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患者家庭干预式健康管理的临床研究目的评价家庭干预式健康管理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干预效果。
方法从健康体检人群中筛查出MS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家庭干预式健康管理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
测定基线和强化家庭干预1年后MS相关测量参数和生化指标,并进行健康知信行评估。
结果干预组在强化家庭干预1年后,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分别为(23.1±1.3)Kg/m2、(118.4±10.9)mmHg、(78.0±6.5)mmHg、(1.78±0.97)mmol/L、(1.78±0.29)mmol/L、(5.33±0.66 mmol/L,与干预前相比除舒张压外(P=0.153),其他均显著下降(P<0.01)。
此外,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上述生化指标也有显著下降(P <0.01)。
结论对MS患者实施家庭干预式健康管理后,能够获得体重指数下降、改善MS相关危险因素的指标,对提高MS的控制率有积极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family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M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M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n=31)and control group (n=29). MS-related parameters and biochemical markers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 rate was also assessed. Results After 1 year of family intervention,the treatment group got BWI,SBP,DBP,TG,HDL-C and FPG of (23.1±1.3)kg/m2,(118.4±10.9)mmHg,(78.0±6.5)mmHg,(1.78±0.97)mmol/L,(1.78±0.29)mmol/L,(5.33±0.66)mmol/L ,which were obviously decreased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 (P<0.01)except DBP (P=0.153). Conclusion MS patients could benefit from family intervention in health management,which presents as decrease in BWI and other MS-related risk factors. The family intervention is effective in MS control.Key words:Metabolic syndrome;Health management;Family intervention代谢综合征(MS)正成为全球性的慢性疾病和公共卫生问题[1-2]。
”重治疗、轻预防”的医疗体制导致MS医疗费用大幅持续上升[3]。
健康管理正是应目前医疗需求提出的控制医疗费用并保证个人健康利益的需求的新型产物。
此外,以家庭为中心的照顾模式顺势而生,它利用家庭结构模型,支持全局模型间接干预,实现健康教育家庭化,更有利于MS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4]。
本文研究旨在探索以家庭为单位、以健康管理为主线,建立”协议式家庭干预MS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应用、评价及验证其在防治MS中的意义及其可推广性,为MS防治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1年本院体检中心的受检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符合MS患者6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37例,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50.48±5.69)岁。
诊断标准符合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MS中国标准,并排除妊娠、内分泌疾病、甲减、先心病、心瓣膜病、心律失常、肿瘤和长期肝肾脏疾病等。
60例MS患者随机分为家庭干预式健康管理组31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35~57岁,平均(49.35±5.66)岁;对照组29例,年龄43~62岁,平均(51.69±5.57)岁。
两组间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1.2.1设计危险因素问卷调查表设计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生物遗传因素,行为及生活方式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个人健康史,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对自身行为及生活方式改变的程度。
根据所得的信息建立个人健康管理档案。
1.2.2为患者设计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要求亲属和MS患者共同接受MS教育课程,依托健康体检中心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
要求家庭成员遵循MS患者的健康管理方案,监督MS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的生活行为习惯。
健康管理师随时接受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咨询,每月安排患者和家属与健康管理师进行面对面沟通,以调整健康管理方案,除日常监测血压和血糖外,每月按上述信息采集要求检测MS 的相关生化指标。
成立亲属支持组,在健康管理师的专业指导下,帮助亲属寻找更好的应付机制,会面1次/月。
1.2.3 1年后对MS家庭干预式健康管理效果进行评价1年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家庭进行健康体检,主要包括BWI,SBP,DBP,TG,HDL-C和FPG等项目,通过对两年体检结果的比较评估家庭干预MS健康管理的效果。
1.3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量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 A方差分析来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健康人对照组与MS患者指标比较M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2.2 MS患者两组干预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MS的各项指标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
家庭干预式健康管理组MS患者的BWI,SBP,DBP,TG,HDL-C和FPG与干预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BP与干预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对照组各项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家庭干预式健康管理组患者的BWI,SBP,DBP,TG,HDL-C和FPG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2。
家庭干预式健康管理组干预1年后与基线值对比:①P<0.01;②P>0.05。
2.3 MS患者两组干预前后健康知信行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在健康信念持有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执行率方面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家庭干预式健康管理组1年后上述指标相比干预前均有提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指标(P<0.05),见表3。
3讨论家庭健康是社会健康的基础,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对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影响。
Goldstein等[5]的研究表明结合家庭干预的药物治疗方式对精神病效果较好。
Anderson 等[6]提出心理教育模型,家庭干预广泛应用于心理精神卫生领域。
进一步研究表明,家庭干预能显著提高MS患者的院外依从性[7-12]。
开展家庭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实现健康教育家庭化。
健康管理通过有效的改善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达到控制并降低个人危险因素的目的。
最近,国内外学者对MS的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表明,MS健康管理关键点是对危险因素的干预。
健康管理在筛选MS危险因素及制定MS综合干预方案起重要作用,而健康教育家庭化的形成决定干预实施效果。
因此,本文研究旨在探索一种以家庭为单位、以健康管理为主线的协议式家庭干预MS健康管理模式,对干预对象进行科学合理的健康管理,以维护健康、促进健康。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对筛选出的31例MS患者实施家庭干预式健康管理后,随访1年,患者除了舒张压外无明显变化外,其他指标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并且MS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及健康人组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防治并重是疾病干预的新趋势,而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呈现出明显的”重治疗、轻预防”倾向,忽略了对健康人群与亚健康人群的健康教育。
调查显示,个人生活方式占慢性病起因的60%[1]。
因此,健康管理立足于有效改善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控制并降低个人危险因素,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这构成了健康管理最基本的科学依据。
在中国,健康管理刚刚起步,健康管理机构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的医院及体检中心,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人员比例较低[1-2]。
因此,推动健康教育家庭化有助于提高家庭的整体健康水平。
本文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上,依托健康体检中心培训家庭主要成员,通过受训的家庭成员,承担起对家庭其他成员的健康教育责任,长期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教育、指导和监督。
通过一年的随访,本文研究中的家庭干预式健康管理组成员在控制MS患者的BWI,SBP,DBP,TG,HDL-C和FPG方面都有显著作用。
我们通过一系列健康管理措施,为MS高危人群的检出和预防提供依据,减轻MS高危人群负担和精神压力,降低总体的心血管病和糖尿病风险,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以家庭为单位的协议式家庭干预MS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能有效地降低体重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血浆粘度,能对MS进行全面、早期、综合的干预,以达到预防或推迟疾病发生的效果。
本文研究充分利用医院卫生资源和人力资源,对MS的家庭干预提供定量效果评价,在预防控制MS疾病的同时,提高医院整体竞争力,具有良好的社会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白雪琴,韩萍.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调查及健康管理方案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10-12.[2]胡泊,李卫,李印东,等.北京和南京代谢综合征流行情况比较[J].疾病控制杂志,2008,12(2):107-111.[3]武留信.中国健康产业论坛发展报告[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5):268-270.[4]Mikkelsen G,Frederiksen K. Family-centered care of children in hospital-a concept analysis[J]. J Adv Nurs,2011,67(5):1152-1162.[5]Goldstein SL,Graham N,Warady BA,et al.SRD-specific instrument of the pedi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J].Am J Kidney Dis,2008,51(2):285-297.[6]AndersonP. Assessment and development of executive function during childhood[J]. Child Neuropsychology,2002,8(2):71-82.[7]龚小琦,曾梅珍,许小青,等.家庭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后遗症康复的效果观察[J]. 护理研究,2008,(24):2251-2252.[8]胡琼英.家庭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3):30-31.[9]罗芳.家庭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8,(3):5-6.[10]叶亚芹,陈黎明.家庭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24):2252-2253.[11]孙爱莲,楚平华,李冬梅.家庭干预对癫痫患儿生活质量及其家庭支持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7,(11):18-19.[12]李亚玲,王耕,冯晓敏,等.康复期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家庭干预[J].护理学杂志,2010,(4):81-83.[13]王晓华,叶良平.健康体检中心对代谢综合征健康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6):540-543.编辑/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