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育观的调查报告一、引言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开始大规模扩招。
2010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310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
如此庞大的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他们的生育观念对未来中国居民的生育行为必然会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
因此,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生育观念是必要的。
二、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以漳州师院为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了解大学生生育观目前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者们都从哪几方面入手,在先人的基础上设计出问卷,利用问卷法调查本校的34名男生和26名女生共计60名大学生的生育观,使用SPSS17.0软件来进行相关数据分析。
文献调查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书籍了解传统及现代生育观的定义和差别。
生育观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活、生产中形成的,对生育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反映对生育行为的价值取向。
生育观念作为一种观念形态而存在,这包含了生育意愿和生育动机两个方面,生育观念对生育意愿有制约作用。
长期、稳定的生育观念经过历史沉淀形成了生育文化,对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传统生育观是指形成并续存于以小农经济为主的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生育观,是与“早、多、男”的生育意愿相匹配的。
其特征表现为:在生育认识上,生育男孩具有经济等多方面的显著效用:在生育科学方面,生育知识的匾乏,对生殖规律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
传统生育观的核心内容是“重男轻女”。
现代生育观是与“晚、优、平”的生育意愿相对应的,与传统生育观的明显区别包括:生育数量由传统的多生向现代的少生方向转变;生育有性别偏好向无性别偏好转变;生育时间从早婚早育向晚婚晚育转变;生育质量由片面追求数量向注重生育质量的方向转变。
潜在的最重要标志是生育动机的转变。
从现代生育观的价值体系看:认为生育行为要以增添生活乐趣等为目的、男女性别应该平衡、男女应该平等、要生育高质量的子女。
三、大学生生育观调查分析1、在结婚年龄的选择上在结婚年龄的选择上,选择在20岁之前结婚的为零,选择在21~25岁结婚的有16.7%,大多数学生选择在26~30岁结婚,占总人数的80.0%,且选择在30岁以后结婚的也有3.3%。
这说明,现在大学生已打破传统的“早婚”观念。
(SPSS 分析的条形图如图1)12、生育年龄的选择经调查发现有45%的学生选择在婚后2~5年生孩子,而结婚当年就要孩子的只有1.7%,这说明学生除了在学业期间不能生育外,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在婚后2到5年内才要生育孩子,这体现了现代生育观的“晚育”观念。
(如表1)婚后生育小孩的时间选择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结婚当年 1 1.7 1.7 1.7婚后一年21 35.0 35.0 36.7婚后2-5年27 45.0 45.0 81.7无规划11 18.3 18.3 100.0合计60 100.0 100.0表13、理想的子女数及性别偏好由表2可以看出有71.7%的学生的理想子女数为2个,20%的学生的理想子女数为1个。
这说明大学生在生育子女数量上趋于理性。
与我们父母亲辈的7、8个兄弟姐们的相比,我猜测今后的人口数量将会逐渐趋于控制范围内,而且这一改变也会对人口老龄化速度也有一定的缓解,并有可能改善一个年轻人赡养一堆老年人和单个子女的孤独等相关问题。
同时对子女的性别偏好淡化,“重男轻女”的观念弱化了。
有78.3%的学生男孩女孩都一样(见表3)。
这说明大学生对性别看的不是很重,几乎看不到传统封建的重男轻女思想痕迹。
理想的子女数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0 1 1.7 1.7 1.71 12 20.0 20.0 21.72 43 71.7 71.7 93.33 4 6.7 6.7 100.0合计60 100.0 100.0表2对子女的性别偏好是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一定要男孩 1 1.7 1.7 1.7最好有男孩9 15.0 15.0 16.7男孩女孩都一样 47 78.3 78.3 95.0女孩更好 3 5.0 5.0 100.0合计60 100.0 100.0表34、大学生对生育目的和意义的看法大学生生育子女的原因中,目的是巩固夫妻情感,增加家庭乐趣有43人,占33.86%;目的是为了传宗接代有24人,占18,90%;原因是为了在孩子身上完成自己的心愿有19人,占14.96%;喜欢孩子的占14.17%;缓解社会压力的7.87%;养儿防老的有7人,占5.51%;选择其他原因的有6人,占4.72%。
根据上述数据可知,大学生的生育目的呈现出现代性的特征,他们更重视的是生育的横向意义和精神价值,不是纵向意义和物质价值。
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男性大学生在生育目的上仍具有传统性,依然持有较强的“传宗接代”观念,认为自己承担了传承家族血脉,繁衍家族后代的责任。
而女性大学生则更加看重家庭关系、以及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等情感方面的意义。
5、影响大学生生育观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现行政策的看法影响大学生生育的因素多样化。
其中“经济与居住条件”、“养育孩子的费用”、“工作压力”、“身体状况”等成为影响大学生生育的主要因素,各有23人、42人、20人、21人选择这些项目。
男女大学生在某些因素上还是存在着差异。
如女性大学生更加看重“养育孩子的费用”、“身体状况”及“求学”对生育的影响,而男性大学生则依然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会比较重视社会风气,特别会顾及到父母及家庭意愿。
另外,男大学生也深受男主内女主外的影响,他们觉得工作压力是影响其生育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相比之下女大学生就少有这方面的顾忌。
国家政策的影响在男女大学生上也有较大的区别。
在被测的60名大学生中有15名认为自己的生育观会受国家政策影响,其中有14名是男生。
在对计划生育政策的看法上,有28.3%的人觉得很好,应继续实行;觉得问题较多,应适当调整的有27人,占45.0%;有20.0%的人认为已不太适合国情,因逐步放松并逐步取消;也有 6.7%的学生觉得最好现在就取消。
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计划生育是有关注的,并且都有自己的看法。
四、结果及其影响1、由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可以看出大学生在生育子女的数量上注重合理性,因此由这样的生育观念所导致的生育行为使得社会人口的数量得以合理的增长,并且人口结构老龄化的问题能够在将来得以改善。
在合理生育子女数量的情况下,希望子女中男女搭配的性别构成,说明大学生对于子女“优育”的看重,重视对孩子综合素质培养,这将有利于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2、大学生对生育子女的性别偏好己不再明显,对生育男孩的偏好变得较弱。
这对缓解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是非常有利的,将会改善男女性别比例。
同时,从对子女的性别偏好的淡化反映出大学生“重男轻女”思想的消失,体现出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提高,将有利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
3、大学生生育日期的延迟,将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从个人角度而言,男女大学生都处于法定结婚年龄时期,因为学业和事业而无法结婚,这将会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不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
如果选择在校结婚,既影响到学业的完成,又使得他们不能够过正常的家庭生活,可能出现新的家庭问题。
还会影响到就业的选择和工作的投入上等等。
尤其是对于男性大学生来说,由于社会巨大的压力,传统观念对男性以“事业为重”的要求,使得男性大学生从身体到心理都受到巨大的压抑,这不利于人性的正常发展。
从社会角度来看,由于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结构在哨然发生着改变,如果大学生群体选择较晚结婚,则可能导致以后某一时期人口结构的断层,使得该时期的适龄工作人口数量缺乏,高素质人口比例下降,这将对社会、经济、政治等产生严重影响。
4、从生育目的上看,大学生对于生育的精神价值的追求,体现出生育观念的合理性,从而能够形成利于社会发展的的生育文化。
这种具有现代性特点的生育观念,将有利于个人、家庭、社会和谐发展。
但“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仍然对男性大学生有很强的影响,如果由于客观原因不能生育子女,这将使得男女双方可能出现矛盾,不利于家庭的稳定,从而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5、在生育的影响因素方面,大学生的观念当中反映出其生育可能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其中主要的因素有“经济与居住条件”、“养育孩子的费用”、“工作压力”、“身体状况”等,大学生对这些客观环境和条件的考虑,将会影响到大学生是否生育子女,生育多少子女,以及生育子女时间的早晚等,从而影响到社会人口的数量和结构。
同时,还会使得大学生在抚养和教育子女时,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从而对子女未来发展的好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人口素质。
女性大学生对于“养育孩子的费用”的重视,导致她们不仅会考虑生育子女的具体问题,而且会使得她们对于家庭的另一半在经济上更高要求,可能会造成新的家庭问题的产生。
“身体”因素对于女性来说是无法消除的客观因素,将直接影响到是否生育和生育时间等。
男性大学生对“传统观念”因素的考虑,将不利于现代的合理的生育观念的形成,从前面生育目的的讨论可知,这对家庭和社会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1]潘雨.社会性别视角下大学生生育观研究—以四川大学为例[J].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4月23[2]李晴琴.对大学生生育观的调查——以HH大学为例[J].实践与探索,[3]董兰兰,焦树国.当代研究生生育观调查——以南开大学为例[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10月第4期.[4]张伟.浅谈大学生生育观的教育与管理[J].法制与社会,2009年11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