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06 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设立40周年(1980—2020)

专题06 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设立40周年(1980—2020)

【热点直击】2020年是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的第40周年。

创办经济特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的倡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顺应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新趋势,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重大步骤,也为我国改革开放打开了一个窗口。

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经济特区的创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目前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察频率较高,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知识链接】一、“经济特区”的相关知识点1、核心概念: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经济政策,如在引进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2、设立背景: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

3、设立过程(1)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

(2)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和珠海经济特区;(3)1980年10月7日,设立厦门经济特区。

4、特点(1)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2)经济活动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5、意义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示范作用。

二、相关重要问题解析1、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为什么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两省?(1)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①位居沿海地区,出海交通便利②靠近港澳,华侨众多,便于利用外资③资源比较丰富2、“经济特区”,“特”在哪里?(1)国家划定特定范围,并采取一系列特殊的优惠政策进行大力支持(2)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4)与改革开放前三十年进行对比,它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联系紧密,利用外国优势发展中国经济。

3、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4、热点:深圳先行示范区2019年8月18日,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再次赋予深圳以特殊的使命,明确了深圳先行示范区、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

【考法预测】1.(2020·浙江高三)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有A.A B.B C.C D.D【答案】B【解析】深圳经济特区的成立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选项B正确;1956年八字方针提出表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选项A排除;中国改革开放的宣言书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选项C排除;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尚未解决,排除D。

2.(2020·全国高三月考)从1979年到1984年,位于深圳的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率先推出实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以工程招标的方式管理工程、职工住宅商品化、全国招聘人才、实行全员合同制等。

这些做法A.促进了深圳特区地位形成B.为对外开放局面奠定基础C.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D.体现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答案】D【解析】从题干中深圳率先改革的做法可知,体现了深圳地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故D正确;深圳特区创建于1980年,排除A;本题为深圳地区的改革举措,并不涉及对外开放,排除B;材料中的做法不能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排除C。

故选D。

3.(2020·安徽六安一中高三月考)制作大事年表是把握历史脉络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历史时序感的重要手段。

下列事件在大事年表中应该放在1980年的是①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迈出重要一步②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③中共中央发文首次突破“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为经济特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是在1980年8月,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是在1981年,中共中央发文首次突破“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是在1980年9月,设立经济特区时间是在1980年,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B、D排除。

4.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最重要B.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利团结C.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答案】C【解析】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正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的产物,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只适合民族自治区,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都是内政问题,不涉及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等外交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也只适合民族自治区,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5.(2020·安徽高三期末)1980年8月,全国人大批准公布《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向全世界宣布:社会主义中国创办了经济特区。

这一条例的发布表明,我国A.对外开放已经起航B.邓小平理论正式面世C.经济体制改革开始D.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中国创办了经济特区”表明我国对外开放已经起航,故A正确;设立经济特区时邓小平理论尚未面世,排除B项;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7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因此设立经济特区还不能表明我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排除D项。

故选A。

6.(2020·南通市天星湖中学高三)1980年,深圳允许内地乃至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深圳,推出了“设计搞评选、施工搞招标”,保工期、造价、质量的工程大包干等办法。

结果在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中出现了三天一层楼的现象,成为深圳速度的标志。

可见,深圳特区的基建A.揭开改革开放序幕B.探索引入市场机制C.带动内地同步发展D.开创引进外资先河【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深圳特区基建时,“允许内地和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并推出“设计稿评选,施工搞招标”、“大包干”等办法,结合可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深圳特区在探索并引进市场机制,B选项符合题意;揭开改革开放序幕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1980年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与内地并不同步,基建中开创“引进外资”先河的说法,在材料里无从体现,ACD三项错误。

7.(2020·吉林高三)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

其直接结果是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设立经济特区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展国企改革【答案】B【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创是在安徽和四川,故A项错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故C项错误;国企改革是在1984年开始,故D项错误;1980年全国人大批准在广东、福建两省建立经济特区,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对外开放【名师点睛】本题以1979年中共中央的决定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改革开放过程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因果逻辑推理的能力。

本题的解答比较容易,试题的命制契合了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热点,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给出的时空信息。

这说明高考试题对时空意识的考查从来没有淡化,这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素养。

8.(2020·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高三期末)“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

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

”文中的“第一扇窗”是指()A.设立经济特区B.设立沿海经济开发区C.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D.开放沿江、边境城市【答案】A【解析】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中最早开放的地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故选A;BCD三个选项中的措施都是在设立经济特区之后实行的,不符合“第一扇窗”的题目要求,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联系所学经济特区的设立的史实分析解答。

9.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指出: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已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下列关于经济特区的特色说法正确的是①建设上以吸收利用外资为主②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下,以市场调节为主③拥有完全的经济管理权限④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务院对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以吸收利用外资为主,①正确;对经济特区,国家给予更多的自主权,即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下,以市场调节为主,②正确;经济特区是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下拥有更大的经济自主权,而不是拥有完全的经济管理权限,③错误;经济特区是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下拥有更大的经济自主权,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D选项正确;排除A、B、C选项。

10.(2020·福建高三期末)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是A.由面向东亚到向西方开放B.由经济特区到“一带一路”C.由局部试点到全方位开放D.由单层次向宽领域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城市,在这些城市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1985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对外开放形成“点-线-面”的开放格局基础上为进一步加深与世界的联系,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中国改革开放由局部试点到全方位开放,故C选项正确;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由局部试点到全方位开放,没有体现由面向东亚到向西方开放特点,故A选项错误;经济特区是指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是左图的部分内容,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由局部试点到全方位开放,没有体现由经济特区到“一带一路”,故B选项错误;在左图开放的格局中已经体现了向多层次、宽领域发展的趋势,材料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由局部试点到全方位开放,故D选项错误。

11.材料198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雀的厦门试办“经济特区”。

积极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经济特区的管理,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不损害主权的条件下,可以采取与内地不同的体制和政策,主要是实行市场调节。

相关主题