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2014年春,我非常有幸认识了《管理思想史》任课老师——王荣森教授。
王教授完全没有生搬硬套地照做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运用他那渊博的学识,结合政治、文化、经济、思潮进行深刻洞悉管理思想,诱发我们深入的思考。
每每讲课,纵横驰骋,繁简得当,浅显易懂,深奥抽象,以此丰富课本的空洞和繁琐,让我们受益匪浅!纵观管理思想,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管理活动的思考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
它是人们对管理实践中种种社会关系及其矛盾活动自觉的和系统的反映。
管理思想是在管理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从思想萌芽﹑思想形成到不断系统与深化的发展过程。
管理思想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其四十来年的发展历程中,学者一般把管理思想史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早期的管理思想阶段。
此阶段起始于18世纪中叶以前,这一阶段是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中世纪的管理思想,人们也习惯称之为前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第二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此阶段位于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跨度约为170年。
20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的横空出世宣告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创立。
第三阶段: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此阶段跨度约为20年的。
其代表人物有梅奥和巴纳德等,其研究内容涉及人际关系学说、个体与团体行为研究、需求与激励理论等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丰富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四阶段:现当代的管理思想阶段。
此阶段位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到现在大约50多年的时间。
这一时期学术界又进一步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信息技术革命之前为第一个阶段,划分为现代的管理思想;20世纪8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至今为第二个阶段,划分为当代管理思想。
在西方古代管理思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思想是古埃及人的管理思想、古巴比伦人的管理思想、古希腊人的管理思想、古罗马人的管理思想。
早期的管理对象是国家、军队、部落、教会和家庭,也有对小规模、初级的经济活动的管理,早期的管理思想主要表现为:1.法律成为国家管理的重要工具。
古巴比伦人的《汉漠拉比法典》是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法典,也是世界上首部成文的法典。
它涉及社会及商业管理的许多方面,对各种职业、各个层面上的人员责、权、利关系给予明确的规定,提出了民事控制、事故责任、生产控制与激励以及最低工资的规定。
巴比伦人首先认识到责任不能推诿给下级这一原则。
罗马的立法和司法的分权制则为后来的立宪政府的制约和平衡体制树立了一个典范。
2.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权是早期国家管理的基本特征。
古埃及人建立起以法老为最高统治者的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权。
法老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拥有对埃及国家财产的全部支配权,法老政权制定了土地制度、税收制度、档案制度,把权利和财富都集中在自己手上。
古罗马人建立并实行一种连续授权的组织制度,这是一种行政授权与军事控制相结合的集权型等级制度。
3.利用宗教来控制人和管理国家。
希伯来人很善于利用宗教来控制人和管理国家。
以西节为首的犹太祭司宣扬耶和华神是宇宙间的唯一真神,是犹太人的“救世主”,他将帮助犹太人复国,建立一个祭司宗教权力与贵族政治权力合一的统一的神权政体国家。
4.在工程和军事管理方面表现出高超的组织管理能力。
古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的过程中,就表现出了非凡的管理和组织能力。
在工程管理中,每个监工大约管理10名奴仆,反映出他们已知道每个管理者所能监督人数的管理跨度是“以十为限”。
罗马军队实行“10人编队制”。
古希腊人的管理思想中充满着知识和思维的力量,他们崇尚民主管理,建立了有一定民主成分的政府。
认识到了专业化与合理分工的原则以及管理的普遍性原则,提出管理是一种独特的技艺。
从罗马帝国的衰亡到文艺复兴前这段时间称为“中世纪”,此时欧洲进入到封建社会的时代,从公元600年一直延续到公元1500年。
此阶段有一套严整的封建等级制度。
这个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受到束缚。
尽管如此,随着城市的兴起、行会的建立、贸易的发展和大学的兴办,管理思想也得到了发展。
如格札里对领导者提出必须保有四种品质:公正;智慧;耐心;谦虚。
托马斯•阿奎那提出消费的适可原则,生产上的二因素论——劳动和徒弟;经济活动的干预主义、公平价格论、货币论、利息论、商业论等。
帕西奥利于1494年发表了一篇关于复式簿记制的论文,建议要把备忘录、日记账和分类账编上号码并注明日期,所有的交易文件都要详尽完备并长期存档,定期核查,以便及时了解和控制现金和存货的状况。
此外,中世纪也出现了十分出色工厂管理实践。
威尼斯兵工厂的管理代表了这一时期的管理水平。
文艺复兴运动为管理思想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人文主义精神的弘扬,使人类的思想和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解放,为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提供了可能,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到管理之中,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这个时期的贸易、航运、海外旅行的空前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局限在狭隘范围内的地中海贸易扩展成为世界性的经济活动,从而使管理的内容、范围、方式、途径均发生了极大变化,为迎接工业革命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19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做好了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新教伦理、个人自由的伦理、市场伦理这三大伦理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的精神来源,为此作了思想准备。
英国的产业革命做好了产业准备。
工厂制度的产生及其对管理提出的客观要求做好了实践准备。
此方面表现在:工人与老板矛盾;管理人才的极度缺乏;对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进而要求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等矛盾急需解决。
另外复式记账法的产生,开始强调企业内部管理,亚当•斯密对分工理论的系统论述、经济人假说等对古典管理思想形成作出了理论准备。
正是有以上的思想准备、产业准备、实践准备、理论准备,为科学理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从20世纪初到30年代,这一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
其中奠基了科学管理理论的3位管理大师: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美国)、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法国)、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德国)。
泰勒被誉为“车床前的工人”,他研究侧重于车间管理,针对工人磨洋工,确定了“合理的工作量”,从而形成了真正科学管理思想。
泰勒制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共同把蛋糕做大;制定培训工人的科学方法以科学管理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挑选“第一流的工人”,通过动作研究和工时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日工作量;对方法、工具、设备、材料、环境等进行标准化管理。
泰勒的科学思想蕴含着巨大的管理哲学。
第一,管理目的的重新设定。
泰勒认为,管理的目的是使劳资双方都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所以他深信进行科学管理的改革意义重大。
第二,对待剩余的态度转变。
泰勒的科学管理哲学认为,通过科学管理的途径,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剩余可以大大增加。
其主张将劳资双方的注意力从分配剩余转移到增加剩余上,通过双方的友好合作来代替对抗,使剩余猛增,而使劳资双方不再为剩余的分配而争夺,双方的利益都得到满足。
第三,劳资关系的调整。
一是劳资双方要建立雄厚的物质基础;二是劳资双方要为了互利而合作。
第四,工作与生活观念的转型。
从本质上来讲,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是将人从小农意识、小生产的劳作方式和思维方式转变为现代社会化大工业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一场革命,没有这次革命就不可能真正进入现代文明社会。
第五,态度的转变。
科学管理哲学意在向人们灌注的是资本主义精神,其中包括现代精神:积极进取,开拓创新。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对社会生产的进步、近代思想的转变、以及管理理论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的宝贵思想遗产。
他的积极意义有:第一,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在管理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管理思想进入以管理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且自成体系的理论时代。
第二,泰勒的科学管理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背景下的企业管理从经验管理方式向科学理性的管理方式转化的标志。
第三,科学管理在思想上引起的巨大变革,对于小农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社会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然由于当时时代的局限性,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也有其负面的影响:首先,研究的对象相对狭窄;其次,对人性的分析有片面偏颇之处;再次,在泰勒的理论中人被物化为工具,特别是对一线工人,泰勒更愿意工人是没有思想的接受指挥的劳动者。
而另一位与泰勒同时代,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法约尔,把泰勒的研究范围扩大化,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被誉为“办公桌前的总经理”。
法约尔认为,企业全部活动都可以概括为六种,即经营的六项职能: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加工等活动);商业活动(指购买、销售、交换等活动);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和运用等活动);安全活动(指设备维护和职工安全等活动);会计活动(指货物盘存、成本统计、核算等活动);管理活动(其中又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项职能活动)。
法约尔明确指出管理活动处于核心地位。
法约尔提出的管理活动,即是“管理的五项职能”,具体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管理首先是预测、制定行动计划,然后挑选人员建立组织,组织建立之后,便是指挥组织运转,指挥使计划得以执行,使组织开始工作。
在运转的过程中,各部门的工作需要协调,控制则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对计划和批示进行检查。
在法约尔看来,在5项职能中,计划和组织是重点。
法约尔提出的这五项管理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因此,后人也称之为“管理过程学派”创始人。
法约尔也根据自己的管理经验总结出14条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公平合理的报酬;.集权;.等级系列;.组织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法约尔管理思想给管理运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界定并论述管理理论最基本的概念、原则要素等,这是法约尔的首创。
法约尔的组织理论是现代组织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础。
他积极倡导和推进了管理教育。
但也有其缺陷:首先,他提出管理是建立在对人的严格规制之上,缺乏对人性进行深入的分析。
其次,他的管理思想对经验的积累和感性的概括比较多,而对理论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缺乏系统的论证。
某些观点有失偏颇,管理原则缺乏弹性。
再次,法约尔研究重点在组织管理的内部,而对组织的外部环境及关系缺少关注。
所设计的组织缺乏弹性。
在德国,一个出生拥有广泛社会和政治关系的富裕家庭的马克斯韦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集权制理论”,丰富了古典管理学理论。
韦伯认为,人类的社会权力可以分为三种:传统权力、超凡权力及法定权力。
只有法定权力才能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其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提供了慎重的公正。
韦伯提出理想的行政集权组织有以下七个特点:(1)有确定的组织目标。
人员的活动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2)明确的分工。
每个职位的权力和责任明确。
(3)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组织内的每个职位按等级安排。
(4)人员的考评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