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真题】(2013·新课标Ⅰ卷)16.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距为d ,极板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上极板中心有一小孔(小孔对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小孔正上方d 2处的P 点有一带电粒子,该粒子从静止开始下落,经过小孔进入电容器,并在下极板处(未与极板接触)返回。
若将下极板向上平移d 3,则从P 点开始下落的相同粒子将 A.打到下极板上B.在下极板处返回C.在距上极板d 2处返回D.在距上极板25d 处返回(2013·新课标II 卷)20.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它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
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2013·天津卷)2、我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在今年世锦赛上实现女子3000m 接力三连冠。
观察发现,“接棒”的运动员甲提前站在“交棒”的运动员乙前面,并且开始向前滑行,待乙追上甲时,乙猛推甲一把,使甲获得更大的速度向前冲出。
在乙推甲的过程中,忽略运动员与冰面间在水平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则( )A.甲对乙的冲量一定等于乙对甲的冲量B.甲、乙的动量变化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甲的动能增加量一定等于乙的动能减少量D.甲对乙做多少负功,乙对甲就一定做多少正功(2013·大纲卷)20.如图所示,一固定斜面倾角为30°,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自斜面底端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 。
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则此过程中,物块的()A .动能损失了2mgHB .动能损失了mgHC .机械能损失了mgHD.机械能损失了12mgH(2013·山东卷)16.如图所示,楔形木块abc 固定在水平面上,粗糙斜面ab 和光滑斜面bc 与水平面的夹角相同,顶角b 处安装一定滑轮。
质量分别为M 、m (M >m )的滑块,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定滑轮连接,轻绳与斜面平行。
两滑块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
若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在两滑块沿斜面运动的过程中()A.两滑块组成系统的机械能守恒B .重力对M 做的功等于M 动能的增加C .轻绳对m 做的功等于m 机械能的增加m H 30°D .两滑块组成系统的机械能损失等于M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2013·江苏卷)9.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O 点(图中未标出).物块的质量为m,AB=a,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力将物块从O 点拉至A 点,拉力做的功为W.撤去拉力后物块由静止向左运动,经O 点到达B 点时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为g.则上述过程中(A)物块在A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mga W μ21- (B)物块在B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mga Wμ23- (C)经O 点时,物块的动能小于mga Wμ- (D)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物块在B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2013·江苏卷)5.水平面上,一白球与一静止的灰球碰撞,两球质量相等.碰撞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据此可推断,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约占碰撞前动能的(A)30%(B)50%(C)70%(D)90%(2013·广东卷)19.如图7,游乐场中,从高处A 到水面B 处有两条长度相等的光滑轨道。
甲、乙两小孩沿不同轨道同时从A 处自由滑向B 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甲的切向加速度始终比乙的大B.甲、乙在同一高度的速度大小相等C.甲、乙在同一时刻总能到达同一高度D.甲比乙先到达B处(2013·福建卷)20.(15分)如图,一不可伸长的轻绳上端悬挂于O点,下端系一质量m=1.0kg的小球。
现将小球拉到A点(保持绳绷直)由静止释放,当它经过B点时绳恰好被拉断,小球平抛后落在水平地面上的C点。
地面上的D点与OB在同一竖直线上,已知绳长L=1.0m,B点离地高度H=1.0m,A、B两点的高度差h=0.5m,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影响,求:⑴地面上DC两点间的距离s;⑵轻绳所受的最大拉力大小。
⑵⑶(2013·北京卷)23.(18分)蹦床比赛分成预备运动和比赛动作。
最初,运动员静止站在蹦床上在预备运动阶段,他经过若干次蹦跳,逐渐增加上升高度,最终达到完成比赛动作所需的高度;此后,进入比赛动作阶段。
把蹦床简化为一个竖直放置的轻弹簧,弹力大小F=kx(x为床面下沉的距离,k为常量)。
质量m=50kg的运动员静止站在蹦床上,床面下沉x0=0.10m;在预备运动中,假设运动员所做的总共W全部用于其机械能;在比赛动作中,把该运动员视作质点,其每次离开床面做竖直上抛运动的腾空时间均为△t=2.0s,设运动员每次落下使床面压缩的最大深度均为x l。
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
1、 求常量k ,并在图中画出弹力F 随x 变化的示意图;2、求在比赛动作中,运动员离开床面后上升的最大高度h m ;3、借助F-x 图像可以确定弹性做功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求x 1和W 的值(2013·广东卷)35.(18分)如图18,两块相同平板P 1、P 2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均为m 。
P 2的右端固定一轻质弹簧,左端A 与弹簧的自由端B 相距L 。
物体P 置于P 1的最右端,质量为2m 且可以看作质点。
P 1与P 以共同速度v 0向右运动,与静止的P 2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P 1与P 2粘连在一起,P 压缩弹簧后被弹回并停在A 点(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P 与P 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1)P 1、P 2刚碰完时的共同速度v 1和P 的最终速度v 2;(2)此过程中弹簧最大压缩量x 和相应的弹性势能E p(2013·海南卷)11.某同学用图(a )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9.80m/s 2。
实验中该同学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完整纸带如图(b )所示。
纸带上的第一个点记为O ,另选连续的三个点A 、B 、C 进行测量,图中给出了这三个点到O 点的距离h A 、h B 和h C 的值。
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1)打点计时器打B 点时,重物速度的大小v B = m/s;(2)通过分析该同学测量的实验数据,他的实验结果是否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简要说明分析的依据。
(2013·上海卷)32.(12分)半径为R ,均匀带正电荷的球体在空间产生球对称的电场;场强火小沿半径分布如图所示,图中E 0已知,E -r 曲线下O -R 部分的面积等于R -2R 部分的面积。
打点计时器 重物 纸带 86.59cm70.99cm78.57cmA B C O图a图b(1)写出E-r曲线下面积的单位;(2)己知带电球在r≥R处的场强E=kQ/r2,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该均匀带电球所带的电荷量Q为多大?(3)求球心与球表面间的电势差△U;(4)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负电荷在球面处需具有多大的速度可以刚好运动到2R处?(2013·上海卷)33.(16分)如图,两根相距l=0.4m、电阻不计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水平放置,一端与阻值R=0.15Ω的电阻相连。
导轨x>0一侧存在沿x方向均匀增大的稳恒磁场,其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变化率k=0.5T/m,x=0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0.5T。
一根质量m=0.1kg、电阻r=0.05Ω的金属棒置于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
棒在外力作用下从x=0处以初速度v0=2m/s沿导轨向右运动,运动过程中电阻上消耗的功率不变。
求:(1)同路中的电流;(2)金属棒在x=2m处的速度;(3)金属棒从x=0运动到x=2m过程中安培力做功的大小;(4)金属棒从x=0运动到x=2m过程中外力的平均功率。
(2013·四川卷)9.(15分)近来,我国多个城市开始重点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行为。
每年全国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上万起,死亡上千人。
只有科学设置交通管制,人人遵守交通规则,才能保证行人的生命安全。
如下图2所示,停车线AB与前方斑马线边界CD间的距离为23m。
质量8t、车长7m的卡车以54km/h的速度向北匀速行驶,当车前端刚驶过停车线AB,该车前方的机动车交通信号灯由绿灯变黄灯。
(1)若此时前方C处人行横道路边等待的行人就抢先过马路,卡车司机发现行人,立即制动,卡车受到的阻力为3×104N。
求卡车的制动距离;(2)若人人遵守交通规则,该车将不受影响地驶过前方斑马线边界CD。
为确保行人安全,D处人行横道信号灯应该在南北向机动车信号灯变黄灯后至少多久变为绿灯?12(2013·大纲卷)23.(12分)测量小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AB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点相切,C点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为C ′。
重力加速度为g。
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的质量m;②测量出轨道AB的半径R、BC的长度L和CC/的高度h;③将物块Q在A点由静止释放,在物块Q落地处标记其落地点D;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的距离s。
(1)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ⅰ)物块Q到达B点时的动能E kB=__________;AQB P CC′ DR L(ⅱ)物块Q到达C点时的动能E kC=__________;(ⅲ)在物块Q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物块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__________;(ⅳ)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
(2)回答下列问题:(ⅰ)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
(ii)已知实验测得的μ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实验中测量量的误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写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即可)(2013·天津卷)12、(20分)超导体现象是20世纪人类重大发现之一,目前我国已研制出世界传输电流最大的高温超导电缆并成功示范运行。
(1)超导体在温度特别低时电阻可以降到几乎为零,这种性质可以通过实验研究。
将一个闭合超导金属圆环水平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线垂直于圆环平面向上,逐渐降低温度使环发生由正常态到超导态的转变后突然撤去磁场,若此后环中的电流不随时间变化,则表明其电阻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