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求l 的斜率;思路分析:第一步:知道2213y x -=,1(2,0)F -,2(2,0)F ,看到11()0F A F B A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想到勇敢的假设坐标,用向量的坐标形式,设11221111222121(,),(,),(2,),(2,),(,)A x y B x y F A x y F B x y AB x x y y =+=+=--u u u r u u u r u u u r,22221121211221212121()(4)()()()440F A F B AB x x x x y y y y x x x x y y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222222112121212121()443(1)3(1)44440F A F B AB x x x x x x x x x x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22112121212121()44440()()()0F A F B AB x x x x x x x x x x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因为直线斜率存在,所以121x x +=-第二步:怎么就得到121x x +=-? 直线AB 与双曲线方程联立。
由学生完成:设AB :(2),y k x =-显然k 存在且不为0222222(2)(3)443033y k x k x k x k x y =-⎧⇒-+--=⎨-=⎩2212230Δ0413k k k x x k ⎧⎪-≠⎪⎪>⇒=⎨⎪-⎪+==-⎪-⎩问题2:用向量的坐标形式解决11()0F A F B A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有点繁,,我们探究一下遇到的是解析几何和向量的结合题,我们还可以要采用什么方法解决呢?第三步:进一步探究从向量的几何意义出发:由11()0F A F B A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的几何意义,1111()00F A F B AB F R AB F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的中点即AB 中点 然后,设AB 中点M (00,x y )12212221212241263,,3312(4)3F Mk x x k k k k M k k ky y k x x k ⎧-+=⎪⎛⎫--⎪-=-⇒⎨ --⎝⎪+=+-=⎪-⎩12222613223F Mk k k k k k k --∴==-⇒=--+- 小结:遇到解析几何和向量的结合题: 先想用向量的坐标形式直译题意;两种方法做,但学生对几何意义不熟,就一定要用坐标法。
例2:设常数2>t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0,2F ,直线t x l =:,曲线()0,08:2≥≤≤=Γy t x x y ,l 与x 轴交于点A ,与Γ交于点B ,Q P ,分别是曲线Γ与线段AB 上的动点,设8=t ,是否存在以FQ FP ,为邻边的矩形FPEQ ,使得点E 在Γ上?若存在,求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思路分析:从FQ FP ,为邻边的矩形FPEQ 入手,首先四边形FPEQ 是平行四边形,其次FP FQ ⊥问题1: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问题2:四边形FPEQ 是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为什么呢?FE FQ FP =+⇒u u u r u u u r u u u r四边形FPEQ 是平行四边形问题3:FP FQ ⊥可以转化为什么呢?0FQ FP ⋅=u u u r u u u r解析如下:()0,2F ,()[]8,0,,8,,82∈⎪⎪⎭⎫⎝⎛Q Q P P y y Q y y P ,()⎪⎪⎭⎫ ⎝⎛-==P P Q y y y ,28,,62,以FQ FP ,为邻边的矩形FPEQ ,则()226,2,62088P P Q P Q P y y FQ FP y y y y ⎛⎫⎛⎫⋅=⋅-=-+= ⎪⎪⎝⎭⎝⎭u u u r u u u r 则[]⎥⎦⎤⎢⎣⎡+-∈⇒∈-=4,378168,04312P Pp Q y y y y ⎪⎪⎭⎫⎝⎛++=⎪⎪⎭⎫ ⎝⎛++==+=412,48,4822P P P Q P P y y y y y y FP FQ FE ,则⎪⎪⎭⎫ ⎝⎛++412,682P P P y y y E ,又E 在x y 82=上 (舍)或48516023046721568841222422-=⇒=-+⇒⎪⎪⎭⎫ ⎝⎛+=⎪⎪⎭⎫ ⎝⎛+P P P P P P y y y y y y 则⎥⎦⎤⎢⎣⎡+-∈=4,37816554P y ,则存在点⎪⎪⎭⎫ ⎝⎛554,52P 满足要求; 从这个题的题干中并没有看到向量,但经过分析可以转化为用向量问题来解决。
小结:(1)解析几何与向量的结合问题,一般有两类型,如例1和例2 (2)特别关注向量背景下的解几问题,及解几背景下的向量问题.能熟练地将“向量语言”转化为“解几语言”,如:0OA OB =u u u r u u u r g 即OA OB ⊥;//AB AC u u u r u u u r即A B C 、、三点共线等;有时也需要将“几何语言”转化为“向量语言”,如:APB ∠为锐角等价于:0PA PB >u u u r u u u rg 且A PB 、、、不共线;注重向量的坐标形式和几何意义3.2.3小试牛刀学生练习:1.已知过椭圆221:143x y C += 的右焦点,且与坐标轴不垂直的直线与椭圆交于,P Q 两点.设O 为坐标原点,线段OF 上是否存在点(,0)N n ,使得QP NP PQ NQ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若存在,求出n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思路分析:(1) 根据刚才我们做题的方法,我看到QP NP PQ NQ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就想到勇敢的假设坐标,用向量的坐标形式表示,设1122(,),Q(,),P x y x y (,0)N n ,由QP NP PQ NQ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可得:121211212122(,)(,)(,)(,)x x y y x n y x x y y x n y --⋅-=--⋅-22222222121212211221121212212()3(1)3(1)2()0441()()2()048x x x x y y n x x x x n x x x x x x x x n x x n -+-+-=-+---+-=+-++-=⇒= 推出了关键条件式:128x x n +=联立方程可得:22222221(34)881203344k k x k x k n k k +-+-=⇒==++, 所以1(0,)4n ∈.(2)法二:我看到QP NP PQ NQ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比较复杂,我试着用一下向量的几何意义:第一步:由(2)0QP NP PQ NQ PQ N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直线NR 为直线PQ 的中垂线,第二步:求出直线NR 的方程设直PQ :(1),(0)y k x k =-≠,1122(,),Q(,),P x y x y 线段PQ 的中点为33(,)R x y 联立方程可得:2222(34)88120k x k x k +-+-= ,0∆>恒成立.2123332243,(1)23434x x k k x y k x k k +===-=-++ , NR :222314()3434k k y x k k k+=--++, 令0y = 得:N 点的横坐标22213344k n k k==++所以1(0,)4n ∈ 2.倾角为3π的直线l 过抛物线x y 42=的焦点F 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点C 是抛物线准线上的动点.若△ABC 是钝角三角形,求点C 纵坐标的取值范围.解析: 设),1(m C -,则}332,34{},32,4{m m --=-=,2)332(-=⋅m 不可以为负,所以ACB ∠不为钝角.若CAB ∠为钝角,则0<⋅,}338,38{=,则0)32(338332<-+m ,得3310>m .若角ABC ∠为钝角,则0<⋅AB CB 且C 、B 、A 不共线.可得332-<m 且36-≠m .综上知,C 点纵坐标的取值范围是),3310()332,36()36,(+∞----∞Y Y 因为椭圆2222C 1(0)x y a b a b +=>>:的一个顶点坐标为(2,0)A ,即2a =又长轴长是短轴长的两倍,即241a b b =⇒=,所以椭圆方程2214x y +=3.3数形转化时要注意挖掘几何特征 解析几何毕竟是解决几何问题,所以决不能忽视对几何对象的几何特征的认识与理解,几何问题代数化时,首先要注意几何问题的几何解释,找到易于处理的几何条件,这样可以减少代数的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