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下语文限时练(含答案)

高一下语文限时练(含答案)

高一语文限时训练试卷6.22一、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熨.帖(yùn)瞥.见(piē)迫.击炮(pǎi)潺.潺而行(chán)B.饕.餮(tāo)隽.永 (jùn)峭楞.楞(lâng)哄.堂大笑(hōng)C.昵.称(nì)憎.恶 (zēng) 梵.婀玲(fàn)量.体裁衣(liàng)D.绷.着脸(běng)不更.事(gēng)狙.击(zū)杳.无音讯(yǎo)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是自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开始的。

当时我们正在一个高高的峭壁上吃午饭。

峭壁下面,一条湍急的河蜿蜒流过。

B.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蜇居异景。

C.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祥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

”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浊的路。

D.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末留胡子,一见面是寒喧,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城市的道路,是smart的舞台,NBA的赛场,是科比的舞台。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自由穿梭,大快人心....。

B.作为编辑,安娜从1988年起便在美国版vogue工作;而现在,将她称为时尚界最具权势的女人的文章已经数见不鲜....。

C.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

他说:“除了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

D.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熟人,当年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曾几何时....,现在在这里重逢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造成围而不建的原因,一是由于列入了施工计划,围上后没有轮到施工;二是由于围挡建起来了,施工计划有变,围挡仍放在那里了。

B.网购热潮在制造线上繁荣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人们的购买习惯:在实体店只试不买,去网上下单的人越来越多。

C.市发改委将集中研究提出宁波市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突破力度,加快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贸易便利化、电子商务等工作。

D.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对我的印象愈加鲜明深刻。

5.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要点。

(不超过15字)(3分)说到底,公款吃喝之所以会“潜伏”,还是因为见不得阳光。

只要把一切公务接待活动都置于公众的监督下,相信再怎样“潜伏”也会被挖出来。

公务接待本身,涉及作为决策者和执行者的公务人员的消费行为,是“自己为自己怎样花公家的钱立规矩”,是典型的包含潜在“利益冲突”的问题。

因此,必须建立健全财务支配和使用的预算、审批、审计和约束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孝与廉在中国古代虽有一致与相互支持之处,但它毕竟是属于处理家庭私人关系与国家政治关系的两种不同道德,而且其道德主体也是两种人伦角色即孝子与廉吏,或者说前者是对为人子者的要求,后者是对为人臣或拥有一定公权力的人的要求。

在中国古代两者的统一性之所以被看重,是因为社会是一种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在汉代实现以孝治天下的国策,孝被全面泛化,当作一切道德的代名词,似乎有了孝,人就会有一切道德。

不可否认,这种思维在中国古代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客观性,这是因为那时确实孝是百善之先之首,人的安身立命,人生责任感均产生于对父母亲祖的责任感,因此,人们的行为道德选择,往往首先考虑到做任何一件事是不是会辱没祖先,会不会光宗耀祖。

按儒家亲亲、仁民、爱物的推扩伦理思考方式,似乎孝了就能够做到忠、廉了。

孝在中国古代不仅被看作是一切道德之基,而且被看作是中国人的人文性宗教,对祖先与家族的责任感是中国人一切行为选择的价值基础。

但是,孝与廉毕竟是两种不同领域的道德,它本身是有差异的,随着家国一体即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放大的传统社会结构的解体,公民社会的形成,随着传统文化与孝道影响的衰落,随着现代社会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日益区隔,我们更要充分看到孝与廉的差异和不同,在继承优秀传统道德资源时既要充分肯定但又不要盲目夸大孝文化在加强干部廉政与廉德建设中的作用。

以为只要干部能孝其亲就必然会廉洁奉公,这种想法是简单化的,缺乏深入分析的。

孝毕竟是“亲其亲”的私人意识,能否从“亲亲”推扩出“仁民”、“爱物”这种他人意识、公共意识并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这只是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的期待。

在中国古代虽然有丰富的公私之辩的理论,但公与私的客观疆界却长期是不清楚的。

能孝必廉的思维实际上仍然是这种公私不分思维方式的体现。

家国同构,公私不分,裙带风、枕头风甚至孝敬父母的意识往往成为某些官员贪腐的思想根源。

当然我们也不能反过来说,孝了必贪,我们想说的是,孝了未必就廉,这在现代社会是两回事。

6.下列对“孝与廉”关系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孝与廉属于不同道德范畴,尽管在中国古代存在一致性和互相支持之处。

B.孝与廉是两种人伦角色即孝子和廉吏,也就是对不同道德主体的不同要求。

C.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是孝与廉两者的统一性被看重的重要原因。

D.孝是百善之先之首,只要孝了就能忠、廉,在中国古代是合理的客观存在。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随着家国一体社会结构的解体,孝道影响走向衰落,孝文化也必将失去存在的价值。

B. 孝与廉是两种不同领域的道德,彼此有差异,不能盲目夸大孝文化对廉政建设的作用。

C. 在当今社会,需要充分认识孝与廉的差异和不同,而“能孝必廉”的想法失之简单化。

D. 私人意识跟他人意识、公共意识之间不存在必然性,因而孝与廉在现代社会是两回事。

8.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不超过20字)(3分)三、课内文言文知识9.下列文言文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烛之武退秦师②晋军函陵③且庸人尚羞之④左右欲刃相如⑤乐盘游⑥常以身翼蔽沛公⑦安能屈豪杰之流⑧间至赵矣A.①⑦/②⑤/④⑧/③⑥ B.①④/②③/ ⑤⑦/ ⑥⑧C.①③/②⑥/④⑤/⑦⑧ D.①⑦/②④/③⑤/⑥⑧10.下列句中加点导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作动词,灭族C.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D.刑人如恐不胜.禁得住11.下列各句加点宇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顶是 ( )A.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虽董之以.严刑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C.皆为.龙虎谁为.大王为此计者D.不如因.而厚遇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至.于.北海 B.将军战河北.. D,今者有小人..之言.. 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臣请完.壁归赵 C.则思知止以安.人 D.以旌.其所为14.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例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例句:君何以知燕王A.何厌之有 B.大王来操何 C.谁为哀者 D.求人可使报秦者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共8分)菩萨蛮〃月夕对玉簪独酌(元)刘敏中遥看疑是梅花雪,近前不似梨花月。

秋入一簪凉,满庭风露香。

举杯香露洗,月在杯心里。

醉眼月徘徊,玉鸾①花上飞。

[注]①玉鸾:鸾鸟也,白色,故日玉鸾。

15.词人坐对玉簪花,对月独酌,感发了诗思,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首词的思想感情。

(4分)16.这首词是怎样描写玉簪花的形象的?请作简要赏析。

(4分)高一语文限时训练参考答案(6.22)1.C(A熨(yù)帖, B隽(juàn)永, D狙(jū)击)2.A(B.蛰居,异境 C.安详、焦灼 D.未留、寒暄)3.A(大快人心:快,痛快。

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感情色彩错误。

)4.B(A.重复累赘:原因是,由于。

C.成分残缺,应为“提出宁波市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对策建议”。

D.主客颠倒,应为“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5.要从制度上杜绝公款吃喝(或:要让公款吃喝暴露在“阳光”下)评分标准:共3分。

内容要点概括准确2分,表达通顺1分。

6.D(文中用了“似乎”、“一定的合理性”,并不认为这种伦理观“在中国古代是合理的客观存在”)7.A(“孝文化也必将失去存在的价值”的推断缺乏理据)8.在现代社会,能孝必廉的观点(想法)不够恰当。

评分标准:共3分。

意思对2分,表达规范1分;字数不符要求扣1分。

9.D(D.①⑦使动/②④名作动/③⑤意动/⑥⑧10.D(尽) 11.A 12.D 13.D 14 D15.词人写玉簪花的美和自己对玉簪独酌,(2分)既表现了词人“月下独酌”的怡然自乐,又表现了词人清高而幽洁的审美情操(或“孤芳自赏”的情怀)。

(2分)16.(1)词人从视觉、触觉、嗅觉角度描写白玉簪的形象。

玉簪花好似雪中之梅花,又似月下的梨花。

一丝丝秋凉似乎也浸入玉簪花的花萼之中,庭院里散发出清新凉爽的香气。

(2分)(2)词人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醉眼朦胧中,词人似乎觉得无数玉鸾在玉簪花上飞舞,写出玉簪花密集开放的景象。

(2分)17.(1)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4)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5)一尊还酹江月(6)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