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目录第一章旅游业发展的区域背景一、区域自然地理背景二、社会经济背景三、旅游业发展背景四、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二章旅游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战略及目标一、清镇市旅游业的现状和特点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三、旅游发展战略及目标四、规划年限五、规划依据第三章旅游市场分析与促销规划一、客源市场分析二、旅游市场预测三、旅游形象策划四、旅游形象的宣传与促销第四章清镇市旅游资源及评价一、清镇市旅游资源及评价二、清镇市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第五章清镇市旅游功能分区及区域旅游产品开发规划一、“城连水,水连城”形象品牌的打造与设计二、清镇市旅游功能分区三、旅游路线设计第六章旅游设施与旅游服务发展规划一、旅游住宿设施发展规划二、旅游餐饮发展规划三、旅行社管理规划四、旅游商品与购物设施发展规划五、文化娱乐业规划与信息服务第七章旅游基础设施规划一、旅游交通现状二、旅游交通规划三、旅游通信设施规划四、旅游能源设施规划五、旅游区给排水设施规划六、旅游信息中心设施规划第八章投资估算及旅游效益分析一、投资估算二、效益分析第九章旅游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一、清镇市旅游区环境现状及问题二、两湖旅游区的环境保护规划节三、规划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四、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第十章清镇市园林绿化规划一、现状评述二、城区园林绿化规划三、景区绿化规划第十一章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规划一、人力资源分析与预测二、人力资源开发规划第十二章旅游规划的实施与保障一、旅游发展的组织保障二、旅游发展的法律保障三、旅游发展的资金保障四、旅游发展的人才保障五、旅游发展的科技保障第1章旅游产业发展的区域背景一、区域自然地理背景1、概况清镇市位于贵州省中部,乌江上游鸭池河南侧,东西长42.6公里,南北宽56公里。
在东经106‘07,06”~106‘33,,北纬26‘21,一26‘59,之间。
它是贵阳市辖县级市,市区距省会贵阳市区24公里。
东接贵阳的乌当、花溪两区,西邻毕节地区织金县,南与安顺市平坝县接壤,北与毕节地区黔西县及贵阳市修文县交界。
是我省经济、文化、旅游和交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
清镇市于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置镇西卫,二十六年置威清卫。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修威清卫,二十六年(1638年)改置清镇县。
1949年11月14日解放,市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1992年更名为清镇市;1996年划归贵阳市。
全市总面积1492.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
设6个乡、4个镇。
2000年木统计,总人口49.96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10.97万人。
市内有汉、苗、布依、侗、彝、仡佬、水、回、壮、满、白等30多个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12.16万人。
占总人口的24.34,以苗族居多,红枫湖镇、牛场和麦格等乡是苗族分布较集中的地区。
2、自然地理背景清镇市地处苗岭山脉北侧。
地形总的趋势是东北、西南高,海拔1350~1762.7米;南部和北部低,海拔1200~1250米;鸭池河、猫跳河、暗流河等河谷地带海拔769~1200米;地势起伏较大。
清镇市平均海拔高程为1290米,最高海拔在站街镇茶山大坡宝塔山,海拔1762.7米,境内最低点位于北部暗流乡猫跳河流入鸭池河河口处,海拔769米,相对高差994米。
东部和西南部为低中山山地;中部海拔1000~1450米;东、北及西部边界的河谷地带,海拔在800—1000米。
清镇市地貌在内外营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貌类型。
从成因看,可分为溶蚀和侵蚀两大类,以溶蚀地貌类占优势(约占75%)。
从形态看,可分为山地、丘陵和坝子。
山地、丘陵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31%和59%,坝子占5.5%。
中低山和中山分布在东北部的宝塔山、云归山、九龙山以及西南部老黑山、大威岭等地;西北部流长、新店、卫城镇的暗流、木刻等乡碳酸盐岩广泛出露,属典型的溶丘洼地区;卫城一占街暗流河及其支流干河和东南部猫跳河上游地区,第四纪剥蚀面保存较好,地表起伏和缓,红色粘土深厚,坝田、坝土分布较集中成片。
清镇市地表出露的地层和岩石有前震旦系的变余砂岩、变余凝灰岩和板岩,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三叠系、二叠系、侏罗系的石灰岩、白云岩、砂岩、页岩,第三系的砾岩,第四系的堆积物及海西期的玄武岩等。
强烈的燕山运动先后使东部岩层形成近南北向褶皱(川黔经向构造体系),西部岩层形成北东向褶皱(黔西山字形构造体系)。
褶皱带内大规模走向断层发育,横向与斜向断裂交织成网,相互成层的可溶性岩石和非可溶性岩石经褶皱断裂后呈带状交错,它们在内外营力相互作用下逐步形成各种岩溶地貌和常态地貌形态。
喜马拉雅运动使本地区进一步抬升,老第三系的砾岩也产生断裂,并控制现今几个陆相红色沉积盆地。
第四纪以来,地壳明显抬升,河谷深切,裂点、瀑布、跌水随处可见,如羊皮洞瀑布落差达40余米。
清镇市地面经两次大的造山运动和一系列溶蚀、侵蚀和剥蚀后,终于形成东部及西南部高和南部及北部低的地貌格局。
本市位于苗岭山地北坡,西北部界河为乌江上游三岔河及鸭池河。
境内猫跳河及其支流、暗流河等均发源于安顺、平坝县境,向北流入本市,注入乌江。
发源于本市东北部云归山区的干河、羊叉河、龙滩河、长冲河及西南山区的油菜河等为三岔河的小支流,河道总长370余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每秒423立方米。
5—9月径流量占年总量的76—80%。
全年水资源总量8.93亿立方米,水力资源可开发37.7 万千瓦。
清镇市水系较发达,均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条,即乌江干流鸭池河、乌江一级支流猫跳河及其支流暗流河(又名跳蹬河)。
除上述三条主要河流外,流域面积在20~100平方公里之间的河流有8条,即乌江一级支流油菜河、猫跳河一级支流羊叉河、麦西河(又名龙滩河)、东门桥河、长冲河,暗流河一级支流干河,羊叉河一级支流乌沙河等。
鸭池河为清镇市第一大河,它环绕市西北界,在市境内河段长68.5公里。
猫跳河为清镇市第二大河,发源于安顺七眼桥镇郑家屯,经平坝流入市境,为清镇市与贵阳市的乌当区、花溪区及修文县的界河,在清镇市北端汇入乌江。
暗流河为猫跳河一级支流,是清镇市第三大河,发源于平坝县,河流由南向北流经清镇市蔡水,中部卫城、占街等乡镇,再伏流两段共约7公里出羊皮洞汇入猫跳河。
全河长约66.7公里。
清镇市境内建有红枫湖、百花湖和东风湖三大水库。
其中红枫湖建成于1960年,是猫跳河六级水电站的第一级,位于河流上游,水库东西长约9公里,南北宽约16公里,库区分南湖、北湖和后湖。
水库集水面积1596平方公里,水面面积约57.2平方公里,总库容7.5288亿立方米,具有发电、防洪、工农业用水、旅游、养殖、水上运动等多项功能,而且是贵阳市的主要后备水源。
流域内主要有羊昌河、桃花园河、麻线河、后六河等河流流入库区。
百花湖位于清镇市东南面,猫跳河中游,是猫跳河梯级水电站的第二级水库,集水面积1895平方公里,总库容2.2082亿立方米,水面面积约14.5平方公里,具有发电、防洪、工农业用水、旅游、水产养殖等多项功能。
百花湖水面辽阔,湖中岛屿星罗棋布,风景秀丽,是贵州省重要的旅游景区之一,红枫湖和百花湖大部份在清镇市境内。
现百花、红枫两水电站经机组改造后,装机容量均为2.4万千瓦。
东风湖位于清镇市新店镇,是乌江干流上继乌江渡之后的第二大电站。
该水库集水面积18161平方公里,总库容10.25亿立方米,坝高168米,水面面积19.7平方公里,装机容量51万千瓦,具有发电、防洪、工农业用水、水产养殖等功能。
此外,清镇市还有小1型水库一座(银燕水库)和小2型水库14座。
清镇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多年平均雨量1147.8mm,多年平均气温14.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9~C,极端最低-8.6 ℃(1997年2月),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6~C,极端最高气温34.5℃(1961年7 月) 。
清镇市东部山高坡陡,气候温凉湿润,年平均气温13—14~C,年总辐射80~86千卡/平方厘米。
中南部丘陵坝地,地势开阔,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西北部丘陵山地区,气候温和;南部丘陵区与东部气候类似。
由于地势高差较悬殊,气候垂直分异较显著。
三岔河、鸭池河、猫跳河下游谷地气候温热,低中山地气候温凉,中山则具冷凉气候的特点,有利农、林、牧综合经营。
本市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冰雹和春秋冷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境内土壤类型繁多,组合复杂,有黄壤、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和水稻土等五个土类。
黄壤及水稻土较集中地分布于中南部暗流河、猫跳河上游湖区;黄棕壤呈岛状分布于云归山、老黑山等海拔1450米以上的中山区;石灰土集中分布于西北部岩溶丘陵洼地区;紫色土成条带状散见于各地。
由于成土自然条件和人为耕作影响的不同,各类型的土壤形态特征,理化性状和生产性能均有很大差异,土壤的各种养分含量差别也较大,自然土壤肥力不高,有机质含量多在2~6%。
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由于人为活动的种种破坏,多演替为次生的植物群落。
其中以灌丛草坡为主。
在灌丛中,又以石灰岩灌丛所占面积较大。
目前仅在九里箐、云归山东侧有两片残存的原始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有黑壳楠、新木姜、丝栗栲、青冈栎等。
全市现有森林面积16 785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6.9%,主要树种有马尾松、黑壳楠、新木姜、丝栗栲、青冈栎、油茶、油桐、漆树和杜仲等。
东部温凉湿润,是针阔叶林的主要分布区。
另外,鸭池河谷还有柑桔等喜温作物的分布。
中南部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是农业植被、石灰岩灌丛、经济林、防护林区。
西南部生长着栎类灌丛、用材林及草地。
矿产有铝土,铁、耐火材料、磷、重晶石、煤等。
其中铝土矿储量大,晶位高,分布较集中,多为露天开采。
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南部。
铁矿与铝土矿共生,较大煤田有沙鹅、席关、鸭池等地。
二、社会经济背景清镇市自然资源丰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集水、电、路、矿、旅游五大优势于一体,加之地处黔中腹地,临近贵阳中心市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十分突出,市内交通方便、有"321"国道,贵黄高等级公路自市东茅山入境,沿城东簸箩龙滩坡出境,滇黔、清毕、清织三条公路干线在境内汇合,铁路有湖潮至林歹,林东至后午两条支线通过,境内有8个火车站,初步形成了较为发达的交通运输网,对沟通城乡物资交流,繁荣农村经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具有发展现代旅游业和城市建设的物资条件,现已成为贵外1省著名的旅游区。
2000年清镇市国内生产总产值25.3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15 517万元,比上年增长10.8%。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79元,增长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