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大意析结构知考点规重范合逻辑-----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9.08)班级姓名周考号第1篇孝兄、密疏奸谋课.绩连最、屯田瘠卤,岁收十倍,至今受其利奏希烈将有不居功自傲不禀朝宪之行为、恬然自安,誓死王事李承,赵郡高邑人,幼孤,晔鞠养之。
既长,事兄以孝闻。
尹子奇围汴州,陷贼,拘承送洛阳。
承在贼庭密疏奸谋多获闻达两京克复例贬抚州临川尉。
数月除.德清令,旬日拜监察御史。
淮南节度使崔圆请留充判官,圆卒,历抚州、江州二刺史,课.绩连最。
寻为淮南西道黜陟使,奏于楚州置常丰堰以御海潮,屯田瘠卤,岁收十倍,至今受其利。
任时梁崇义纵恣倨慢,朝廷将加讨伐。
李希烈揣知之,上表数.崇义过恶,请率先诛讨。
上悦之,每对朝臣多称希烈忠诚。
承自黜陟回,因奏之曰:‚希烈将兵讨伐,必有微勋,但恐立功之后,纵恣跋扈,不禀朝宪,必劳王师问罪。
‛上初未之信。
无几,希烈既平崇义,果有不顺之迹,上思承言,故骤.加擢用。
希烈既破崇义,拥兵襄州,遂有其地。
朝廷虑不受命,欲以禁兵送承,承请单骑径行。
既至,希烈处承于外馆,迫胁万态,承恬然自安,誓死王事。
希烈不能屈,遂剽虏阖境所有而去,襄、汉为之空。
承治之一年,颇得完复。
累赐密诏褒美之。
承寻改检校工部尚书,兼潭州刺史、湖南都团练观察使。
建中四年七月,卒于位,年六十二,赠吏部尚书。
承少有雅望,至其从官,颇以贞廉才术见称于时。
(选自《新唐书·李承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月除.德清令除:免除。
B.课.绩连最课:考核。
C.上表数.崇义过恶数:列举。
D.故骤.加擢用骤:快速。
A‚除‛,‚授予官职‛的意思。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承在贼庭密疏/奸谋多获闻/达两京/克复例/贬抚州临川尉。
B.承在贼庭/密疏奸谋/多获闻达/两京克复/例贬抚州临川尉。
C.承在贼庭/密疏奸谋/多获闻/达两京/克复例贬抚州临川尉。
D.承在贼庭/密疏奸谋多获闻/达两京/克复/例贬抚州临川尉。
B 四字语意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承知恩图报并由此闻名:李承幼小时父亲死去,哥哥晔抚养他,长大以后,以侍奉其兄因为‚孝‛而闻名。
B.李承颇有政绩:为抚州、江州刺史,课绩连最;为淮南西道黜陟使,在贫瘠的盐碱地上屯田,岁收十倍。
C.李承头脑清醒:李希烈请率先诛讨梁崇义,李承从贬黜的地方归来上奏说李希烈日后会居功自傲,不守法令。
D.李承做事胆大,不屈服:李希烈在襄州拥兵自重,李承敢单骑径行到襄州赴任,到任后李希烈百般迫胁李承誓死不屈。
C李承从贬黜的地方归来承自黜陟回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上初未之信。
无几,希烈既平崇义,果有不顺之迹。
(5分)皇上开始还不相信他的话,没过多久,希烈平定崇义以后,果然表现出对上不顺的迹象,(2)承少有雅望,至其从官,颇以贞廉才术见称于时。
(5分)承年年轻时便有很高的声望,等到他任命为官,以其忠贞廉洁有才能受到当时人们的高度称赞。
孝、忠、勇才有所为尚书是各部的长官,相当于现代的国务院各部的部长。
侍郎是各部的副官户部郎相当于国务院管理全国民政事务的副部长。
监察御史相当于省委书记刺史相当于现在的省长主簿是军队的秘书,相对于红军中的政委。
掌书记是军中的文官。
判官是刑部的官员。
法院院长京兆尹相对于北京市市长,是京都的首长。
第2篇黄贞麟,字振侯,山东即墨人。
顺治十二年进士。
十八年,授安徽凤阳推官,严惩讼师,州郡懔然。
值.大旱,祷雨未应,贞麟曰:‚得无有沉冤未雪,上干天乎?‛于祷雨坛下,立判诸大狱,三日果雨。
江南逋赋案兴,蒙城、怀远各逮绅民百余人系狱候勘。
狱不能容,人皆立,贞麟以彼逋赋皆未验实,不忍令死于狱,悉还其家。
及讯,则或舞文吏妄为注名,或误报,悉原而释之,保全者五百家。
河南优人朱虎山,游食太和,发长数寸,土猾范之谏与昝姓有隙.,诬以藏匿故明宗室朱虎山谋不轨。
事发,江宁推官不敢问,以委贞麟。
贞麟力白其诬。
逮至京师复勘,刑鞫无异,贞麟乃释昝姓而治之谏罪。
颍州民吴月以邪教惑众,株连千余人,贞麟勘多愚民无知,徒坐.月及为首者。
捕人索财于水姓,不得,指为月党,追至新蔡杀之。
乡人来救,并诬为月党。
抚镇发兵围之,系其众至凤阳。
贞麟廉得实,惩捕而尽释新蔡乡人。
其理枉活人多如此。
旋以他事解官,后得白。
康熙九年,授直隶盐山知县。
地瘠而多盗,立法牌甲互相救护。
有警,一村中半守半援,盗日以息。
清里役,逃亡者悉与豁除,不期.年.,流民复业数百家。
十二年,旱,谓父老曰:‚勘灾者至,所需惟官是责,不费民一钱。
‛及秋征,吏仍以旧额进。
贞麟曰:‚下输上易,上反下难。
待准蠲而还之,反覆间民必受损。
‛立令除之。
又永革杂派陋例,民皆感其惠。
复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邑丁徭重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翼仓因失察侵盗罢职卒于家。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青天父母本职认真民为本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值.大旱,祷雨未应值:遇到 B.土猾范之谏与昝姓有隙.隙:隔阂C.徒坐.月及为首者坐:犯罪 D.不期年..,流民复业数百家期年:一整年4.C(应解释为‚定罪‛‚判罪‛)5.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复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邑丁徭重/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翼仓/因失察侵盗罢职/卒于家B.复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邑丁徭重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翼仓因失察侵盗/罢职/卒于家C.复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邑丁徭重/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翼仓/因失察侵盗罢职/卒于家D.复擢户部山西司/主事山西闻喜邑丁徭/重力请减之/监督京左、右翼仓/因失察侵盗/罢职卒于家5.A(据句意即可)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贞麟疾恶如仇。
在任安徽凤阳推官时,严惩了为非作歹的讼师,使州郡风气纯正。
后来又惩治了诬陷他人的‚土猾‛范之谏。
B.黄贞麟善于断案。
在吴月一案中,捕快因索要钱财不得而诬陷百姓为吴月同党,黄贞麟查得实情,惩治了捕快,释放了被诬陷的人。
C.黄贞麟爱护百姓。
任直隶盐山知县时,因发生旱灾而下令免除部分赋税,又永远革除不合理的摊派,并请求减免山西闻喜邑的徭役。
D.黄贞麟处理政事有方。
盐山多盗贼,黄贞麟就制定牌甲互相救护制度,一旦有警报,全村人就‚半守半援‛,使偷盗现象一天天减少。
6.C(‚请求减免山西闻喜邑的徭役‛发生在黄贞麟任户部山西司主事时)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贞麟以彼逋赋皆未验实,不忍令死于狱,悉还其家。
(5分)译文:黄贞麟认为他们拖欠赋税都没有审验查实,不忍心让他们死在狱中,就让他们全部回家。
(‚逋‛1分,‚验实‛1分,‚悉‛1分,句意准确连贯2分)((2)勘灾者至,所需惟官是责,不费民一钱。
(5分)译文:2)查看灾情的官员来了,所需要的只要求官府供应,不应耗费百姓一文钱。
(‚勘‛1分,‚惟官是责‛2分,句意准确连贯2分)第3篇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
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
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
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
是以未尝一遇。
⑴人或问之:‚何为泣乎?‛译文: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哭呢?‛⑵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译文:我改为习武,刚练好武艺,重用武士的君主又死了。
第4篇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⑴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译文: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
⑵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第5篇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⑴其李将军之谓也?译文: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⑵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译文:到李广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第6篇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
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
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
或问其故,烈曰:‚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
‛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
④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⑤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
其以德感人若此。
①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
小时侯拜陈实为师,因道德高尚为乡里称道。
②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甘愿接受任何处罚,但请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
③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盗贼害怕我知道他做了坏事,这是有羞耻心的表现。
④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王烈派人寻找,就是原先那个偷牛的人。
⑤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
有的人到路上就返回来,有的人看到他的家就回来。
第7篇未至三十里,至尸乡厩置..(马房),(田)横谢使者曰:‚人臣见天子当洗沫。
‛止留。
谓其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面朝南称王),令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因臣子拜见皇帝皆面朝北,北即称臣),①其耻固已甚矣。
且吾亨人之兄,与其弟并肩而事其主,纵彼畏天子之诏,不敢动我,②我独不愧於心乎?③且陛下所以欲见我者,不过欲一见吾面貌耳。
今陛下在洛阳,今斩吾头,驰三十里间,形容尚未能败,犹可观也。
‛遂自刭,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之高帝。
高帝曰:‚嗟乎,有以也夫!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岂不贤乎哉!‛为之流涕,而拜其二客为都尉,发卒二千人,以王者礼葬田横。
既葬,二客穿其冢旁孔,皆自刭,下从之。
④高帝闻之,乃大惊,以田横之客皆贤。
吾闻其馀尚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
至则闻田横死,亦皆自杀。
於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
(选自(史记·田儋列传》)①其耻固已甚矣这本来就是莫大的耻辱了。
②我独不愧於心乎?难道我内心就毫不羞愧吗?③且陛下所以欲见我者,不过欲一见吾面貌耳再说,皇帝陛下召我来京的原因,不过是想见一下我的面貌罢了。
④高帝闻之,乃大惊,以田横之客皆贤汉高祖听说此事之后,大为吃惊,认为田横的门客都是贤才。
第8篇一言拜相车千秋,本姓田氏,①其先齐诸田徙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