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液失衡的处理

体液失衡的处理


经肾丧失低渗尿 肝硬化腹水-反复利尿
病理生理
细胞外液的高渗状态
视丘下部口渴中枢受刺激
ADH
病人口渴饮水
肾小管对水再吸收增加
体内水分增加
尿量减少
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水分继续丢失得不到补偿 醛固酮
肾对钠和水重吸收加强 维持血容量
细胞内液移向细胞外间隙 细胞内外液均有减少
细胞内缺水程度超过细胞外 细胞死亡
脉搏
稍快
细速

血压
多正常
降低明显 降低
脱水程度与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 渴
意识障碍 皮肤弹性差
粘膜干燥 眼泪唾液少
皮肤颜色 脉速
呼吸快 体温升高
尿量 尿比重 尿渗透压 BUN 升高 HCT升高
轻度1-5%(体重) + - ± ± ±
苍白 + + -
下降 1.025 600
± ±
中度6-10% ++ + + + + 灰色 ++ ++ ± 少尿
临床表现及诊断
轻度缺水:除口渴外无其他症状。
估计缺水量 2%~4%
中度缺水:极度口渴。乏力、尿少和尿比重增 4%~6% 高。唇舌干燥,皮肤弹性差,眼窝 凹陷。常出现烦躁。
重度缺水:除上述症状外,出现躁狂、幻觉、 谵妄、甚至昏迷等脑功能障碍的症 >6% 状
治疗
可口服病人鼓励口服补液,不可口服病人则给予静脉滴注 5%G.S或0.45%NaCl溶液 估计需补充量: 1、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按体重百分比的丧失来 估计。每丧失体重1%补液400~500ml 2、根据血Na浓度来计算
低钾血症原因
摄入不足 丢失过多 体内分布异常
长期不能进食
经消化道丢失 经肾脏丢失 经皮肤丢失
呕吐、腹泻、肠瘘
向细胞 内转移
家族性麻痹 糖原合成增强(胰岛素) 急性碱中毒
列出引起钾缺乏的常见原因
腹泻呕吐和胃肠引流 饥饿 排钾利尿 烧伤 创伤 手术 应激 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 代碱 钡盐中毒
氯化钾:1.5mmol/kg,以10%氯化钾溶液 加入到糖水中,浓度低于0.3%
葡萄糖:100-150g
3.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①渴感的作用
②抗利尿激素的作用
③醛固酮的作用(排钾保钠)
体液平衡及渗透压的调节
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
体液的正常渗透压调节 血容量的恢复和维持
下丘脑
肾素
1.030 800 + +
重度11-15% ++ + ++ ++ +
灰和淤斑 ++ ++ +
少尿/无尿 1.035+ 1000+ ++ ++
㈡.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
水中毒又叫稀释性低钠血症,应给予利尿限水, 静滴高渗盐水。
正常人摄入较多的水时,由于神经—内分泌系 统和肾脏的调节作用。可将体内多余的水很快 经由肾脏排出,故不致发生水潴留,更不会发 生水中毒。
肾入球小动脉压力感受器 受管内压力下降的刺激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所致远曲小管液内Na减少
肾素-醛固酮系统 醛固酮
远曲小管对 Na的再吸 收增加
临床表现及诊断
轻度: 恶心、厌食、乏力、尿少但不口渴 舌干燥、眼窝凹陷、皮肤干燥
中度: 出现脉搏细数、肢端湿冷、血压不 > 5% 稳定或下降等血容量不足表现
重度: 严重休克表现 >6%~7%
三种脱水的比较
高渗性脱水水摄入不足或 体液丧失而单纯补 水和钠等比例丧失
丧失过多

而未予补充
发病原因 细胞外液高渗, 细胞外液低渗,细 细胞外液等渗,以
细胞内液丧失 胞外液丧失为主 后高渗,细胞内外
为主
液均有丧失
表现和影 口渴、尿少、 脱水体征、休克、 口渴、尿少、脱水

脑细胞脱水
脑细胞水肿
体征、休克
血清钠 尿钠
150以上 有
130以下 减少或无
130~150 减少,但有
治疗
补充水分为主 补充生理盐水或 补充偏低渗的氯化 3%氯化钠溶液 钠溶液
三种脱水的临床鉴别
临床表现 高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口渴 严重

不明显
粘膜
干燥
正常

皮肤弹性 尚可
极差

尿量
极少,高比重 正常(晚期少) 少,比重高 比重低
磷酸盐系统中缓冲盐的 酸化作用
氯化铵的排泌和氢与钠交换
第二节 体液代谢的失衡
容量失调体液量呈等渗性改变,仅引起细胞外液量的改
变。
浓度失调由于细胞外液量的改变引起渗透压发生改变。 成分失调与细胞外液中的离子成分改变相关的病理变化
,但不影响渗透压。
水、钠代谢紊乱
血钠正常值:135~155mmol/L 1、等渗性缺水(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
症状
4个早期症状:头痛、恶心和呕吐, 过多出汗,体重增加
3个晚期症状:肌肉痉挛,喷射性呕吐, 谵妄昏迷
5个体征变化: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呼吸加快, 视乳头水肿 , 皮肤温湿、潮红
处理: 停止水摄入, 促进水排泄 脱水:渗透性利尿剂(20%甘醇), 高渗盐水(3-5%氯化钠溶液) 利尿:速尿(有水肿时用)
提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少尿
细胞间液进入血液循环部分补偿 血容量
临床表现及诊断
<135mmol/L 疲乏、头晕、手足麻木
<130mmol/L
上述症状+恶心呕吐、脉速 血压不稳、视力模糊、站立 性晕倒
<120mmol/L 神志不清、肌痉挛性抽痛、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
木僵甚至昏迷休克
治疗
1、补充基础需要量 2、补充额外丧失量 3、补钠盐
大汗后只补水 大面积烧伤后只补水
肾性失钠
水肿患者长期连续使用排钠性利尿剂
急性肾衰多尿期 失盐性肾炎
Addison病(醛固酮分泌减少)
病理生理
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机体为避免循环血量的再减少
ADH 水的再吸收减少 尿量排出增多
肾素-醛固酮系统兴奋 刺激垂体后叶 肾排钠 、cl和水吸收 ADH
水再吸收增加
垂体后叶
醛固酮
抗利尿激素
酸碱平衡的维持 人体通过三大途径维持
1、体液的缓冲系统
2、肺的呼吸
3、肾的排泄
酸碱平衡调节
缓冲系统调节
主要有四个缓冲对,每对包含一个弱酸及其盐
碳酸氢盐-碳酸系统
承担机体缓冲能 力的50%-55%
磷酸盐系统 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肾脏调节
主要有三个方面 碳酸氢钠重吸收
补水量(ml)=[血钠测得值-血钠正常值]×体重×4 计算出得补水量宜分两日补充
[诊断要点] [处理原则] [措施] 一、 维持适当的体液容积 二、 减少受伤的危险 三、摄取足够的营养:多饮水、高纤维饮食、预防便秘 四、维持皮肤及粘膜完整性 定时擦洗,清洁皮肤 预防压疮 鼓励多饮水,亦可湿化气道 口腔护理、漱口
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体液 体液平衡调节 酸碱平衡调节
总量 分布 组成
每日入出水量
渴感调节 激素调节 肾脏调节
血液缓冲系统调节 肾脏调节 肺脏调节
细胞缓冲系统调节
小儿 成人
概 述
体液平衡是机体进行正常新陈代谢和 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必要条件。
体液失衡是指其水分的容量、电解质的 浓度和酸碱度发生改变,超过了正常的生理 范围和机体的代偿能力,可引起相应的器官 功能障碍或并发症。



饮料
1000~1500 尿
食物含水
700 粪便含水
氧化生水
300 皮肤蒸发
呼气含水
共计
2000~2500 共计
量 1000~1500
150 500 350 2000~2500
正常成人每日 生理出入水量
一岁小儿正常摄入与排出水量
电解质平衡
成人每天需钠量为75~150 mmol(相当于 NaCI4.5~9g,1gNaCI含Na+17 mmol), Na+主要经肾排出,“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 进不排”。
血钠正常 2、低渗性缺水(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
血钠<135mmol/L 3、高渗性缺水(原发性缺水)
血钠>155mmol/L
等渗性脱水的病因
任何等渗液大量丢失所造成的脱水在短期内均 属等渗性脱水 麻痹性肠梗阻--大量体液潴留 于肠腔内
大量抽放胸、腹水 大面积烧伤
呕吐、腹泻
肠瘘
病理生理
机体代偿:
钾的异常
血钾正常值:3.5~5.5mmol/L
钾的异常
血钾正常值:3.5~5.5mmol/L
一、低钾血症 病因:
<3.5mmol/L
1、长期进食不足 2、应用呋塞米、依他尼酸等利尿剂,肾小管性酸中毒
, 急性肾衰多尿期以及盐皮质激素过多 3、补盐病人长期接受不含钾盐的液体或静脉营养液
中钾盐补充不足 4、呕吐,持续胃肠减压,肠瘘等 5、钾向组织内转移,见于大量输注G.S和胰岛素
(1)轻、中度缺钠病人可按临床缺钠程度来估计需要的补给量
每公斤体重缺钠
<135mmol/L
0.5g
<130mmol/L
0.5~0.75g
<120mmol/L
0.75~1.25g
(2)重度缺钠病人
如已出现休克,首先:补足血容量(晶体液、胶体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