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羽毛球课教学计划

羽毛球课教学计划

羽毛球课程的学年计划
一、教学目标
通过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羽毛球运动专项理论知识,懂得羽毛球的基本规则,掌握基本握拍的方法及发球、击高远球、扣杀球、放网前球、步法等基本技术和单打的基本站位、激发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

二、重点、难点
1、较好地掌握发球、击球、控制好击球的力量和用力方向。

2、灵活运用各种步法,力求做到移动及时、击球到位。

3、掌握基本的比赛方法和裁判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技能,本模块在教学中采用了直观教学法、模仿法、讲解示范法、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发现式学习法、体验成功学习法、激励性学习法,并把日常的基础和基本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击球后的成功感,领悟到体育运动给他们带来的自信心、自尊心,让学生体验在运动场上努力奋力拼杀、努力拼搏的体育运动精神,形成一种永不止息的体育气息。

从而让每个学生建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身意识,从而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健身意识。

课时教学计划
基本部分
基羽毛球运动基本站位
和握拍方法
1、基本站位
动作要领:
接发球站位:
左脚前,右脚后,侧身对
网,重心在前脚,右脚跟离地,
双膝微屈,收腹含胸,放松握
拍,屈肘举在胸前,注视对方
发球动作。

双方对打过程中的准备姿势:
右脚在前,左脚在后,脚
前掌着地,脚跟提起,膝关节
微屈,上体稍前倾,重心在两
脚之间,持拍于胸前。

整个姿
势要协调放松,保持一触即发
的起动姿势。

教学步
骤:
1、教师先
示范,后
讲解,再
示范。

2、学生徒
手练习。

练习队形
为体操队
形。

1.认真
听讲、仔
细观察
示范、理
解重点
2.观察
对比示
范,回答
教师提

3.二人
对照练

5


1、站位
“死”2
、起动
慢。

1、看教
师手
势,
2、迅速
移动重

2、握拍方法动作要领:
1、正手握拍法:
将持拍手虎口对准拍柄窄
面内侧棱,拇指和食指在拍柄
的两个宽面上,食指和中指稍
分开,中指、无名指并拢握住
球拍柄,掌心不要贴紧,拍柄
底端与手部小鱼际肌持平,拍
面基本与地面垂直。

2、反手握拍法:
在正手握拍的基础上拍
柄稍向外转,食指向中指收拢,
拇指内侧顶在拍柄内侧的宽面
上,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
握住拍柄,柄端靠近小指根部,
掌心因留有空隙,拍面稍后仰。

教学步
骤:
1、教师边
讲解边示
范。

2、学生练
习,队形
同前
1、认真
观摩、听

2、在教
师提示
下练习
5


1、五指
并拢一
把抓的
“握拳
法”:
2、虎口
对着拍
面的
“苍蝇
拍握
法”:
1、示范
讲解、
个别指

学习正手发高远球:动作要领:
用正手握拍,以正拍面将
球击得又高又远,球飞行到对
方端线上空后突然改变方向,
垂直下落至端线附近的一种发
球。

准备动作:
站位靠中线,距前发球线
约一米,左脚在前(右手为例,
下同),脚尖指向球网,右脚
指向右前方,两脚距与肩同宽,
教学步
骤:
1、教师示
范、讲解、
示范。

2、学生练
习,每片
场地四名
同学。

3、两人一
组对发后
1、认真
观摩、听

2、在教
师提示
下练习
3、二人
对发练
习练习10


易犯错
误:
1、掌握
不好球
下落与
挥拍之
间的间
隙关系,
放球与
挥拍配
合不协
1、反复
练习放
球,控
制球的
落点2、
挥拍击
球时,
可以眼
睛看
球。

2、先徒
本部分重心在右脚,左手食、中、拇
指轻捏羽毛球的羽毛与毛杆相
交处,自然伸臂平举于胸前,
右手持拍,自然屈肘与身体右
侧,两眼注视对方准备接球的
动向。

引拍动作:
在准备动作的基础上,身体向
右后转,左肩对网,右臂随肘
向右后上提,上体微展开, 手
腕尽量伸展,把球拍后引到一
定高度。

击球动作:
随着左手放球,身体自然
由向左转体、转肩、重心前移,
持拍臂由后上方向下经身体侧
下,向前上方挥拍,带动手腕
由屈到伸,闪动手腕,握紧球
拍,以正面发力击球。

击球点
在右侧前下方。

随前动作:
击球后持拍手臂随动作惯
性自然向左上方挥动,然后将
拍收回至体前并将握拍调整成
放松的正手握拍形式。

场高远
球。


2、挥拍
时,手臂
僵硬,没
有以肩
为轴,或
是身体
在击球
过程中
没有转
体动作,
前臂带
动手腕
动作不
协调,击
球无力
手练习
“鞭
打”动
作,再
用球拍
体会挥
拍中的
“鞭
打”动
作。


放松协
调地挥
拍,以
后再逐
步加
力。

要求:
身体重
心偏向
不握拍
臂,使
两臂用
力均
匀。

结束部分一.放松练习
二.小结讲评
三.收器材
1、总结点

2、学生点

1、认真
练习
2、身心
放松
3、回收
器材
5

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