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回顾导入快速阅读全文,说说课文大意。
↘研读交流交流给“难忘镜头”配写的解说词。
①交流“大典前的会场”的解说词。
a.出示相关图片,小组代表解说,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他们的解说中,你都知道了什么?b.出示填空,使学生明确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参加的总人数等问题。
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估计总数__________。
会场在__________。
主席台设在__________。
c.说说从他们的解说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确:可以从天安门广场布置和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场景来谈。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出示: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体会参加大典群众的激动和热切的心情。
)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体会开国大典时盛大的场景。
)d.试背给你留下印象较深的语句或段落。
②交流“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的解说词。
a.小组代表解说,出示相关图片、录像。
说说听了他们的解说,你有什么感受?b.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加深理解、体会、感受。
请你对比地读读下列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对比句)(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发出一阵掌声,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人的目光看向主席台。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体会人民群众对毛主席和新中国的无比热爱。
)(2)三十万人脱帽站立,抬起头,看着国旗。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体会中国人民为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c.通过展开思维想象,加深理解、体会、感受。
请你展开想象,当听到毛主席庄严的宣告时,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全中国人民和海外的中华儿女又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心情呢?明确:毛主席的宣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
这句话震动了全中国,震动了全世界,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激动、自豪。
d.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加深理解、体会、感受。
在典礼进行中,有几处写了掌声?从这三次不同的写法中你体会到什么?当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表达了人民对毛主席的无比热爱。
)当国旗升起,礼炮响起时,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会场上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表达了人民对新中国的热爱。
)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表现了社会各界人士对毛主席的拥护。
)e.试背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③交流“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的解说词。
a.小组代表解说。
b.观看相关录像资料。
c.评价解说词。
读读下列语句,再评价哪组的解说词配写得好。
(1)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挺着”是描写战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钢铁巨人”给人以坚强高大的印象。
这句话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2)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抛”是描写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
“盖过”是描写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这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
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
)(4)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
这样生动的描写,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后无比幸福的心情。
)d.试背给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④交流”大典结束”的解说词。
a.小组代表解说。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光明(光亮)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这也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回归全文过渡:1949年的开国大典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岁月流转,中国的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中国科技的发展了,我们也实现了飞天梦;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我们也要举办举世闻名的奥运会了……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每到她生日这一天,我们就用最真挚的形式为她庆祝!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一次地回味那令人难忘的日子吧!↘布置作业①试着体会本文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特点,可以抄录有关句子。
②收集毛泽东主席的生平资料后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对他如此地崇敬、热爱?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今天咱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谁能说说,“典”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典礼)“典”前面加上一个“大”,这是怎样的典礼?(隆重、盛大)让我们再来看看“开国”,你又读懂了什么?(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典礼)是呀,这是为了庆祝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而举行的庆典,多么盛大而又隆重呀!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对课题的解析,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开国大典的隆重和盛大,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相信这些词语一定难不倒大家。
典礼协商擎着汇集瞻仰飘拂诞生电钮第一行: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都读准确了,你这小老师当得可真不错,在这一行里,有一个字的读音特别容易读错,再找3——4生读,齐读。
第二行:咱们来接读。
在这一行里,有个字特别容易写错。
伸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第六、七笔的笔画名称分别是竖折、横折折撇。
)自己书空一遍。
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些词语,一个词语读一遍,声音干脆有力。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从字音和字义两方面进行有重点性地点拨,扫除生字词语的障碍,奠定基本的学习基础。
】2.揭示何为场面描写“瞻仰”是一个表示看的词语。
我们找到它所在的句子。
读读句子,“瞻仰”是怎样地看呀?(严肃而崇敬地看)同学们,你们看,这段文字是写升国旗的场景。
升国旗是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重点描写了国旗这一景物和人们的活动。
像这样在特定的地点对一定的景物和人物的活动进行的描写,就叫做场面描写。
【设计意图:场面描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而且也是本节课学习的一个重点。
通过聚焦“瞻仰”这个词语,引出场面描写的定义,让学生对场面描写有所了解。
】3.整体感知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139页,结合课前预习,读读课文,想想:课文除了写了升国旗这个场面,还写了哪些盛大而又隆重的场面呢?(“典礼前、“典礼中、“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同学们,你们看,课文就是按照典礼前à典礼中à阅兵式à群众游行这样的大典进行的顺序来记叙开国大典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篇课文场面描写的梳理,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对文章有整体的感知。
】三、走进“开国大典”(一)学习1——4自然段1.下面,就让我们先走进典礼前的会场。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的1——4自然段,看看你了解到了典礼前的哪些情况?2.学生交流。
(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人员总数、会场布置、群众进场)3.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群众入场的队伍当中吧。
读一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出示句子: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1)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心情急切)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人们心情的急切?“直奔”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直接奔向)(2)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谁也想来读一读。
(我感受到了你的那份急切;从你的朗读中,我还感受到了这急切之中所蕴含的兴奋。
让我们都来读读这个句子,一起去感受人们那份急切而又期待的心情吧!)【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去读,通过汇报交流,找出典礼前会场布置的情况,使同学们对典礼前的情况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同时,抓住“直奔”这个词语,感受人们急切而又期待的心情,为下文的学习做铺垫。
】(二)学习5——10自然段在大家急切而又焦急的期盼中,开国大典就要开始了。
1.对比读毛主席和群众反应的句子。
【出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5~10自然段,边读边用“——”划出描写毛主席言行的句子,用“”划出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1)咱们先来交流交流,你划了哪些描写毛主席言行的句子。
①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②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③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④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2)你又划了哪些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呢?①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②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③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④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请同学们对比着读读这些句子,你有什么发现?(毛主席的一举一动,都能获得人民群众的瞩目和欢呼。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到描写毛主席言行和群众反应的句子之间的关系,人民群众的反应和毛主席的言行是相对应的。
】2.过渡:是呀,毛主席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千千万万群众的心。
我们先来这第一处描写。
(1)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2)抓住“一齐投向”谈感受。
设计:将“一齐投向”换成“一同看向”,比较不同,感受人民群众对主席的热爱和拥戴。
师:引导三十万人同时做出相同的反应,有人指挥吗?(没有)(3)是呀,正是这30万人拥有着共同的喜悦,拥有着共同的对毛主席的热爱和拥戴,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目光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谁来读读第五自然段。
(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你心中的那份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